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506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操作台面和安装在操作台面上方的若干台自动打孔机,自动打孔机通过自动打孔机支架安装在操作台面上方;若干台自动打孔机中至少有一台自动打孔机电气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与该自动打孔机之间通过花键连接;若干台自动打孔机之间依次通过万向联轴器相连接。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加工稳定性好;在使用时多台自动打孔机同步联动,工作效率高,同时还可对自动打孔机的高度进行调节,还可调节任意两台或多台自动打孔机之间的角度,满足不同尺寸或不同打孔深度等待加工零部件的使用需求,适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制造业的机械加工过程中,为了对零部件进行钻孔,通常需要用到自动打孔机进行加工,自动打孔机可对零部件进行打孔、钻孔、扩孔和铣孔等操作,使用方便、功能强大且应用范围广泛。然而对于传统的自动打孔机,通常仅有一个工位,一次只能对一个零部件进行加工,工作效率低,并且同一批加工的零部件质量稳定性难以保证,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因此需要对传统的自动打孔机进行技术改进。中国技术专利CN207343830U(一种汽车零件打孔机)公开了一种两工位的打孔机,在装置中设置两个打孔机,设置两个工位,加工过程中可同时对两个零部件进行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两个打孔机之间彼此独立工作互不影响,仍然相当于两台独立的打孔机,无法保证同一批加工产品的质量,因此仍然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技术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包括操作台面和安装在操作台面上方的若干台自动打孔机,自动打孔机通过自动打孔机支架安装在操作台面上方;若干台自动打孔机中至少有一台自动打孔机电气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与自动打孔机之间通过花键连接;若干台自动打孔机之间依次通过万向联轴器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台面上设有两台自动打孔机,分别为并排安装在操作台面上方左侧和右侧的第一自动打孔机和第二自动打孔机。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自动打孔机包括第一自动打孔机本体、第一调节杆和第一钻头,第一自动打孔机本体垂直安装在第一自动打孔机支架上,第一调节杆安装在第一自动打孔机支架的左侧,第一钻头安装于第一自动打孔机本体内部,且自第一自动打孔机本体内部向操作台面垂直延伸;第二自动打孔机与第一自动打孔机的结构相同。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自动打孔机与第二自动打孔机之间依次通过驱动机构和万向联轴器连接,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安装在电机上方且与电机电气连接;电机的左右两侧分别引出有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第一电机轴与第一钻头之间通过花键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联轴器包括分别位于万向联轴器左右两端的第一万向节和第二万向节,以及连接第一万向节和第二万向节的传动轴。更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一传动轴套筒,第一传动轴部分或全部套接于第一传动轴套筒的内部,第一万向节与第一传动轴固定连接,第二万向节与第一传动轴套筒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轴为实心结构,其横截面形状为四角星形,第一传动轴套筒为空心结构,在其中心开设有横截面为四角星形的第一传动轴套筒中心孔,第一传动轴的外径与第一传动轴套筒中心孔的内径相适配,第一传动轴穿设于第一传动轴套筒中心孔中从而套接于第一传动轴套筒的内部。更进一步地,在第一电机轴上设有花键轴,在第一自动打孔机本体内部设有第一钻头主轴套筒,第一钻头套接在第一钻头主轴套筒的端部;在第一钻头主轴套筒上设有花键,花键轴与花键相互配合。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机轴的一端与电机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一万向节与万向联轴器相连,第二万向节上与第一传动轴套筒连接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上与第二万向节连接的另一端与第二钻头之间通过花键连接,连接方式与第一电机轴和第一钻头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本专利技术同时要求保护一种上述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分别在若干台自动打孔机下方的操作台面上放置待加工零部件;(2)启动驱动机构,电机进行正向旋转,电机的旋转带动自动打孔机的钻头向下运动,对待加工零部件进行打孔;(3)操作驱动机构,电机进行反向旋转,电机分别带动自动打孔机的钻头向上运动,取出加工完成后的零部件;(4)重复上述操作步骤(1)-(3),进行循环操作。该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在使用时,通过操作设置在自动打孔机一侧的调节杆,可调节多台自动打孔机之间的夹角,以及多台自动打孔机的垂直高度,从而可控制不同的打孔深度、高度不同的待加工零部件同时加工等,因此使用更加方便、适用范围更广泛。本专利技术中,在操作台面上方安装有若干台自动打孔机和驱动机构,自动打孔机之间通过万向联轴器相连接,通过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可同时带动多台自动打孔机同步联动,同时对多个待加工零部件进行操作,操作效率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及其使用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若干台自动打孔机可通过驱动机构实现同步联动,加工效率高,可保证待加工产品的加工稳定性;(2)该装置中可仅设置一台电机即可驱动若干台自动打孔机同步联动工作,节约了电能,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3)若干台自动打孔机之间通过万向联轴器依次连接,可对任意一台自动打孔机的高度进行调节,还可调节任意两台或多台自动打孔机之间的角度,满足不同尺寸或不同打孔深度等待加工零部件的使用需求,适用范围广泛;(4)该装置可在传统的自动打孔机基础上进行改进,无需对自动打孔机的结构进行整体改造,设备投入成本低;(5)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工人操作方便且劳动强度低。附图说明图1: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第一传动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第一传动轴套筒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第一电机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第一钻头主轴套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自动打孔机;2-第二自动打孔机;3-驱动机构;4-万向联轴器;5-操作台面;11-第一自动打孔机本体;12-第一调节杆;13-第一钻头;14-第一自动打孔机支架;15-第一钻头主轴套筒;21-第二自动打孔机本体;22-第二调节杆;23-第二钻头;24-第二自动打孔机支架;31-控制面板;32-电机;33-第一电机轴;34-第二电机轴;41-第一万向节;42-第一传动轴;43-第一传动轴套筒;44-第二万向节;45-第二传动轴;151-花键;331-花键轴;431-第一传动轴套筒中心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如图1-5所示,分别给出了该实施例中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和局部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该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包括操作台面5和并排安装在操作台面5上方的第一自动打孔机1和第二自动打孔机2,第一自动打孔机1通过第一自动打孔机支架14安装在操作台面5的左侧,第二自动打孔机2通过第二自动打孔机支架24安装在操作台面5的右侧;第一自动打孔机1包括第一自动打孔机本体11、第一调节杆12和第一钻头13,第一自动打孔机本体11垂直安装在第一自动打孔机支架14上,第一调节杆12安装在第一自动打孔机支架14的左侧,第一钻头13安装于第一自动打孔机本体11内部,且自第一自动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面和安装在操作台面上方的若干台自动打孔机,自动打孔机通过自动打孔机支架安装在操作台面上方;若干台自动打孔机中至少有一台自动打孔机电气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与自动打孔机之间通过花键连接;若干台自动打孔机之间依次通过万向联轴器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面和安装在操作台面上方的若干台自动打孔机,自动打孔机通过自动打孔机支架安装在操作台面上方;若干台自动打孔机中至少有一台自动打孔机电气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与自动打孔机之间通过花键连接;若干台自动打孔机之间依次通过万向联轴器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面上设有两台自动打孔机,分别为并排安装在操作台面上方左侧和右侧的第一自动打孔机和第二自动打孔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动打孔机包括第一自动打孔机本体、第一调节杆和第一钻头,第一自动打孔机本体垂直安装在第一自动打孔机支架上,第一调节杆安装在第一自动打孔机支架的左侧,第一钻头安装于第一自动打孔机本体内部,且自第一自动打孔机本体内部向操作台面垂直延伸;第二自动打孔机与第一自动打孔机的结构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动打孔机与第二自动打孔机之间依次通过驱动机构和万向联轴器连接,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安装在电机上方且与电机电气连接;电机的左右两侧分别引出有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第一电机轴与第一钻头之间通过花键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联轴器包括分别位于万向联轴器左右两端的第一万向节和第二万向节,以及连接第一万向节和第二万向节的传动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步联动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一传动轴套筒,第一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体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琪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