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能利用率高的近光灯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583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的近光灯组领域,解决了现有目前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LED近光大灯对于光能的利用率很低的技术问题,具体公开了一种光能利用率高的近光灯组,包括壳体和近光组件,近光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内底部的PCB板和设置在壳体内中部的近光透镜,PCB板上设有LED光源,PCB板上设有收光透镜,收光透镜设在LED光源外,收光透镜为上下偏光、左右对称的弧形透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LED与近光透射式透镜之间加入收光透镜,将收光透镜设置为上下偏光、左右对称的弧形透镜的方式,收光透镜和近光透镜一起组合配光的方式,可以提升40%以上的光能利用率,使得光在截止线以下进行分配,不会因为亮度过高,对对向车辆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能利用率高的近光灯组
本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的灯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能利用率高的近光灯组。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LED大灯,为了小型化,大多采用一个透射式的透镜进行控光,这样对于光能的利用率很低。为了防止给对向行车司机造成炫光,近光有截止线要求,且近光所要求的水平光分布更宽,垂直方向光分布比远光更宽,但是H-H线以上的光要求700cd以下,所以对于近光,LED发出的120度左右的朗伯分布的光,传统的单个透射式的透镜光能利用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果不解决,也会造成整灯不够亮,司机对于近处的障碍物容易分辨不清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目前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LED大灯近光对于光能的利用率很低的技术问题,特提供一种光能利用率高的近光灯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能利用率高的近光灯组,包括壳体和近光组件,所述近光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内底部的PCB板和设置在壳体内中部的近光透镜,所述PCB板上设有LED光源,所述PCB板上设有收光透镜,所述收光透镜设在LED光源外,所述收光透镜为上下偏光、左右对称的弧形透镜。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内底部设有PCB板安装架,所述PCB板安装在PCB板安装架上。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内的中部设有小装饰框架,所述小装饰框架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底部,所述近光透镜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在小装饰框架上。上述方案中,所述小装饰框架外设有大装饰框架,所述大装饰框架的外端连接在壳体的内侧壁上端,所述大装饰框架的外周向上安装有日行灯条。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内侧壁上安装有散热器。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的上端安装有透明防护罩,所述近光组件与透明外罩之间呈倾斜设置。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LED与近光透射式透镜之间加入收光透镜,收光透镜和近光透镜一起组合配光的方式,可以提升40%以上的光能利用率,同时,通过将收光透镜设置为上下偏光、左右对称的弧形透镜,收光透镜的上部宽度小于下部宽度,上部厚度小于下部厚度的方式,LED光线经过收光透镜后,光线会往收光透镜厚度更厚的地方偏折,形成偏光分布,这样既有利于光能利用,又配合近光透镜进行配光分配,使得光在截止线以下进行分配,满足了近光对于截止线有要求,使得光能集中在截止线附近,并且拓宽了横向扩展角度以及垂直方向角度,提升了近光的亮度,同时不会因为亮度过高,对对向车辆造成影响。2.本技术通过日行灯条的设置,起到了日间行车灯的作用,保证了骑行的安全。3.本技术通过散热器的设置,起到了对壳体内散热的作用,保证了整体灯组的安全和使用寿命。4.本技术通过透明防护罩的设置,起到了对近光模组的保护作用,保证了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垂直方向光路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水平方向光路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LED光源光线未经过收光透镜的配光曲线图;图5是本技术中的LED光源光线经过收光透镜的配光曲线图;图6是本技术中收光透镜的轴测图;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壳体,2-PCB板,3-LED光源,4-收光透镜,5-近光透镜,6-散热器,11-PCB板安装架,12-小装饰框架,13-螺栓,14-大装饰框架,15-日行灯条,16-透明防护罩。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光能利用率高的近光灯组,包括壳体1和近光组件,所述近光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底部的PCB板2和设置在壳体1内中部的近光透镜5,所述PCB板2上设有LED光源3,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2上设有收光透镜4,所述收光透镜4设在LED光源3外,所述收光透镜4为上下偏光、左右对称的弧形透镜;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LED光源3光线经过收光透镜4偏折到近光透镜5的入光面范围内,再经过近光透镜5进行配光整形,使得能量集中在截止线附近,并且拓宽横向扩展角度以及垂直方向角度,如图4所示,不设置收光透镜4时,LED光源3直接发出来的光,半光强角为120度左右,很大,导致被近光透镜5接收到的光很少,大部分光被浪费掉,所以会导致近光亮度不够;如图5所示,增加收光透镜4后,成偏光分布,这样既有利于光能利用,又配合近光透镜5进行配光分配,使得光在截止线以下进行分配。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壳体1内底部设有PCB板安装架11,所述PCB板2安装在PCB板安装架11上。实施例3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壳体1内的中部设有小装饰框架12,所述小装饰框架1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底部,所述近光透镜5的下端通过螺栓13连接在小装饰框架12上。实施例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小装饰框架12外设有大装饰框架14,所述大装饰框架14的外端连接在壳体1的内侧壁上端,所述大装饰框架14的外周向上安装有日行灯条15。实施例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壳体1内侧壁上安装有散热器6。实施例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壳体1的上端安装有透明防护罩16,所述近光组件与透明外罩16之间呈倾斜设置。以上为本方案的主要特征及其有益效果,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方案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方案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方案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方案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方案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能利用率高的近光灯组,包括壳体(1)和近光组件,所述近光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底部的PCB板(2)和设置在壳体(1)内中部的近光透镜(5),所述PCB板(2)上设有LED光源(3),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2)上设有收光透镜(4),所述收光透镜(4)设在LED光源(3)外,所述收光透镜(4)为上下偏光、左右对称的弧形透镜,所述收光透镜(4)上部宽度小于下部宽度,上部厚度小于下部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能利用率高的近光灯组,包括壳体(1)和近光组件,所述近光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底部的PCB板(2)和设置在壳体(1)内中部的近光透镜(5),所述PCB板(2)上设有LED光源(3),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2)上设有收光透镜(4),所述收光透镜(4)设在LED光源(3)外,所述收光透镜(4)为上下偏光、左右对称的弧形透镜,所述收光透镜(4)上部宽度小于下部宽度,上部厚度小于下部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能利用率高的近光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底部设有PCB板安装架(11),所述PCB板(2)安装在PCB板安装架(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能利用率高的近光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的中部设有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苹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瀚德胜邦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