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可变容量型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523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3
增压器具备可变喷嘴单元、轴承壳体、位于涡轮叶轮与轴承壳体之间的圆环状的隔热板、以及形成于轴承壳体的水室。隔热板被碟形弹簧按压于可变喷嘴单元而被固定,隔热板通过嵌合部嵌入于轴承壳体而在径向上被定位,隔热板具有:形成于嵌合部的嵌入面;和在轴承壳体的涡轮侧向比嵌入面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伸出并位于与轴承壳体之间隔开轴向的间隙的位置的内周侧隔热部。水室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与嵌合部相同的径向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变容量型增压器
本公开涉及可变容量型增压器。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可变容量型增压器,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可变容量型增压器。该增压器具备圆环状的隔热板。该隔热板阻挡涡轮的热量而防止轴承壳体的温度上升。在轴承壳体的内周部存在有安装部位。该安装部位形成圆筒状,并且在涡轮叶轮的旋转轴的周围向涡轮侧立起。向该圆筒状的安装部位插入隔热板的中央孔,而进行隔热板的径向的定位。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4258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5243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057592号公报然而,根据上述那样的隔热板的定位构造,上述的安装部位未被隔热板覆盖而向涡轮侧露出。因此,涡轮侧的辐射热易通过安装部位而进入轴承壳体。另外,隔热板的热量易通过嵌入部分而向安装部位传导。其结果为,在轴承壳体的内周部,无法充分实现对轴承壳体的温度上升的抑制。在轴承壳体的内周部还存在与涡轮叶轮的旋转轴相关的重要的部件等。而且,若这种重要部件等的温度上升过高,则存在功能受损的担忧。因此,本公开说明实现对轴承壳体的内周部部件的温度上升的抑制的可变容量型增压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可变容量型增压器具备:可变喷嘴单元,其在涡轮的喷嘴流路内使喷嘴叶片转动;轴承壳体,其具有上述涡轮的涡轮叶轮的旋转轴的轴承;圆环状的隔热板,其位于上述涡轮叶轮与上述轴承壳体之间,并在周向上包围上述旋转轴;以及水室,其形成于上述轴承壳体并使冷却水流通,上述隔热板在轴向上与碟形弹簧一起被上述可变喷嘴单元与上述轴承壳体夹持,上述隔热板在上述轴向上被上述碟形弹簧按压于上述可变喷嘴单元而被固定,上述隔热板通过沿上述周向延伸的嵌合部嵌入于上述轴承壳体而在径向上被定位,上述隔热板具有:嵌入面,其形成于上述嵌合部并嵌入于上述轴承壳体;和内周侧隔热部,其向比上述嵌入面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伸出,并位于与上述轴承壳体之间隔开上述轴向的间隙的位置,上述水室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与上述嵌合部相同的径向位置。根据本公开的可变容量型增压器,能够实现对轴承壳体的内周部部件的温度上升的抑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型增压器的剖视图。图2是放大示出图1的增压器的隔热板附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可变容量型增压器具备:可变喷嘴单元,其在涡轮的喷嘴流路内使喷嘴叶片转动;轴承壳体,其具有上述涡轮的涡轮叶轮的旋转轴的轴承;圆环状的隔热板,其位于上述涡轮叶轮与上述轴承壳体之间,并在周向上包围上述旋转轴;以及水室,其形成于上述轴承壳体并使冷却水流通,上述隔热板在轴向上与碟形弹簧一起被上述可变喷嘴单元与上述轴承壳体夹持,上述隔热板在上述轴向上被上述碟形弹簧按压于上述可变喷嘴单元而被固定,上述隔热板通过沿上述周向延伸的嵌合部嵌入于上述轴承壳体而在径向上被定位,上述隔热板具有:嵌入面,其形成于上述嵌合部并嵌入于上述轴承壳体;和内周侧隔热部,其向比上述嵌入面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伸出,并位于与上述轴承壳体之间隔开上述轴向的间隙的位置,上述水室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与上述嵌合部相同的径向位置。也可以为,上述嵌合部位于比上述涡轮叶轮的外周缘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也可以为,上述轴承壳体具有:隔热板承受面,其与上述隔热板的上述嵌入面相面对;和碟形弹簧设置面,其供上述碟形弹簧设置,上述碟形弹簧设置面形成为与上述隔热板承受面共面。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截取可变容量型增压器1的包含旋转轴线H在内的截面的剖视图。增压器1例如应用于船舶、车辆的内燃机。如图1所示,增压器1具备涡轮2和压缩机3。涡轮2具备涡轮壳体4和被收纳于涡轮壳体4的涡轮叶轮6。涡轮壳体4具有在涡轮叶轮6的周围沿周向延伸的涡旋流路16。压缩机3具备压缩机壳体5和被收纳于压缩机壳体5的压缩机叶轮7。压缩机壳体5具有在压缩机叶轮7的周围沿周向延伸的涡旋流路17。涡轮叶轮6设置于旋转轴14的一端,压缩机叶轮7设置于旋转轴14的另一端。在涡轮壳体4与压缩机壳体5之间设置有轴承壳体13。旋转轴14经由轴承15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轴承壳体13,旋转轴14、涡轮叶轮6以及压缩机叶轮7作为一体的旋转体12绕旋转轴线H旋转。在涡轮壳体4设置有废气流入口(未图示)和废气流出口10。从内燃机(未图示)排出的废气通过废气流入口而流入涡轮壳体4内,并通过涡旋流路16而流入涡轮叶轮6,使涡轮叶轮6旋转。之后,废气通过废气流出口10而流出到涡轮壳体4外。在压缩机壳体5设置有吸入口9和排出口(未图示)。当如上述那样涡轮叶轮6旋转时,经由旋转轴14,压缩机叶轮7旋转。旋转的压缩机叶轮7通过吸入口9吸入外部的空气。该空气通过压缩机叶轮7及涡旋流路17而被压缩并从排出口排出。从排出口排出的压缩空气向前述的内燃机被供给。关于增压器1的涡轮2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在仅提到“轴向”、“径向”、“周向”时,分别意味着涡轮叶轮6的旋转轴方向(旋转轴线H方向)、旋转径向及旋转周向。在增压器1的涡轮2设置有将涡旋流路16与涡轮叶轮6连接的喷嘴流路19。在喷嘴流路19设置有可动的多个喷嘴叶片21。多个喷嘴叶片21等间隔地配置于以旋转轴线H为中心的圆周上。各个喷嘴叶片21同步地绕与旋转轴线H平行的轴线转动。通过多个喷嘴叶片21如上述那样转动,从而邻接的喷嘴叶片21彼此的间隙发生扩缩而调整喷嘴流路19的开度。为了将喷嘴叶片21如上述那样驱动,涡轮2具备可变喷嘴单元20。可变喷嘴单元20嵌入到涡轮壳体4的内侧。可变喷嘴单元20具有上述的多个喷嘴叶片21、和在轴线方向上夹着喷嘴叶片21的两个喷嘴环23、27。喷嘴环23、27分别形成以旋转轴线H为中心的环状,且配置成在周向包围涡轮叶轮6。由两个喷嘴环23、27在轴向夹着的区域构成前述的喷嘴流路19。可变喷嘴单元20具有用于驱动喷嘴叶片21的驱动机构部29。驱动机构部29被收容于喷嘴环23与轴承壳体13之间的空间,将来自外部的促动器(未图示)的驱动力向喷嘴叶片21传递。图2是放大示出增压器1的涡轮叶轮6附近的剖视图。在轴承壳体13形成有向轴承15供给润滑油的油室49。在旋转轴14的外周安装有密封环51。密封环51将上述的油室49与从喷嘴流路19向涡轮叶轮6输送的废气所存在的空间(以下称为“废气空间50”)分隔。在旋转轴14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槽52。密封环51嵌入到上述的槽52而被限制沿轴向的移动。另外,密封环51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地与轴承壳体13接触。密封环51通过封堵旋转轴14与轴承壳体13的径向的间隙,从而将油室49从废气空间50分隔。进而,通过密封环51阻碍存在于油室49的润滑油向废气空间50移动。此外,在图2的例子中,密封环51沿轴向并行地设置有两个。在涡轮叶轮6与轴承壳体13之间设置有隔热板31。隔热板31阻挡来自高温的废气空间50的辐射热,而抑制轴承壳体13的温度上升。隔热板31形成在周向包围旋转轴14的圆环状。隔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容量型增压器,其中,/n具备:/n可变喷嘴单元,其在涡轮的喷嘴流路内使喷嘴叶片转动;/n轴承壳体,其具有所述涡轮的涡轮叶轮的旋转轴的轴承;/n圆环状的隔热板,其位于所述涡轮叶轮与所述轴承壳体之间,并在周向上包围所述旋转轴;以及/n水室,其形成于所述轴承壳体并使冷却水流通,/n所述隔热板在轴向上与碟形弹簧一起被所述可变喷嘴单元和所述轴承壳体夹持,所述隔热板在所述轴向上被所述碟形弹簧按压于所述可变喷嘴单元而被固定,所述隔热板通过沿所述周向延伸的嵌合部嵌入于所述轴承壳体而在径向上被定位,/n所述隔热板具有:/n嵌入面,其形成于所述嵌合部并嵌入于所述轴承壳体;和/n内周侧隔热部,其向比所述嵌入面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伸出,并位于与所述轴承壳体之间隔开所述轴向的间隙的位置,/n所述水室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与所述嵌合部相同的径向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04 JP 2018-2270911.一种可变容量型增压器,其中,
具备:
可变喷嘴单元,其在涡轮的喷嘴流路内使喷嘴叶片转动;
轴承壳体,其具有所述涡轮的涡轮叶轮的旋转轴的轴承;
圆环状的隔热板,其位于所述涡轮叶轮与所述轴承壳体之间,并在周向上包围所述旋转轴;以及
水室,其形成于所述轴承壳体并使冷却水流通,
所述隔热板在轴向上与碟形弹簧一起被所述可变喷嘴单元和所述轴承壳体夹持,所述隔热板在所述轴向上被所述碟形弹簧按压于所述可变喷嘴单元而被固定,所述隔热板通过沿所述周向延伸的嵌合部嵌入于所述轴承壳体而在径向上被定位,
所述隔热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克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