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婧专利>正文

一种道路工程桥涵运输用的卸货承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5677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工程桥涵运输用的卸货承接装置,包括两组支架主体、开孔,两组所述支架主体对称设置,且两组支架主体之间通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支架主体的内部四角皆开设有开孔,每组所述开孔的内部皆固定连接有螺纹套,且每组螺纹套的内部皆螺纹连接有支撑套杆,每组所述支撑套杆的内部皆开设有螺纹槽,且每组螺纹槽的内部上端皆螺纹连接有支撑杆,每组所述支撑套杆的底端皆焊接连接有连接球节,且每组连接球节的外部皆套设有接地底盘;该装置通过开孔、螺纹套、支撑套杆、螺纹槽、弹簧、支撑杆、把手、连接球节和接地底盘的相互配合,解决了传统的枕木支撑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对场地平整度具有一定的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工程桥涵运输用的卸货承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承接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道路工程桥涵运输用的卸货承接装置。
技术介绍
桥涵是工程术语,是习惯叫法,通常是指桥和涵洞的统称,桥涵位置、孔径、进出口形式以及加固与消能措施是决定小桥涵抗水灾能力的关键因素,评价指标和标准可为山区公路的设计、施工与养护工作提供抗水灾的决策依据。随着预制件技术的快速发展,桥涵的施工已经由传统的现场搭建或浇铸逐步转向预制再安装,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工程建设的成本,提高了工程建设的速度,但现有的桥涵预制件在成型后转运至现场时,施工人员通常需要在现场平整出一块较为平整的场地作为预制件的放置空间,通过铺设枕木的方式使预制件稳定的放置在平整的空间内,该方式需要较大的劳动强度,且对施工场地的地形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从而降低了预制件的转场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道路工程桥涵运输用的卸货承接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路工程桥涵运输用的卸货承接装置,解决了传统的枕木支撑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对场地平整度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工程桥涵运输用的卸货承接装置,包括两组支架主体(1)、开孔(2),两组所述支架主体(1)对称设置,且两组支架主体(1)之间通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支架主体(1)的内部四角皆开设有开孔(2),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开孔(2)的内部皆固定连接有螺纹套(3),且每组螺纹套(3)的内部皆螺纹连接有支撑套杆(4),每组所述支撑套杆(4)的内部皆开设有螺纹槽(5),且每组螺纹槽(5)的内部上端皆螺纹连接有支撑杆(7),每组所述支撑套杆(4)的底端皆焊接连接有连接球节(9),且每组连接球节(9)的外部皆套设有接地底盘(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工程桥涵运输用的卸货承接装置,包括两组支架主体(1)、开孔(2),两组所述支架主体(1)对称设置,且两组支架主体(1)之间通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支架主体(1)的内部四角皆开设有开孔(2),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开孔(2)的内部皆固定连接有螺纹套(3),且每组螺纹套(3)的内部皆螺纹连接有支撑套杆(4),每组所述支撑套杆(4)的内部皆开设有螺纹槽(5),且每组螺纹槽(5)的内部上端皆螺纹连接有支撑杆(7),每组所述支撑套杆(4)的底端皆焊接连接有连接球节(9),且每组连接球节(9)的外部皆套设有接地底盘(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工程桥涵运输用的卸货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撑套杆(4)的外壁中间位置处皆焊接连接有多组把手(8),且多组把手(8)等间距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工程桥涵运输用的卸货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撑杆(7)的竖向横截面皆成“T”字形设计,且每组支撑杆(7)的顶端皆开设有多组连续状波纹,且每组波纹之间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工程桥涵运输用的卸货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螺纹槽(5)的内部皆套设有弹簧(6),且每组弹簧(6)的长度皆大于螺纹槽(5)内部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工程桥涵运输用的卸货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球节(9)成球形设计,且接地底盘(10)内部设置成与连接球节(9)相互配合的半球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工程桥涵运输用的卸货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的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婧
申请(专利权)人:温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