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轻便式多功能油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398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快速轻便式多功能油泵装置,包括储油桶、控制单元、油泵、滤芯、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废油桶以及设置在变速器油枕补油阀上的排气三通法兰;储油桶、油泵、排气三通法兰、变速器油枕补油阀通过储油管和补油管连通后形成补油管路。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三接口通过排气管和废油管与废油桶连通形成第一回油管路;第四电磁阀与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一接口的补油管上引出第二回油管路。第四电磁阀与滤芯之间的补油管通过废油管与废油桶连通形成第三回油管路;采用双油管路设计,具有补油前将该装置内部以及管路和连接部件内的气体和残油排空,补油后将该装置内部的油品回收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轻便式多功能油泵装置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补油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快速轻便式多功能油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力系统运行的变压器多采用油浸式变压器,油浸式的变压器长时间运行易出现变压器油量自然损耗以及故障渗漏,导致变压器的油量减少,从而影响变压器的正常运行。为了确保变压器的正常运行,检修人员需要定期给变压器进行补油。对于严重缺油且未到检修周期或者是停电待检修的变压器,通常采用带电补油装置作业。带电补油装置补油前,必须排除其内部因存放过久导致绝缘性能下降的油品以及管路内部和连接部位的气体。然而现有的小型非真空补油机不能完全排除剩余油品以及管路内部和连接部位的气体,导致补油工作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轻便式多功能油泵装置,采用双油管路设计,具有补油前将该装置内部以及管路和连接部件内的气体和残油排空,补油后将该装置内部的油品回收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轻便式多功能油泵装置,包括机壳和安装在机壳内的装有合格油的储油桶、控制单元、油泵、滤芯、废油桶以及设置在变速器油枕补油阀上的排气三通法兰;所述储油桶与油泵的进口通过储油管连通,所述油泵的出口、滤芯以及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一接口通过补油管连通;所述储油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滤芯和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一接口之间安装有第四电磁阀,所述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二接口与变速器油枕补油阀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储油桶、油泵、排气三通法兰、变速器油枕补油阀通过储油管和补油管连通后形成补油管路;所述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三接口通过排气管与废油桶连通的废油管相连形成第一回油管路;所述排气管与废油管之间安装有第六电磁阀,所述排气管通过第一管路与油泵进口连通,第一管路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与排气三通法兰第一接口之间的补油管上引出第二回油管路,所述第二回油管路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的进口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出口与补油管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与滤芯之间的补油管通过第二支路与废油管连通形成第三回油管路,所述第三回油管路上安装有第五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以及油泵的电动机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为PLC。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以及第六电磁阀均为直动膜片式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储油管、补油管、排气管以及废油管均为软质管。进一步地,所述储油管、补油管、排气管以及废油管均包括内胶层、纤维层以及外胶层,所述内胶层、纤维层以及外胶层由内到外依次粘接。进一步地,所述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一接口与补油管之间、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二接口与管路之间以及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三接口与排气管之间均设置有快速拔插式接头。进一步地,所述油泵为真空泵,所述储油桶和废油桶均为真空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控制油泵的电动机转动启动油泵,油泵启动通过储油管给储油桶内的合格油加压,储油桶内的合格油通过压力被压出,压出的合格油沿着储油管进入油泵的进口,通过油泵的出口流经滤芯进行过滤流入补油管,经过控制单元控制打开的第四电磁阀进入排气三通法兰,此时变压器油枕补油阀未打开,合格油上升将管路内部的气体推出,此时,控制单元控制第六电磁阀打开,油气混合物通过第六电磁阀和废油管排入到废油桶内;实现补油前将该装置内部以及管路和连接部件内的气体和残油全部排出;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控制油泵的电动机转动启动油泵,油泵启动通过储油管给储油桶内的合格油加压,储油桶内的合格油通过压力被压出,压出的合格油沿着储油管进入油泵的进口,通过油泵的出口流经滤芯进行过滤流入补油管,经过控制单元控制打开的第四电磁阀进入排气三通法兰,此时打开变压器油枕补油阀,控制单元控制第六电磁阀关闭,合格油经过排气三通法兰进入到打开的变压器油枕补油阀内进行油枕,完成该装置的补油;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以及第五电磁阀打开,控制单元控制油泵的电动机转动,电动机转动启动油泵,油泵启动5秒后,控制单元控制第三电磁阀打开,空气从第三电磁阀进口进入,流经第二回油管路的第一支路沿着排气三通法兰进入第一回油管路,第二支路沿着第四电磁阀、油泵、滤芯进入补油管路,第三支路沿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进入第三回油管路,将管路内的油品通过空气压力压入废油桶内,实现补油后将该装置内部的油品回收。2)本技术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以及第六电磁阀均为自封阀结构,有效避免了该装置因长期储存而导致内部严重受潮的问题。3)本技术通过储油管、补油管、排气管以及废油管均包括内胶层、纤维层以及外胶层,使得油管具有更好的耐磨性,保证油管的正常使用寿命。4)本技术通过设置快速拔插式接头,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该装置的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中该装置的排气原理框图,图中的箭头示意出了排气的方向;图3是本技术中该装置的补油原理框图,图中的箭头示意出了补油的方向;图4是本技术中该装置的回油原理框图,图中的箭头示意出了回油的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了一种快速轻便式多功能油泵装置,包括机壳和安装在机壳内的装有合格油的储油桶、控制单元、油泵、滤芯、废油桶以及设置在变速器油枕补油阀上的排气三通法兰。储油桶与油泵的进口通过储油管连通,油泵的出口、滤芯以及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一接口通过补油管连通;储油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滤芯和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一接口之间安装有第四电磁阀,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二接口与变速器油枕补油阀通过管路连通。储油桶、油泵、排气三通法兰、变速器油枕补油阀通过储油管和补油管连通后形成补油管路。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三接口通过排气管与废油桶连通的废油管相连形成第一回油管路。排气管与废油管之间安装有第六电磁阀,排气管还通过第一管路与油泵进口连通,第一管路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与排气三通法兰第一接口之间的补油管上引出第二回油管路,第二回油管路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的进口与大气连通,第三电磁阀的出口与补油管连通。第四电磁阀与滤芯之间的补油管通过第二管路与废油管连通形成第三回油管路,第三回油管路上安装有第五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以及油泵的电动机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选用PLC。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以及第六电磁阀均为直动膜片式电磁阀。储油管、补油管、排气管以及废油管均为软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轻便式多功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和安装在机壳内的装有合格油的储油桶、控制单元、油泵、滤芯、废油桶以及设置在变速器油枕补油阀上的排气三通法兰;/n所述储油桶与油泵的进口通过储油管连通,所述油泵的出口、滤芯以及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一接口通过补油管连通;所述储油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滤芯和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一接口之间安装有第四电磁阀,所述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二接口与变速器油枕补油阀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储油桶、油泵、排气三通法兰、变速器油枕补油阀通过储油管和补油管连通后形成补油管路;/n所述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三接口通过排气管与废油桶连通的废油管相连形成第一回油管路;/n所述排气管与废油管之间安装有第六电磁阀,所述排气管还通过第一管路与油泵进口连通,第一管路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n所述第四电磁阀与排气三通法兰第一接口之间的补油管上引出第二回油管路,所述第二回油管路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的进口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出口与补油管连通;/n所述第四电磁阀与滤芯之间的补油管通过第二管路与废油管连通形成第三回油管路,所述第三回油管路上安装有第五电磁阀;/n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以及油泵的电动机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轻便式多功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和安装在机壳内的装有合格油的储油桶、控制单元、油泵、滤芯、废油桶以及设置在变速器油枕补油阀上的排气三通法兰;
所述储油桶与油泵的进口通过储油管连通,所述油泵的出口、滤芯以及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一接口通过补油管连通;所述储油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滤芯和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一接口之间安装有第四电磁阀,所述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二接口与变速器油枕补油阀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储油桶、油泵、排气三通法兰、变速器油枕补油阀通过储油管和补油管连通后形成补油管路;
所述排气三通法兰的第三接口通过排气管与废油桶连通的废油管相连形成第一回油管路;
所述排气管与废油管之间安装有第六电磁阀,所述排气管还通过第一管路与油泵进口连通,第一管路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第四电磁阀与排气三通法兰第一接口之间的补油管上引出第二回油管路,所述第二回油管路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的进口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出口与补油管连通;
所述第四电磁阀与滤芯之间的补油管通过第二管路与废油管连通形成第三回油管路,所述第三回油管路上安装有第五电磁阀;
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昊杨波张军利李剑何宏禄高康平杨延东张宏旭刘雯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宝鸡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