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小毛专利>正文

基于B超凸阵探头引导脊柱内镜体外穿刺的导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98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超凸阵探头引导脊柱内镜体外穿刺的导向器,包括:固定卡座,可拆卸地连接在B超凸阵探头上;导向定位架,为圆弧状导杆结构,以其圆心作为穿刺靶点,所述导向定位架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卡座可拆卸连接,且该端上设有多个沿所述导向定位架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穿刺针导向孔,所述导向定位架的下端设有多个沿所述导向定位架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二穿刺针导向孔,所述第一穿刺针导向孔的轴线与所述导向定位架的圆心相交,所述第二穿刺针导向孔的轴线与所述导向定位架的圆心相交。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全可靠、轻便可携、精准度高、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超凸阵探头引导脊柱内镜体外穿刺的导向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涉及基于B超凸阵探头引导脊柱内镜体外穿刺的导向器。
技术介绍
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发展的需要,脊柱外科内镜技术,尤其是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椎间孔手术治疗的关键操作及难度较高的步骤就是需靶点穿刺的精确性。目前,最主要的导航穿刺技术主要包括:(1)C型臂X线透视机导航体外穿刺徒手穿刺技术或体外导向杆穿刺导向器:该导航及穿刺技术是患者及术者完全暴露在X射线下的手术操作,存在射线辐射风险,并且C型臂X线透视机比较笨重,调节的灵活性不高,误差比较大。(2)O型臂X线透视机导航系统体外穿刺技术:O型臂X线透视机导航系统精确度高,X线放射量更大,仪器设备较庞大,固定式装置,不可随意移动操作,设备成本很高。(3)B超导航徒手穿刺技术:当前B超导航技术主要应用在单平面、单方向的徒手穿刺应用,局限性比较明显,不能同时在立体空间同时起到穿刺导向的设计。(4)磁导航体外徒手穿刺技术:磁导航系统对手术环境有特别的要求,金属材质类医疗器械可对磁场产生一定的干扰,成本比B超导航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简便、精准、经济、易推广的基于B超凸阵探头引导脊柱内镜体外穿刺的导向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基于B超凸阵探头引导脊柱内镜体外穿刺的导向器,其包括:固定卡座,可拆卸地连接在B超凸阵探头上;导向定位架,为圆弧状导杆结构,以其圆心作为穿刺靶点,所述导向定位架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卡座可拆卸连接,且该端上设有多个沿所述导向定位架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穿刺针导向孔,所述导向定位架的下端设有多个沿所述导向定位架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二穿刺针导向孔,所述第一穿刺针导向孔的轴线与所述导向定位架的圆心相交,所述第二穿刺针导向孔的轴线与所述导向定位架的圆心相交。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穿刺针导向孔的两侧分别设有微调孔,所述微调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穿刺针导向孔平行。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微调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穿刺针导向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mm~2mm。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定位架包括外导杆、内导杆以及将所述外导杆和所述内导杆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筋,所述外导杆和所述内导杆构成同心圆弧状结构,所述第二穿刺针导向孔沿其轴线方向依次贯穿所述外导杆和所述内导杆,所述微调孔沿其轴线方向依次贯穿所述外导杆和所述内导杆。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导杆的下端与所述内导杆的下端平齐,所述内导杆的上端凸出于所述外导杆的上端,所述第一穿刺针导向孔沿其轴线方向依次贯穿所述内导杆和固定卡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定位架的圆心角等于90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卡座设有与所述导向定位架连接的插孔,所述导向定位架设有与所述插孔匹配的插柱。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插孔和所述插柱均设有3个。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卡座与B超凸阵探头之间为卡扣连接。实施本技术提供的基于B超凸阵探头引导脊柱内镜体外穿刺的导向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固定卡座将导向定位架固定在B超凸阵探头上,利用B超显像导航技术实现靶点穿刺的精确定位,同时通过第一穿刺针导向孔和第二穿刺针导向孔的设计,能够实现立体式多方向靶点穿刺,具有安全可靠、轻便可携、精准度高、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B超凸阵探头引导脊柱内镜体外穿刺的导向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一种基于B超凸阵探头引导脊柱内镜体外穿刺的导向器,其包括固定卡座1和导向定位架2,所述固定卡座1可拆卸地连接在B超凸阵探头3上;所述导向定位架2为圆弧状导杆结构,以其圆心作为穿刺靶点A,所述导向定位架2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卡座1可拆卸连接,且该端上设有多个沿所述导向定位架2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穿刺针导向孔21,所述导向定位架2的下端设有多个沿所述导向定位架2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二穿刺针导向孔22,所述第一穿刺针导向孔21的轴线与所述导向定位架2的圆心相交,所述第二穿刺针导向孔22的轴线与所述导向定位架2的圆心相交。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超凸阵探头引导脊柱内镜体外穿刺的导向器,通过固定卡座1将导向定位架2固定在B超凸阵探头3上,利用B超显像导航技术实现靶点穿刺的精确定位,同时通过第一穿刺针导向孔21和第二穿刺针导向孔22的设计,能够实现立体式多方向靶点穿刺,具有安全可靠、轻便可携、精准度高、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的优点。示例性的,所述第二穿刺针导向孔22的两侧分别设有微调孔23,所述微调孔23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穿刺针导向孔22平行。由此,通过微调孔23的设置,实现穿刺针微调,进一步提高靶点穿刺的精准度。进一步地,由于靶点的区域范围一般在直径为5mm的圆形区域内,故所述微调孔23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穿刺针导向孔2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mm~2mm。示例性的,所述导向定位架2包括外导杆24、内导杆25以及将所述外导杆24和所述内导杆25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筋26,所述外导杆24和所述内导杆25构成同心圆弧状结构,所述第二穿刺针导向孔22沿其轴线方向依次贯穿所述外导杆24和所述内导杆25,所述微调孔23沿其轴线方向依次贯穿所述外导杆24和所述内导杆25。这样的设计,能够与穿刺靶点A形成三点一线式的导向结构,使穿刺针的穿刺更加稳定、精准。示例性的,所述外导杆24的下端与所述内导杆25的下端平齐,无尖端突出,避免划伤皮肤;所述内导杆25的上端凸出于所述外导杆24的上端,方便与固定卡座1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穿刺针导向孔21沿其轴线方向依次贯穿所述内导杆25和固定卡座1,并与穿刺靶点A形成三点一线式的导向结构,使穿刺针的穿刺更加稳定、精准。示例性的,所述导向定位架2的圆心角等于90度,满足不同的穿刺角度的需要。示例性的,为更好地实现导向定位架2与固定卡座1之间的连接,所述固定卡座1设有与所述导向定位架2连接的插孔(图中未指示),所述导向定位架2设有与所述插孔匹配的插柱27,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具体的,所述插孔和所述插柱27均设有3个。示例性的,为更好地实现固定卡座1与B超凸阵探头3之间的连接,所述固定卡座1与B超凸阵探头3之间为卡扣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超凸阵探头引导脊柱内镜体外穿刺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卡座,可拆卸地连接在B超凸阵探头上;/n导向定位架,为圆弧状导杆结构,以其圆心作为穿刺靶点,所述导向定位架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卡座可拆卸连接,且该端上设有多个沿所述导向定位架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穿刺针导向孔,所述导向定位架的下端设有多个沿所述导向定位架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二穿刺针导向孔,所述第一穿刺针导向孔的轴线与所述导向定位架的圆心相交,所述第二穿刺针导向孔的轴线与所述导向定位架的圆心相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超凸阵探头引导脊柱内镜体外穿刺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卡座,可拆卸地连接在B超凸阵探头上;
导向定位架,为圆弧状导杆结构,以其圆心作为穿刺靶点,所述导向定位架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卡座可拆卸连接,且该端上设有多个沿所述导向定位架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穿刺针导向孔,所述导向定位架的下端设有多个沿所述导向定位架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二穿刺针导向孔,所述第一穿刺针导向孔的轴线与所述导向定位架的圆心相交,所述第二穿刺针导向孔的轴线与所述导向定位架的圆心相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超凸阵探头引导脊柱内镜体外穿刺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穿刺针导向孔的两侧分别设有微调孔,所述微调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穿刺针导向孔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超凸阵探头引导脊柱内镜体外穿刺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穿刺针导向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mm~2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超凸阵探头引导脊柱内镜体外穿刺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定位架包括外导杆、内导杆以及将所述外导杆和所述内导杆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建华唐小毛
申请(专利权)人:唐小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