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76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内胆和锅体,锅体包括保温罩和发热盘,发热盘设置在保温罩内,内胆底部与发热盘接触,发热盘通过热传导对内胆进行加热,保温罩的外侧壁上设有控制板盒,控制板盒内设有散热风扇,发热盘上设有导热柱,导热柱向外延伸至外侧壁一侧以设置熔断体,控制板盒的靠近熔断体一侧的侧壁上设有过线口,过线口与熔断体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设置。控制板盒的靠近熔断体一侧的侧壁上设有过线口,为了使得气流不会影响熔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过线口与熔断体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设置,通过错位设置,可以使得过线口的气流不会对熔断器有所影响;从而保证了炒菜机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厨房家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炒菜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设置有搅拌铲的铲式炒菜机,另一种是通过锅胆的自转实现食材翻炒的滚筒式炒菜机;滚筒炒菜机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其温度数据的准确获取,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导致烹饪效果不好,影响用户体验。现有的炒菜机加热装置一般为IH电磁加热,这是因为IH加热的发热方式是交变磁场,内锅自身产生涡流而自发热,由此,能够使得炒菜时食材的单位时间内的温升更快,从而容易模拟中式炒菜的爆炒效果,更接近于明火加热,从而保证加热效果;但是使用IH加热的炒菜机成本较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如此,一些产品也想尝试使用发热盘来实现爆炒效果,但炒菜机基于烹饪需要,工作温度比较高。例如,用炒菜机进行爆炒,需要炒菜机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热量,这就需要较大功率的发热盘。为避免炒菜机故障时,发热盘异常持续发热,炒菜机的发热盘上通常会设置熔断体,当炒菜机温度过高,熔断体熔断使发热盘断电,避免发热盘持续发热带来的安全隐患。熔断器具有比较精准的熔断反应速度,才能够确保整机的安全性,但是现有的熔断器都是位于保温罩和发热盘之间,受到发热盘的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双重传热影响,而热辐射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使得熔断器难以具备精准的熔断反应速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同时,保温罩外侧设有控制板和控制板盒,为了控制板温升不会过高,通常设有散热风扇,产生的热对流有可能影响熔断体的温度感知精度。上述问题也同样适用于一些大功率发热盘加热的电饭煲、烧烤机、压力锅等烹饪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烹饪器具熔断器控温不准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内胆和锅体,所述锅体包括保温罩和发热盘,所述发热盘设置在所述保温罩内,所述内胆底部与所述发热盘接触,所述发热盘通过热传导对所述内胆进行加热,所述保温罩的外侧壁上设有控制板盒,所述控制板盒内设有散热风扇,所述发热盘上设有导热柱,所述导热柱向外延伸至外侧壁一侧以设置熔断体,所述控制板盒的靠近所述熔断体一侧的侧壁上设有过线口,所述过线口与所述熔断体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设置。优选地,所述导热柱上设有导热架,所述熔断体固定在导热架上。优选的,所述熔断体距离所述保温罩的外侧壁的距离,小于所述过线口距离所述外侧壁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导热柱上设有限位部,所述导热架上设有定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定位部配合。优选地,所述导热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熔断体。优选地,所述熔断体包括第一熔断体和第二熔断体,所述第一熔断体和第二熔断体分别设置在导热架的两侧。优选地,所述锅体设有电源线,所述第一熔断体与所述电源线的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二熔断体与所述电源线的第二导线连接。优选地,所述过线口具有朝向所述锅体底部的开口。优选地,所述控制板盒的外侧壁上设有扎线部,所述扎线部设置在过线口一侧。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炒菜机,所述锅盖上设有搅拌装置。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锅体设有发热盘,烹饪器具通过发热盘进行加热,相比于IH加热方式,内胆不再自发热,热量主要靠热源的传导和辐射,为了保证熔断器的反应速度,将发热盘设置在保温罩内,发热盘上设置导热柱,导热柱向外延伸至保温罩的外侧壁一侧以设置熔断体,因此保温罩位于熔断体和发热盘之间。保温罩能够阻隔发热盘产生的热量辐射到熔断体上,使得熔断体受到发热盘热辐射的影响大大减小,熔断体主要通过导热柱获取发热盘的温度状态,减少热辐射等不稳定传热因素影响,提高了熔断体检测发热盘温度的精准度。2、同时,在保温罩的外侧壁上也设有控制板盒,控制板盒内设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流能够带走控制板盒内的控制板的热量,使得控制板的温升不会过大,控制板盒的靠近所述熔断体一侧的侧壁上设有过线口,为了使得气流不会影响熔断器,本技术中,所述过线口与所述熔断体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设置,通过错位设置,可以使得过线口的气流不会对熔断器有所影响;从而保证了炒菜机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更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详见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整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全剖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保温罩底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单熔断体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单熔断体阶梯剖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高度方向错位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发热盘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单熔断体导热架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双熔断体的分解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双熔断体的阶梯剖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双熔断体导热架示意图。附图标号:10、锅体;20、内锅;30、锅盖;31、转臂;32、盖体;33、搅拌装置;34、搅拌电机;100、保温罩;110、通孔;200、发热盘;201、盘体;202、电热管;210、导热柱;211、限位部;220、管脚;300、收水圈;400、熔断体;410、导热架;411、固定部;412、安装部;413、安装孔;414、折边;415、包边;416、定位部;420、第一熔断体;430、第二熔断体。500、底座;600、控制板盒;610、散热风扇;611、过线口;612、开口;613、扎线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及其应用。参照以下附图,将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本实施例以炒菜机为例,提出如下实施例,当然,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其他烹饪器具,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烧烤机、电蒸锅等;本技术不限于此。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完成食材的翻炒,具体包括锅盖30和锅体10,锅体10内放置有内锅20,锅盖30可翻转地设置在锅体10上,锅盖30包括转臂31及设置在转臂31上且可拆卸的盖体32,转臂31用于设置搅拌电机34和搅拌装置33,为了便于观察炒菜的过程,一般呈悬臂结构,以预留出空间设置盖体32,盖体32一般为玻璃盖体,方便透光,烹饪的过程中,在内锅20中放入食材,合上锅盖30,锅盖30上的搅拌装置33伸入内锅20中,经搅拌装置33的驱动,完成食材的翻炒。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32也可以其他可视的材质。本技术中,锅盖30为现有技术,不涉及改进,一些实施例中,锅盖30的结构可以不限于附图及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结构形式。如图2、3所示,锅体10包括底座500、控制板盒600、保温罩100、发热盘200和收水圈300,收水圈300固定在底座500上,保温罩100固定在收水圈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内胆和锅体,所述锅体包括保温罩和发热盘,所述发热盘设置在所述保温罩内,所述内胆底部与所述发热盘接触,所述发热盘通过热传导对所述内胆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的外侧壁上设有控制板盒,所述控制板盒内设有散热风扇,所述发热盘上设有导热柱,所述导热柱向外延伸至外侧壁一侧以设置熔断体,所述控制板盒的靠近所述熔断体一侧的侧壁上设有过线口,所述过线口与所述熔断体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内胆和锅体,所述锅体包括保温罩和发热盘,所述发热盘设置在所述保温罩内,所述内胆底部与所述发热盘接触,所述发热盘通过热传导对所述内胆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的外侧壁上设有控制板盒,所述控制板盒内设有散热风扇,所述发热盘上设有导热柱,所述导热柱向外延伸至外侧壁一侧以设置熔断体,所述控制板盒的靠近所述熔断体一侧的侧壁上设有过线口,所述过线口与所述熔断体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柱上设有导热架,所述熔断体固定在导热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体距离所述保温罩的外侧壁的距离,小于所述过线口距离所述外侧壁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柱上设有限位部,所述导热架上设有定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张根森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