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放生专利>正文

拨动式电磁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411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拨动式电磁发电装置,包括磁换向器、铜线圈、E字型铁芯、永磁铁、导磁N极和导磁S极,E字型铁芯包括上部铁芯、中部铁芯和下部铁芯,上部铁芯、中部铁芯和下部铁芯的右端共同连接有纵置铁芯,铜线圈套接在中部铁芯,导磁N极和导磁S极分别插接在E字型铁芯的间距处,导磁N极和导磁S极的外端共同连接有永磁铁,E字型铁芯的纵置铁芯前后端面均开设有铰链孔,E字型铁芯的纵置铁芯底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销,E字型铁芯通过两个铰链孔转动与磁换向器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相同电能输出要求的条件下,其感应线圈的圈数可以大幅减少,装置整体尺寸可以做得更小,磁、电转换效率高和电能输出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拨动式电磁发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拨动式电磁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现代生活的高品质需求日益增多,在这个大背景下,智能家居作为高品质生活的时尚特征,自然成了被热捧的对象,无疑也将成为未来家庭生活的必然环境,为此,人们在不断创造、专利技术与之相适应的配套产品,诸如自发电无线门铃、开关、插座、遥控器等。这类自发电无线产品内嵌的核心部件就是形状各异的电磁发电装置,电磁发电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交变磁场在线圈中感应出交变电流,电能采集线路把交变电流转换成直流输出,从而驱动外围射频电路工作;自发电无线产品其核心的发电装置毫不例外地都采用了这一原理,只是产生交变磁场的途径与方法不同而已;交变磁场的强度及感应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电磁发电的整体效果。目前,市面上自发电无线产品中最著代表性的电磁发电装置结构如附图1所示,包括铁芯F(首部F1和尾部F2)、线圈C、永磁铁M、第一导磁极、第二导磁极,永久磁铁、第一导磁极和第二导磁极装配成磁场换向器;1、当磁场换向器向A方向运动时,其与铁芯及线圈的位置关系如附图2所述,磁极(S)与铁芯(F2)接触,其主要磁路形式如下:磁路1:磁路2:磁力线经过铁芯从左向右穿过线圈2、当磁场换向器向B方向运动时,其与铁芯及线圈的位置关系如附图3所示,磁极(N)与铁芯(F2)接触,其主要磁路形式如下:磁路1:磁路2:磁力线经过铁芯从右向左穿过线圈随着磁场换向器A、B向交替运动,铁芯中将产生左→右和右→左的交变磁场,从而在线圈中感应出交变电流。通过对上述电磁发电装置磁路分析,其缺陷与不足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存在无效漏磁环路(磁路2),其漏磁比例甚至会高于有效磁环路中的磁通量,导致磁电转换效率低;2、穿过铁芯的有效磁环路(磁路1),存在空气介质,空气介质比铁芯F的磁阻要大得多。在同等磁势的情况下,具有高磁阻的磁环路产生的有效磁通量会大为减少,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必然会随之减小,驱动能力也必然会随之减弱;3、由于空气介质的存在,有效磁环路中的磁阻会随环境的改变而产生波动,致使线圈感应电流呈现随机性成分,给整体调试带来相当程度上的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拨动式电磁发电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电磁感应原理遵循不当,电磁转换效率低、电能输出小;结构上的不合理,造成装置整体性差、装配复杂和安装不便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拨动式电磁发电装置,包括磁换向器、铜线圈、E字型铁芯、永磁铁、第一导磁极和第二导磁极,所述E字型铁芯包括上部铁芯、中部铁芯、下部铁芯和纵置铁芯,且三者上下等距设置,所述上部铁芯、中部铁芯和下部铁芯通过纵置铁芯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铜线圈套接在中部铁芯,所述第一导磁极和第二导磁极分别插接在E字型铁芯的间距处,同时第一导磁极和第二导磁极位于E字型铁芯的开口处,所述第一导磁极和第二导磁极的另一端面分别与永磁铁的S极和N极紧密接触,所述E字型铁芯的纵置铁芯前后端面均自外向内开设有铰链孔,所述E字型铁芯的纵置铁芯底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销,所述E字型铁芯通过两个铰链孔转动与磁换向器转动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磁换向器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塑胶摇臂,所述塑胶摇臂的相对面底端设置有与铰链孔转动配合的铰链柱,所述塑胶摇臂的顶端共同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面卡接有塑胶盖板,所述塑胶盖板的顶面自外向内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穿插有拨柄。更进一步地,所述塑胶摇臂的外端面均设置有相互对称设置的绕线柱。更进一步地,所述E字型铁芯、第一导磁极和第二导磁极均为高密度纯铁材质。更进一步地,所述拨柄为不锈钢硬性材质。更进一步地,所述拨柄包括插入磁换向器内部的硬构件以及与硬构件铆合的软构件,且软构件位于磁换向器的外部。更进一步地,所述铜线圈的输出引线约束在磁换向器的绕线柱上。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严格遵循电磁感应原理,采用了特有的E字型高导磁铁芯和高导磁磁极,在磁场换向与磁通产生的过程中能形成低磁阻、高导磁闭合环路,E字型铁芯结构保证了磁环路任一位置具有相同的磁通面积,因此能做到最大可能的提高磁、电转换效率。2、本技术的磁路1中空气介质的完全排除,为线圈C产生稳定、丰富的磁通消除了高磁阻不利因素。3、本技术通过磁路分析可以看出:磁路1只存在唯一的高导磁纯铁介质,而磁路2中却存在高磁阻空气介质(相对于高导磁纯铁介质而言),磁路2环路总磁阻要比磁路1要大得多,磁力线是连续的、闭合的、彼此不相交的曲线,其最根本的特征是永远沿着磁阻最小的方向分布,根据这一原理,磁路1具有最大约束磁力线的能力,磁路2将不复存在,磁路2漏磁的收复,也极大地提高了磁、电转换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磁场换向器向A方向运动时,其与铁芯F及线圈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磁场换向器向B方向运动时,其与铁芯F及线圈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铁芯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磁换向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磁场换向器向A方向运动时,其与铁芯F及线圈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磁场换向器向B方向运动时,其与铁芯F及线圈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拨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磁换向器;2-铜线圈;3-E字型铁芯;4-拨柄;5-铰链孔;6-铰链柱;7-限位销;8-绕线柱;9-永磁铁;10-第一导磁极;11-第二导磁极;12-塑胶摇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拨动式电磁发电装置,参照图4-10:包括磁换向器1、铜线圈2、E字型铁芯3、永磁铁9、第一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拨动式电磁发电装置,包括磁换向器、铜线圈、E字型铁芯、永磁铁、导磁N极和导磁S极,其特征在于:所述E字型铁芯包括上部铁芯、中部铁芯和下部铁芯,且三者上下等距设置,所述上部铁芯、中部铁芯和下部铁芯的右端共同连接有纵置铁芯,所述铜线圈套接在中部铁芯,所述导磁N极和导磁S极分别插接在E字型铁芯的间距处,同时导磁N极和导磁S极位于E字型铁芯的开口处,所述导磁N极和导磁S极的外端共同连接有永磁铁,所述E字型铁芯的纵置铁芯前后端面均自外向内开设有铰链孔,所述E字型铁芯的纵置铁芯底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销,所述E字型铁芯通过两个铰链孔转动与磁换向器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拨动式电磁发电装置,包括磁换向器、铜线圈、E字型铁芯、永磁铁、导磁N极和导磁S极,其特征在于:所述E字型铁芯包括上部铁芯、中部铁芯和下部铁芯,且三者上下等距设置,所述上部铁芯、中部铁芯和下部铁芯的右端共同连接有纵置铁芯,所述铜线圈套接在中部铁芯,所述导磁N极和导磁S极分别插接在E字型铁芯的间距处,同时导磁N极和导磁S极位于E字型铁芯的开口处,所述导磁N极和导磁S极的外端共同连接有永磁铁,所述E字型铁芯的纵置铁芯前后端面均自外向内开设有铰链孔,所述E字型铁芯的纵置铁芯底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销,所述E字型铁芯通过两个铰链孔转动与磁换向器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拨动式电磁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换向器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塑胶摇臂,所述塑胶摇臂的相对面底端设置有与铰链孔转动配合的铰链柱,所述塑胶摇臂的顶端共同连接有外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放生
申请(专利权)人:贾放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