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小娟专利>正文

人工气道湿化管与吸氧管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46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人工气道湿化管与吸氧管固定器。所述固定器为侧壁开有一切口的套管,用于套在人工气道的端口外壁,套管内壁设置有一圈限位凸台,当套管套在人工气道上时,可限定套入深度,适合不同的人工气道。在套管切口的对面管壁上,设置有两个十字划线口,分别插入湿化管和吸氧管,将湿化管和吸氧管与人工气道固定连接。所述十字划线口处的外壁上设置有导向管,插入湿化管和吸氧管时,沿导向管用力插入,穿过十字划线口即可,操作更加准确方便。使用时,现将人工气道湿化管与吸氧管固定器套在人工气道的端口上,然后分别将湿化管和吸氧管从十字划线口插入,伸入人工气道中进行湿化和吸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气道湿化管与吸氧管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人工气道湿化管与吸氧管固定器。
技术介绍
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完全丧失对空气的加温加湿作用,而持续气道湿化是气道切开患者防止痰液干燥结痂,减少窒息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持续气道湿化及吸氧对于植入人工气道的患者十分重要,目前主要采用接入湿化管、吸氧管的方式,将湿化管和吸氧管粘贴或绑缚固定,由于没有专门的固定器械,经常出现湿化管或吸氧管脱落的问题。据统计,氧装置脱出次数为22.42±4.38次,滑脱率为100%,护士固定给氧装置操作时间为32.02±3.61分钟。前期对10名气管切开患者进行连续3天调查,结果显示湿化管及吸氧管道由于各种原因滑脱需要重新固定的次数平均为21.33次/天,滑脱率为100%。护士需重新固定时间为31.56±2.56。可以看出,现有的固定方式可靠性低,脱落后重新固定既浪费时间,增加护士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窒息及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人工气道固定湿化管和吸氧管容易脱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快速安装,可靠性高的固定装置。本技术的设计方案如下:人工气道湿化管与吸氧管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所述固定器为侧壁开有一切口的套管,用于套在人工气道的端口外壁,套管中部内壁设置有一圈限位凸台,当套管套在人工气道上时,可限定套入深度,适合不同的人工气道。在套管切口的对面管壁上,设置有两个十字划线口,分别插入湿化管和吸氧管,将湿化管和吸氧管与人工气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器为高韧性塑料套管。沿套管的切口掰开,即可将较大尺寸的人工气道套入套管内固定。所述十字划线口处的外壁上设置有导向管,插入湿化管和吸氧管时,沿导向管用力插入,穿过十字划线口即可,操作更加准确方便。所述固定器位于限位凸台下端的内壁设置有一圈防滑橡胶层,当套入人工气道时,能够紧密的吸附住其外壁,不易脱落。使用时,先将人工气道湿化管与吸氧管固定器套在人工气道的端口上,然后分别将湿化管和吸氧管从十字划线口插入,伸入人工气道中进行湿化和吸氧。人工气道湿化管与吸氧管固定器,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医护人员可以快速的完成湿化管和吸氧管的固定,同时提高了固定的可靠性,降低人工气道湿化管及吸氧管意外滑脱率,降低安全不良隐患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与人工气道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人工气道湿化管与吸氧管固定器,所述固定器1为侧壁开有一切口2的套管,套管内壁设置有一圈限位凸台3,在切口2的对面管壁、限位凸台3上部,设置有两个十字划线口4。所述十字划线口4处的外壁上设置一截较短的(1~2CM)导向管5。固定器1位于限位凸台3下端的内壁设置有一圈防滑橡胶层6。如图3所示,连接时,固定器1套紧在人工气道7上,湿化管8和吸氧管9分别沿导向管5从两个十字划线口4插入人工气道7内,在十字划线口4的阻力作用下进行固定。然后湿化管8连接微量泵持续对人工气道7湿化,吸氧管9连接供氧装置进行供氧。固定器1采用高韧性塑料套管,具有一定的弹性,当遇到管口较大尺寸的人工气道时,沿其切口用力掰开,即可将人工气道套入进行固定,限位凸台3可以限定套入深度,防止套入太深挡住十字划线口4。两个十字划线口4外壁设置导向管5,方便导向插入湿化管和吸氧管。人工气道湿化管与吸氧管固定器为一体式部件,操作十分简单,用时少,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湿化管和吸氧管固定更加牢固。人工气道湿化管与吸氧管固定器在治疗中还具有以下优点:(1)人工气道湿化管与吸氧管固定器,将氧气管和湿化液合二为一,湿化管连接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吸氧管连接供氧装置,使湿化液在氧气的驱动下,变成了均匀、细小的雾化颗粒,进入呼吸道后,对呼吸道刺激小,使患者在吸氧的同时气道湿化,连贯性好,湿化均匀,而且保证了持续给氧,使痰液不易黏稠,有利于痰液的排出,避免形成痰痂,从而使呼吸道通畅,减少了吸痰次数,改善患者的氧合及血氧饱和度。(2)十字划线口具有较大的阻力,可有效固定住湿化管和吸氧管,减少了氧气湿化管反复脱出,就算咳嗽、翻身也不易脱出,避免了反复固定操作,减少了护理工作量,节省了护士的时间。(3)吸痰也不需拔出,护理人员接触氧气湿化管末端的机会少,减少了氧气湿化管末端被污染的机会,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4)此装置全程无钢针操作,避免了患者和护理人员针刺伤的概率,且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综上所述是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凡依本技术技术方案所做的改变,所生产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人工气道湿化管与吸氧管固定器,包括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1)为侧壁开有一切口(2)的套管,套管中部内壁设置有一圈限位凸台(3),在切口(2)的对面管壁上,设置有两个十字划线口(4),分别插入吸氧管和湿化管;所述固定器(1)位于限位凸台(3)下端的内壁设置有一圈防滑橡胶层(6)。/n

【技术特征摘要】
1.人工气道湿化管与吸氧管固定器,包括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1)为侧壁开有一切口(2)的套管,套管中部内壁设置有一圈限位凸台(3),在切口(2)的对面管壁上,设置有两个十字划线口(4),分别插入吸氧管和湿化管;所述固定器(1)位于限位凸台(3)下端的内壁设置有一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小娟
申请(专利权)人:罗小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