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系统的运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569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提高电梯的运转效率的电梯系统。电梯系统的运用方法包括分配步骤、拥挤推测步骤以及决定步骤。在分配步骤中,针对候梯厅呼叫而分配第1轿厢、第2轿厢以及第3轿厢中的某一个轿厢,所述第1轿厢能够在第1楼层停止,所述第2轿厢能够在包括与第1楼层不同的楼层的第2楼层停止,所述第3轿厢能够在第1楼层以及第2楼层停止,具有能够向与第1轿厢共同的第1候梯厅的方向开闭的第1门以及能够向与第2轿厢共同的第2候梯厅的方向开闭的第2门。在拥挤推测步骤中,推测第1候梯厅以及第2候梯厅各自的拥挤状况。在决定步骤中,根据推测出的拥挤状况,决定第1门以及第2门中的要开闭的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系统的运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梯系统的运用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管理多台电梯的运行的电梯系统。在高层大楼等中,有时构建如低层用的电梯群以及高层用的电梯群等那样划分使用层而进行群管理的、构成所谓的“电梯组”的电梯系统。另外,提出了在低层用的电梯群以及高层用的电梯群之间设置具有能够双向地开闭的门的、能够在整个楼层停止的双向电梯群,根据低层用的电梯群以及高层用的电梯群的拥挤状况,将双向电梯群的目的层站设定于低层以及高层中的某一层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1-3212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有时因候梯厅的拥挤而电梯的运转效率下降。例如,在存在大量的将低层作为目的层站的使用者的情况下,有时即使将双向电梯群分配给低层用,低层用的候梯厅仍然拥挤,因乘坐至轿厢时的时间损失而电梯的运转效率下降。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运用方法包括分配步骤、拥挤推测步骤以及决定步骤。在分配步骤中,针对候梯厅呼叫而分配第1轿厢、第2轿厢以及第3轿厢中的某一个轿厢,所述第1轿厢能够在第1楼层停止,所述第2轿厢能够在包括与第1楼层不同的楼层的第2楼层停止,所述第3轿厢能够在第1楼层以及第2楼层停止,具有能够向与第1轿厢共同的第1候梯厅的方向开闭的第1门以及能够向与第2轿厢共同的第2候梯厅的方向开闭的第2门。在拥挤推测步骤中,推测第1候梯厅以及第2候梯厅各自的拥挤状况。在决定步骤中,根据推测出的拥挤状况,决定第1门以及第2门中的要开闭的门。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电梯组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2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3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运用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4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5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运用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6为表示变形例的电梯系统的运用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以及电梯系统的运用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作为该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置换并且易于置换的构成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本专利技术并不被以下的实施方式限定。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例如为能够设置于高层大楼的系统。该系统例如为具备低层用的电梯群、高层用的电梯群以及双向电梯群,根据使用层来进行各电梯的轿厢的运行管理(群管理)的、构成所谓的“电梯组”的电梯系统。(第1实施方式)图1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1的电梯组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1包括电梯组3a、3b、3c。电梯组3a为包括多个低层电梯2a的电梯组。电梯组3b为包括多个双向电梯2b的电梯组。电梯组3c为包括多个高层电梯2c的电梯组。各电梯组所包含的电梯的台数不限于4台,也可以为1台至3台、或者5台以上。低层电梯2a为具备能够在包括预定的共同停靠层以及低层的楼层(第1楼层)停止的轿厢(第1轿厢)的电梯。高层电梯2c为具备能够在包括共同停靠层以及高层的楼层(第2楼层)停止的轿厢(第2轿厢)的电梯。例如在为地上20层建筑的建筑物的情况下,共同停靠层为1层,低层为2层至10层,高层为11层至20层。停靠层并不限于这些。例如,也可以进一步设定1层以外的共同停靠层。在上述例子中,关于电梯组3a,无需在11层以上设置井道。另外,关于电梯组3c,无需在2层至10层设置候梯厅。由此,能够降低使多台电梯运行的情况下的铺设成本。另外,能够将不需要井道以及候梯厅的一部分的空间用作其它用途的空间,能够有助于建筑物的空间的有效利用。双向电梯2b为具备能够在共同停靠层、低层以及高层停止的轿厢(第3轿厢)的电梯。双向电梯2b的轿厢具备作为出入口的门4b-1(第1门)和门4b-2(第2门)。门4b-1为能够向与低层电梯2a的轿厢共同的候梯厅(第1候梯厅)即待机区域8的方向开闭的门。门4b-2为能够向与高层电梯2c的轿厢共同的候梯厅(第2候梯厅)即待机区域9的方向开闭的门。待机区域8例如设置于相互相对的电梯组3a以及电梯组3b之间。使用低层的使用者原则上在待机区域8待机。待机区域9例如设置于相互相对的电梯组3b以及电梯组3c之间。使用高层的使用者原则上在待机区域9待机。此外,门4b-1以及门4b-2不限于在从轿厢的内部观察时向相反方向(相差180度的方向)打开的构成,例如,也可以为向正交的方向(相差90度的方向)打开的构成。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1的系统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梯系统1包括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多个电梯控制装置10a、10b、10c、目的层站登记装置210、候梯厅引导装置220、低层电梯2a、双向电梯2b以及高层电梯2c。目的层站登记装置210为用于使用者登记目的层站的装置。候梯厅引导装置220为用于对使用者引导(通知)由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分配的电梯的候梯厅的装置。目的层站登记装置210以及候梯厅引导装置220例如设置于电梯的各层的候梯厅以及建筑物的入口等。目的层站登记装置210例如能够由具备用于登记目的层站的数字键的输入装置构成。目的层站登记装置210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与触摸面板型的输入装置以及安全门型的输入装置共用的类型。在为安全门型的输入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身份证明以及通行证等提示来输入已登记的楼层(例如,自己的办公室等楼层)的目的层站。除此之外,作为输入装置,也可以使用生物体认证系统、声音输入系统等。候梯厅引导装置220例如能够作为由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以及OELD(organicelectroluminescentdisplay,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装置而实现。候梯厅引导装置220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除了具备显示装置之外,还具备通过声音来输出引导信息的声音输出装置(扬声器等),或者不具备显示装置,而具备通过声音来输出引导信息的声音输出装置(扬声器等)。此外,目的层站登记装置210以及候梯厅引导装置220也可以作为1个装置而构成。群管理控制装置100根据包括使用者指定的目的层站的候梯厅呼叫,分配多个电梯中的使用者乘坐的电梯(号机)。群管理控制装置100例如考虑由使用者使用目的层站登记装置210而指定的目的层站、以及表示各电梯的运行状态等的运转信息,决定要分配的电梯。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1能够作为使用者能够在候梯厅指定目的层站的被称为DCS(DestinationControlSystem,目标控制系统)的群管理电梯系统而实现。群管理控制装置100经由通信线而与电梯控制装置10a、10b、10c连接,与各电梯控制装置之间收发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系统的运用方法,该电梯系统的运用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n分配步骤,针对候梯厅呼叫而分配第1轿厢、第2轿厢以及第3轿厢中的某一个轿厢,所述第1轿厢能够在第1楼层停止,所述第2轿厢能够在包括与所述第1楼层不同的楼层的第2楼层停止,所述第3轿厢能够在所述第1楼层以及所述第2楼层停止,具有能够向与所述第1轿厢共同的第1候梯厅的方向开闭的第1门以及能够向与所述第2轿厢共同的第2候梯厅的方向开闭的第2门;/n拥挤推测步骤,推测所述第1候梯厅以及所述第2候梯厅各自的拥挤状况;以及/n决定步骤,根据推测出的拥挤状况,决定所述第1门以及所述第2门中的要开闭的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9 JP 2019-2163561.一种电梯系统的运用方法,该电梯系统的运用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分配步骤,针对候梯厅呼叫而分配第1轿厢、第2轿厢以及第3轿厢中的某一个轿厢,所述第1轿厢能够在第1楼层停止,所述第2轿厢能够在包括与所述第1楼层不同的楼层的第2楼层停止,所述第3轿厢能够在所述第1楼层以及所述第2楼层停止,具有能够向与所述第1轿厢共同的第1候梯厅的方向开闭的第1门以及能够向与所述第2轿厢共同的第2候梯厅的方向开闭的第2门;
拥挤推测步骤,推测所述第1候梯厅以及所述第2候梯厅各自的拥挤状况;以及
决定步骤,根据推测出的拥挤状况,决定所述第1门以及所述第2门中的要开闭的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的运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系统的运用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3轿厢的目的层站通知给所述第3轿厢的使用者的通知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梯系统的运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拥挤推测步骤中,判定当前的时刻是否包含在预定的拥挤时间段中,
在所述决定步骤中,
在当前的时刻包含在所述拥挤时间段中的情况下,将作为在所述拥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有泽健太星野仁资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