一种利于清洗的超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789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利于清洗的超滤设备,属于超滤机系统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清洗超滤机时清洗时间长、质量差、效率低、用水量过多等问题;包括缓冲罐、组泵、超滤柱,超滤柱设置有超滤柱进液口、超滤柱回流口、过滤出口,过滤柱进液管路末端设置有阀门一,超滤柱回流口处设置有阀门二,超滤柱进液口处设置有阀门六和过滤压力表,组泵出液口与超滤柱进液口之间设置有反冲洗回路并连接到超滤柱回流口处,反冲洗回路上设置有阀门五和反冲洗压力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超滤设备,可以对超滤柱进行从上向下的清洗,不仅减少了用水量,节约了水资源,而且提高了超滤设备清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清洗的超滤设备
本技术属于超滤机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利于清洗的超滤设备。
技术介绍
红花注射液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超滤机对药液进行超滤,它的原理主要是去除药液中无用的大分子物质,有效的保证药液无热源,可见异物检测合格。而当前使用的超滤设备在超滤药液时,只有一条管路,当超滤结束清洗时,也只是下进上出把截留物质冲走,容易出现超滤膜中残存药液较多,过滤不完全,滤膜清洗不彻底,清洗时间较长,效率低下,增加纯化水和最终淋洗注射用水用量,浪费水资源,能耗高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清洗的超滤设备,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清洗超滤机时清洗时间长、质量差、效率低、用水量过多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利于清洗的超滤设备,包括缓冲罐、组泵、超滤柱,所述超滤柱设置有超滤柱进液口、超滤柱回流口、过滤出口,所述过滤柱进液管路末端设置有阀门一,所述超滤柱回流口处设置有阀门二,所述超滤柱进液口处设置有过滤压力表,所述超滤柱进液口处还设置有阀门六,所述组泵出液口与所述超滤柱进液口之间设置有反冲洗回路并连接到所述超滤柱回流口处,所述反冲洗回路上设置有阀门五和反冲洗压力表。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回流管路进液口处设置有阀门三。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与所述组泵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排水管路,所述排水管路上设置有阀门四。更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上设置有独立的进水口、进液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利于清洗的超滤设备,改进后的超滤设备在进行清洗时,通过冲洗液对超滤柱进行从上往下的冲洗,与药液过滤时的流向相反,于是进行过滤工作时留存在滤膜工作侧的残留物质可以被直接冲走,保证滤膜清洗彻底,极大的提高了超滤柱清洗的质量,而且无需再像改进前一样进行长时间的冲洗,不仅减少了纯化水和最终淋洗注射用水用量,节约了水资源,而且提高了超滤设备清洗工作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改进前超滤设备清洗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超滤设备清洗示意图。图中:1为阀门一,2为阀门二,3为阀门三,4为阀门四,5为阀门五,6为阀门六,7为缓冲罐,8为组泵,9为超滤柱,10为过滤压力表,11为超滤柱进液口,12为超滤柱回流口,13为过滤出口,14为进液口,15为进水口,16为反冲洗回路,17为反冲洗压力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技术包括缓冲罐7、组泵8、超滤柱9,所述超滤柱(9)设置有超滤柱进液口11、超滤柱回流口12、过滤出口13,超滤柱9进液管路末端设置有阀门一1,超滤柱回流口12处设置有阀门二2,缓冲罐7回流管路进液口处设置有阀门三3,缓冲罐7与组泵8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排水管路,所述排水管路上设置有阀门四4,组泵8出液口与超滤柱进液口11之间设置有反冲洗回路16,连接到超滤柱回流口12,反冲洗回路上16设置有阀门五5和反冲洗压力表17,超滤柱进液口11处设置有阀门六6和过滤压力表10;缓冲罐7上设置有独立的进水口15、进液口14。当用超滤机对药液进行超滤时,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关闭阀门一1、阀门四4,保持阀门二2、阀门三3开启,药液从缓冲罐7的进液口14中进入,经缓冲罐7流入组泵8,在组泵8的加压下从超滤柱9的底部的超滤柱进液口11进入,同时设置于超滤柱进液口11处的过滤压力表10用于对进入超滤柱9的药液压力进行检测,防止进入超滤柱9的药液压力过大对滤膜造成损伤,进入超滤柱9后的药液通过滤膜将其中无用的大分子物质去除,经过过滤程序的药液从过滤出口13排出,而没有经过过滤程序的剩余药液则从超滤柱回流口12排出,经过管路回到缓冲罐7重新进行上述的过滤流程。当超滤机完成超滤工作后关停组泵8,打开阀门一1、阀门四4,将整套过滤系统管路中的药液完全排出,然后开始对超滤机进行清洗工作。未改进前对超滤设备的清洗方法如图2所示:先接清洗水从缓冲罐7上独立的进水口15进入缓冲罐7,通过喷淋球冲洗缓冲罐7,冲洗后的水从阀门四4后的排水口流出,缓冲罐7清洁干净后,关闭阀门一1、阀门四4,开启组泵8,从缓冲罐7上独立的进水口15加入冲洗液,冲洗液经缓冲罐7流入组泵8,通过过滤压力表10控制压力,冲洗液进入超滤柱9,并经组泵8加压作用下从下往上冲洗超滤柱9,通过超滤柱9的冲洗液一部分从过滤出口13排出,剩余部分从超滤柱回流口12排出并重新回到缓冲罐7进行下一个冲洗循环。如此循环,直至从过滤出口13排出的冲洗液颜色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超滤柱9清洗完毕,于是停止加入冲洗液,关停组泵8,打开阀门一1、阀门四4,将冲洗液彻底排出,超滤机清洗工作完成。本技术提供的改进装置做出了下述改进,如图1所示:在原有超滤设备管路的基础上在组泵8出液口与超滤柱进液口22之间设置反冲洗回路16并连接到超滤柱回流口12,在反冲洗回路16上设置阀门五5和反冲洗压力表17,在超滤柱进液口11处设置阀门六6(图3中虚线框内为改进内容)。而改进后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对超滤设备的清洁方法如图3所示:先接清洗水从缓冲罐7上独立的进水口15进入缓冲罐7,通过喷淋球冲洗缓冲罐7,冲洗后的水从阀门四4后的排水口流出,缓冲罐7清洁干净后,关闭阀门四4、阀门二2、阀门六6,保持阀门一1、阀门五5开启,开启组泵8,从缓冲罐7上独立的进水口15加入冲洗液,冲洗液经缓冲罐7流入组泵8,经过组泵8加压作用的冲洗液流入反冲洗回路16,通过反冲洗压力表17控制压力,冲洗液从超滤柱9上部的超滤柱回流口12进入超滤柱9,从上往下冲洗超滤柱9,通过超滤柱9的冲洗液从阀门一1后的排水口直接顺势排出。当从排水口排出的冲洗液颜色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超滤柱9清洗完毕,则停止加入冲洗液,关停组泵8,使所有阀门保持开启状态,将冲洗液彻底排出,超滤机清洗工作完成。改进后的超滤设备在进行清洗时,通过冲洗液对超滤柱进行从上往下的冲洗,与药液过滤时的流向相反,于是进行过滤工作时留存在滤膜工作侧的残留物质可以被直接冲走,保证滤膜清洗彻底,极大的提高了超滤柱清洗的质量,而且无需再像改进前一样进行长时间的冲洗,不仅减少了纯化水和最终淋洗注射用水用量,节约了水资源,而且提高了超滤设备清洗工作的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于清洗的超滤设备,包括缓冲罐(7)、组泵(8)、超滤柱(9),所述超滤柱(9)设置有超滤柱进液口(11)、超滤柱回流口(12)、过滤出口(13),所述超滤柱(9)进液管路末端设置有阀门一(1),所述超滤柱回流口(12)处设置有阀门二(2),所述超滤柱进液口(11)处设置有过滤压力表(10),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柱进液口(11)处还设置有阀门六(6),所述组泵(8)出液口与所述超滤柱进液口(11)之间设置有反冲洗回路(16)并连接到所述超滤柱回流口(12)处,所述反冲洗回路上(16)设置有阀门五(5)和反冲洗压力表(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清洗的超滤设备,包括缓冲罐(7)、组泵(8)、超滤柱(9),所述超滤柱(9)设置有超滤柱进液口(11)、超滤柱回流口(12)、过滤出口(13),所述超滤柱(9)进液管路末端设置有阀门一(1),所述超滤柱回流口(12)处设置有阀门二(2),所述超滤柱进液口(11)处设置有过滤压力表(10),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柱进液口(11)处还设置有阀门六(6),所述组泵(8)出液口与所述超滤柱进液口(11)之间设置有反冲洗回路(16)并连接到所述超滤柱回流口(12)处,所述反冲洗回路上(16)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喜青王艳茹
申请(专利权)人:朗致集团万荣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