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液液混合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555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液液混合器,包括主管、位于所述主管内部的变径管、以及位于所述变径管两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变径管和所述主管;所述主管的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两个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变径管和主管围成泡沫液腔体,所述主管上设有与所述泡沫液腔体连通的进液口,所述变径管的周向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泡沫液腔体连通的径向小孔,所述径向小孔位于所述变径管上直径最小的端面上、且径向小孔位于所述变径管的轴向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径向注入式结构,泡沫液从径向小孔分流注入,与消防水混合,混合效果好,且流道通畅,混合器流阻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液液混合器
本技术涉及泡沫灭火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液液混合器。
技术介绍
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CAFS)是一种新型的消防灭火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在消防水中注入一定比例的泡沫液灭火剂,经过充分混合后再注入一定比例的压缩空气进行发泡,从而细化水的粒度,增大水的覆盖面积,减小了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消防水能快速渗透到燃烧物内部,吸收更多的热量,灭火效率更高。从工作原理上可以看出,泡沫液与消防水能否充分、均匀的混合,是压缩空气泡沫灭火性能的关键。现有的泡沫液与消防水的混合装置主要分为动态混合装置和静态混合装置两种。动态混合装置需要加入动力系统进行搅拌,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有的静态混合装置多采用螺旋式或剪刀式流道结构,让混合液在行进中完成混合,但是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缺点,螺旋式管道混合器结构复杂,螺旋流道加工难度较大,在管道中焊接固定不易实现,且容易存在缝隙,影响混合效果;剪刀式管道混合器通过设置一定夹角的导流片实现混合效果,但是由于导流片交错排列,混合器流阻较大,且混合液容易出现短流现象,影响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泡沫液与消防水的混合装置结构复杂,流阻较高,加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液液混合器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液液混合器,包括主管、位于所述主管内部的变径管、以及位于所述变径管两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变径管和所述主管;所述主管的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两个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变径管和主管围成泡沫液腔体,所述主管上设有与所述泡沫液腔体连通的进液口,所述变径管的周向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泡沫液腔体连通的径向小孔,所述径向小孔位于所述变径管上直径最小的端面上、且径向小孔靠近所述变径管的进口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变径管的直径由主管的进水端至出水端先减小后增大。进一步的,在垂直于所述主管的中心轴的平面上,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径向小孔不在同一截面上。优选的,所述径向小孔沿变径管的周向均匀布置。进一步的,靠近所述出水端的所述固定板包括内轮毂、外轮毂和连接所述内轮毂与所述外轮毂的多个轮辐,所述外轮毂连接所述变径管和主管。进一步的,所述主管上还设有与所述泡沫液腔体连通的排水接头。优选的,所述排水接头上螺纹连接有堵头。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朝向所述主管端部的一侧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的表面朝向所述主管的中心。优选的,所述进水端和出水端还分别设置有进水法兰和出水法兰。优选的,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主管的轴向中心,所述径向小孔与所述变径管的进口之间的距离小于径向小孔与所述变径管的出口之间的距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述的应用于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液液混合器,采用管道式结构,接口简单,方便与其他设备连接,占用空间小,方便结构布置。(2)本技术所述的应用于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液液混合器,采用径向注入式结构,泡沫液从径向小孔分流注入,与消防水混合,混合效果好,且流道通畅,混合器流阻较低。(3)本技术所述的应用于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液液混合器,通过变径管实现内部流速和压力的变化,结构简单,各零部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加工难度小,易实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应用于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液液混合器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箭头所指方向为消防水或者混合液的流向);图2是本技术中所述固定板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箭头所指方向为消防水的流向);图4是本技术中所述扰流板的主视图;图5是图4中的B-B向剖视图(箭头所指方向为混合液的流向)。图中,1、进水法兰,2、主管,3、固定板,4、变径管,5、进泡沫法兰,6、扰流板,601、内轮毂,602、外轮毂,603、轮辐,7、排水接头,8、堵头,9、径向小孔,10、出水法兰,11、进液口,12、泡沫液腔体,13、进水端,14、出水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应用于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液液混合器,包括主管2、位于主管2内部的变径管4、以及位于变径管4两端的固定板3,固定板3连接变径管4和主管2;主管2的一端为进水端13,另一端为出水端14;两个固定板3与变径管4和主管2围成泡沫液腔体12,主管2上设有与泡沫液腔体12连通的进液口11,变径管4的周向侧壁上设有与泡沫液腔体12连通的径向小孔9,径向小孔9位于变径管4上直径最小的端面上、且径向小孔9靠近变径管4的进口设置。主管2采用钢管制作而成,如图1所示,主管2的左端为进水端13,右端为出水端14,消防水从主管2的左端进入后在变径管4内与泡沫液混合形成混合液,混合液最终从出水端14排出。主管2两端优选焊接有进水法兰1和出水法兰10,用于与相邻设备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板3均为图2和图3所示的圆环形结构,用于主管2和变径管4之间的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的,固定板3上朝向主管2端部的一侧设置有倒角,倒角的表面朝向主管2的中心,即倒角为向内倾斜式的结构,当消防水经过固定板3时可以平缓过渡,减少流阻和消除湍流。径向小孔9沿变径管4的周向均匀布置,泡沫液沿径向由泡沫液腔体12注入变径管4内与消防水混合。变径管4,顾名思义,变径管4沿轴向的直径不等,在直径缩小段内,消防水流速逐渐增大,并在最小管径处形成负压,此处泡沫液可以顺利进入,因此在直径最小的端面上设置径向小孔9,泡沫液与消防水混合后变径管4的管径增大,释放混合液压力,对混合后的泡沫液起到发散效果,提高混合均匀度,变径管4的流道曲线根据流量及压力计算确定,铸造而成,曲线平滑,流阻较小。变径管4的直径可以沿轴向进行多次增大和减小的变化,只要保证径向小孔9位于变径管4上直径最小的端面上且径向小孔9靠近变径管4的进口设置,即径向小孔9处速度最大,并且消防水与泡沫液接触后有较长的距离混合。作为优选的,变径管4的直径由主管2的进水端13至出水端14先减小后增大,形成文丘里管结构,消防水进入主管2后,流道直径先变小后变大,通过减小通径,加大消防水流速,从而在最小管径处形成负压,便于消防水从泡沫液腔体12注入变径管4内,消防水与泡沫液混合后,管径增大,释放混合液压力,对混合后的泡沫液起到发散效果,提高混合均匀度,并以最佳混合状态排出主管2。采用文丘里管结构的变径管4流阻小,消防水与泡沫液混合更均匀。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液液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2)、位于所述主管(2)内部的变径管(4)、以及位于所述变径管(4)两端的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连接所述变径管(4)和所述主管(2);所述主管(2)的一端为进水端(13),另一端为出水端(14);/n两个所述固定板(3)与所述变径管(4)和主管(2)围成泡沫液腔体(12),所述主管(2)上设有与所述泡沫液腔体(12)连通的进液口(11),所述变径管(4)的周向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泡沫液腔体(12)连通的径向小孔(9),所述径向小孔(9)位于所述变径管(4)上直径最小的端面上、且径向小孔(9)靠近所述变径管(4)的进口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液液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2)、位于所述主管(2)内部的变径管(4)、以及位于所述变径管(4)两端的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连接所述变径管(4)和所述主管(2);所述主管(2)的一端为进水端(13),另一端为出水端(14);
两个所述固定板(3)与所述变径管(4)和主管(2)围成泡沫液腔体(12),所述主管(2)上设有与所述泡沫液腔体(12)连通的进液口(11),所述变径管(4)的周向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泡沫液腔体(12)连通的径向小孔(9),所述径向小孔(9)位于所述变径管(4)上直径最小的端面上、且径向小孔(9)靠近所述变径管(4)的进口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液液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管(4)的直径由主管(2)的进水端(13)至出水端(14)先减小后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液液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主管(2)的中心轴的平面上,所述进液口(11)与所述径向小孔(9)不在同一截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液液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小孔(9)沿变径管(4)的周向均匀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压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世康石祥建刘金革钟高跃邵昌袁一丁曹朝圭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