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导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465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鼻导管结构,包括鼻导管本体、套管和弹性软管,弹性软管设置在鼻导管本体上并互相连通,鼻导管本体上设有连通鼻导管本体的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套管套在鼻导管本体上,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穿出缺口,套管上设有能穿出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互相粘接,套管外壁延伸粘接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患者的舒适度待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的间距确定后将穿过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的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粘接从而锁定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之间的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导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鼻导管结构。
技术介绍
鼻导管是用于给氧疗法中使用的一种导管,将鼻塞管插入鼻孔,氧气经鼻腔达到鼻咽部,末端连接供养装置给人体供氧,但是由于使用者有不同年龄段,也有不同体型的,所以导致有时候鼻塞管有时候容易脱落或者卡太紧引起患者的不适,或者用胶布来固定防止其过松引起的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鼻导管结构方便根据不同的患者调节相邻的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之间的间距,方便患者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鼻导管结构,包括鼻导管本体、套管和弹性软管,所述弹性软管设置在所述鼻导管本体上并互相连通,所述鼻导管本体上设有连通所述鼻导管本体的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分别位于所述弹性软管两侧并平行设置,所述套管套在所述鼻导管本体上,所述弹性软管位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套管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套管上设有连通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通过所述连通通孔连通形成缺口,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穿出所述缺口,所述鼻导管本体上设有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和所述第二连接条分别位于所述弹性软管两端,所述套管上设有能穿出所述第一连接条和所述第二连接条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连接条和所述第二连接条互相粘接,所述套管外壁延伸粘接层。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平行设置在所述鼻导管本体上方便患者使用,使用者使用时通过拉动所述第一连接条和所述第二连接条从而调节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之间的间距来适应不同的患者,当根据患者的舒适度待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的间距确定后将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的所述第一连接条和所述第二连接条粘接从而锁定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之间的间距,同时通过所述粘接层粘接在嘴唇上方方便固定所述套管从而固定所述鼻导管本体。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鼻导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鼻导管结构,包括鼻导管本体1、套管2和弹性软管3,所述弹性软管3设置在所述鼻导管本体1上并互相连通,所述鼻导管本体1上设有连通所述鼻导管本体1的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所述弹性软管3、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在所述鼻导管本体1上一体成型形成供患者使用的鼻导管主体,鼻导管主体连接氧气导管后供氧,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分别位于所述弹性软管3两侧并平行设置,当所述弹性软管3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之间的距离为3cm~5cm使当使用时都需要拉近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之间的距离并压缩所述弹性软管3,所述弹性软管3具有弹性,压缩所述弹性软管3时弹力增大,所述弹性软管3的通道与所述鼻导管本体1的通道水平连通,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垂直设置在所述鼻导管本体1上,所述套管2套在所述鼻导管本体1上,所述弹性软管3位于所述套管2内,所述套管2包裹所述弹性软管3的同时包裹部分位于所述弹性软管3两侧的所述鼻导管本体1,所述弹性软管3两侧的部分所述鼻导管本体1从所述套管2两端穿出,所述套管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相对应的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从所述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穿出伸入患者鼻腔,所述套管2上设有连通通孔4,所述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之间通过所述连通通孔4连通形成缺口,当所述弹性软管3压缩时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在所述缺口内相向移动,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穿出所述缺口,所述鼻导管本体1上设有第一连接条10和第二连接条11,所述第一连接条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条11分别位于所述弹性软管3两端,所述套管2上设有能穿出所述第一连接条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条11的第一穿孔8和第二穿孔9,所述第一连接条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条11互相粘接,所述第一连接条10的其中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条11的其中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鼻导管本体1上,所述第一连接条10的另外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条11的另外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穿孔8和第二穿孔9粘接,同时粘接处的所述第一连接条10的另外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条11的另外一端分别设有尼龙粘扣和尼龙粘带,所述尼龙粘扣和尼龙粘带粘接,所述套管2外壁延伸粘接层14,所述粘接层14采用人工皮制成粘接层保护皮肤并具有粘性,所述粘接层14与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分别位于所述套管2上下侧。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弹性软管3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管12和第二连接管13,所述第一连接管12和第二连接管13固定连接在所述鼻导管本体1上,所述鼻导管本体1上设有一对铰链件16,所述铰链件16位于所述套管2内,所述铰链件16连接杆件17的首端,所述套管2上设有能穿过所述杆件17尾端的贯通孔15,当所述弹性软管3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杆件17的尾端位于所述贯通孔15内并倾斜,当所述弹性软管3压缩时,所述杆件17的尾端伸出所述贯通孔15与所述粘接层14表面平行从而增加所述粘接层14的刚度,所述贯通孔15位于所述粘接层14与所述套管2连接处并位于外表面,所述粘接层14的内表面与患者皮肤粘接。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鼻导管本体(1)、套管(2)和弹性软管(3),所述弹性软管(3)设置在所述鼻导管本体(1)上并互相连通,所述鼻导管本体(1)上设有连通所述鼻导管本体(1)的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分别位于所述弹性软管(3)两侧并平行设置,所述套管(2)套在所述鼻导管本体(1)上,所述弹性软管(3)位于所述套管(2)内,所述套管(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相对应的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所述套管(2)上设有连通通孔(4),所述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之间通过所述连通通孔(4)连通形成缺口,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穿出所述缺口,所述鼻导管本体(1)上设有第一连接条(10)和第二连接条(11),所述第一连接条(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条(11)分别位于所述弹性软管(3)两端,所述套管(2)上设有能穿出所述第一连接条(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条(11)的第一穿孔(8)和第二穿孔(9),所述第一连接条(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条(11)互相粘接,所述套管(2)外壁延伸粘接层(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鼻导管本体(1)、套管(2)和弹性软管(3),所述弹性软管(3)设置在所述鼻导管本体(1)上并互相连通,所述鼻导管本体(1)上设有连通所述鼻导管本体(1)的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分别位于所述弹性软管(3)两侧并平行设置,所述套管(2)套在所述鼻导管本体(1)上,所述弹性软管(3)位于所述套管(2)内,所述套管(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鼻塞管和第二鼻塞管(5)相对应的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所述套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