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855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1
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包括: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盖合形成包裹内腔;VC均温板,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沿光模块的长度方向设置;电路板,设置在包裹内腔中;光学次模块,电连接电路板;第一芯片,设置在电路板上,电连接电路板,与VC均温板相接触;散热部件,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与光学次模块相接触。在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中,第一芯片工作产生的热量传输至VC均温板,然后通过VC均温板更为均匀的传导,有效避免第一芯片产生的热量在第一芯片的周围集中;光学次模块产生热量通过散热部件传输至壳体上,避免光学次模块工作产生热量在其周围聚集;进而有助于使得光模块内部温度均匀化,提高光模块在高温下的光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模块
本申请涉及光纤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
技术介绍
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视频等新型业务和应用模式,均会用到光通信技术。光模块在光通信
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功能,是光通信设备中的关键器件之一,光模块向外部光纤中输入的光信号强度直接影响光纤通信的质量。目前随着光模块传输速率要求的不断提高,光模块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而由于光模块集成度越来越高,光模块的功率密度也不断增大。如,当芯片功率密度过大时,芯片处热量集中,若芯片处集中的热量无法及时扩散出去,产生局部高温区,将严重影响光模块在高温下的光电性能。随着光模块速率的增加,驱动芯片等芯片的功耗越来越大,光模块功耗甚至已达20-30W,其内部散热成为棘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模块,便于实现光模块内部温度均匀化。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模块,包括: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盖合形成包裹内腔;VC均温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沿所述光模块的长度方向设置;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包裹内腔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盖合形成包裹内腔;/nVC均温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沿所述光模块的长度方向设置;/n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包裹内腔中;/n光学次模块,电连接所述电路板;/n第一芯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VC均温板相接触;/n散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与所述光学次模块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盖合形成包裹内腔;
VC均温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沿所述光模块的长度方向设置;
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包裹内腔中;
光学次模块,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第一芯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VC均温板相接触;
散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与所述光学次模块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上壳体的内壁顶面上设置第一安装槽,所述VC均温板嵌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所述VC均温板的侧面贴合所述上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光学次模块嵌设在所述安装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次模块包括次模块壳体,所述次模块壳体嵌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次模块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与所述VC均温板的距离较所述底面与所述VC均温板的距离近;
所述散热部件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与所述次模块壳体的底面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本正于帮雨姬景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