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压力聚四氟乙烯旋转轴唇形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31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压力聚四氟乙烯旋转轴唇形密封圈,包括外支架,所述外支架为环形且内部为中空状,所述外支架左侧的边缘处设置为收口状,所述外支架内部活动连接有内支架,所述内支架的左侧与外支架左侧的收口处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O形圈与第二O形圈承担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与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遭受的压力,可以实现径向和轴向的同时密封,两只O形圈对油封结构内进行密封,效果能够提升两倍以上,而且油封结构装配难度低,降低了生产过程中装配的失效风险,良品率大大提升,解决了现有旋转轴的密封结构只有一只橡胶密封垫,当压力接近上限时容易泄露压力,耐压力的性能大幅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压力聚四氟乙烯旋转轴唇形密封圈
本技术涉及旋转轴密封圈
,具体为一种耐压力聚四氟乙烯旋转轴唇形密封圈。
技术介绍
密封圈材料的选择对其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密封圈的使用性能,为了提高旋转轴的密封性所以需要使用密封结构,现有密封结构多是采用金属内支架、金属外支架、金属或者塑料垫圈和橡胶垫片组成,利用两道密封结构以保证内侧保带有压力的情况下不泄露润滑油和压力。但是现有旋转轴的密封结构只有一只橡胶密封垫,当压力接近上限时容易泄露压力,而且由于橡胶和支架、垫圈以及密封唇之间是刚性接触,需要承受压装的压力和变形,容易造成橡胶垫的老化和异常变形,导致物理性能下降,同时压力会从内外支架之间泄漏到两个密封唇中间,内侧的密封唇几乎起不到密封作用,耐压力的性能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压力聚四氟乙烯旋转轴唇形密封圈,具备提高密封效果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旋转轴的密封结构只有一只橡胶密封垫,当压力接近上限时容易泄露压力,耐压力的性能大幅降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压力聚四氟乙烯旋转轴唇形密封圈,包括外支架,所述外支架为环形且内部为中空状,所述外支架左侧的边缘处设置为收口状,所述外支架内部活动连接有内支架,所述内支架的左侧与外支架左侧的收口处接触,所述外支架的内部设置有位于内支架右侧的内垫圈,所述内垫圈的左侧设置有位于外支架内部的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的左侧与内支架的右侧接触,所述内垫圈的右侧设置有位于为外支架内部的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远离内垫圈的一侧与外支架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内壁左侧的边缘处设置为向外侧收口状并延伸至内垫圈的内部,所述外支架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支架的结构。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密封支架的结构由第一O形圈和第二O形圈组成,所述第一O形圈套设在内支架的表面且位于外支架的内部,所述第一O形圈的右侧与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二O形圈套设在内垫圈的表面且位于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的左侧,所述第二O形圈的右侧与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的表面接触。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密封支架的结构由第一O形圈和第二O形圈组成,所述第一O形圈套设在内垫圈的表面且与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的右侧接触,所述第二O形圈套设在内垫圈的表面且与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的左侧接触。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内垫圈的左侧与右侧均开设有环形沟槽,所述环形沟槽与内垫圈的外表面连通,所述第一O形圈和第二O形圈均活动连接在环形沟槽的内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内支架的内壁形状是阶梯状和平面状。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O形圈和第二O形圈的材质均为橡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第一O形圈与第二O形圈承担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与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遭受的压力,可以实现径向和轴向的同时密封,两只O形圈对油封结构内进行密封,效果能够提升两倍以上,而且油封结构装配难度低,降低了生产过程中装配的失效风险,良品率大大提升,解决了现有旋转轴的密封结构只有一只橡胶密封垫,当压力接近上限时容易泄露压力,耐压力的性能大幅降低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将第一O形圈和第二O形圈分别设置在内支架与内垫圈的右侧,能够提高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与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的强度,便于使用者根据旋转轴形状对密封位置进行改变。3、本技术通过将第一O形圈和第二O形圈分别设置在内垫圈的两侧,能够通过第一O形圈承担第一道的压力,部分泄漏的压力又外侧的第二O形圈来密封,所以密封的压力上限能够增加两倍以上。4、本技术通过设置环形沟槽,能够提高油封装置的结构合理性,使第一O形圈与第二O形圈更耐久密封效果更好。5、本技术通过将内支架的内部设置为阶梯状和平面状,能够便于油封装置与不同形状的旋转轴进行配合,提高油封装置的使用范围。6、本技术通过橡胶制造第一O形圈和第二O形圈,能够降低第一O形圈和第二O形圈的加工成本,而且橡胶的耐磨性高,可以提高第一O形圈和第二O形圈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结构左侧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局部结构左侧剖面示意图。图中:1、外支架;2、内支架;3、内垫圈;4、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5、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6、密封支架的结构;7、第一O形圈;8、第二O形圈;9、环形沟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耐压力聚四氟乙烯旋转轴唇形密封圈,包括外支架1,外支架1为环形且内部为中空状,外支架1左侧的边缘处设置为收口状,外支架1内部活动连接有内支架2,内支架2的左侧与外支架1左侧的收口处接触,外支架1的内部设置有位于内支架2右侧的内垫圈3,内垫圈3的左侧设置有位于外支架1内部的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4,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4的左侧与内支架2的右侧接触,内垫圈3的右侧设置有位于为外支架1内部的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5,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5远离内垫圈3的一侧与外支架1的内表面接触,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5内壁左侧的边缘处设置为向外侧收口状并延伸至内垫圈3的内部,外支架1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支架的结构6。参考图3,密封支架的结构6由第一O形圈7和第二O形圈8组成,第一O形圈7套设在内支架2的表面且位于外支架1的内部,第一O形圈7的右侧与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4的表面接触,第二O形圈8套设在内垫圈3的表面且位于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5的左侧,第二O形圈8的右侧与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5的表面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将第一O形圈7和第二O形圈8分别设置在内支架2与内垫圈3的右侧,能够提高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4与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5的强度,便于使用者根据旋转轴形状对密封位置进行改变。参考图4,密封支架的结构6由第一O形圈7和第二O形圈8组成,第一O形圈7套设在内垫圈3的表面且与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4的右侧接触,第二O形圈8套设在内垫圈3的表面且与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5的左侧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将第一O形圈7和第二O形圈8分别设置在内垫圈3的两侧,能够通过第一O形圈7承担第一道的压力,部分泄漏的压力又外侧的第二O形圈8来密封,所以密封的压力上限能够增加两倍以上。参考图4,内垫圈3的左侧与右侧均开设有环形沟槽9,环形沟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压力聚四氟乙烯旋转轴唇形密封圈,包括外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1)为环形且内部为中空状,所述外支架(1)左侧的边缘处设置为收口状,所述外支架(1)内部活动连接有内支架(2),所述内支架(2)的左侧与外支架(1)左侧的收口处接触,所述外支架(1)的内部设置有位于内支架(2)右侧的内垫圈(3),所述内垫圈(3)的左侧设置有位于外支架(1)内部的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4),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4)的左侧与内支架(2)的右侧接触,所述内垫圈(3)的右侧设置有位于为外支架(1)内部的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5),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5)远离内垫圈(3)的一侧与外支架(1)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5)内壁左侧的边缘处设置为向外侧收口状并延伸至内垫圈(3)的内部,所述外支架(1)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支架的结构(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压力聚四氟乙烯旋转轴唇形密封圈,包括外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1)为环形且内部为中空状,所述外支架(1)左侧的边缘处设置为收口状,所述外支架(1)内部活动连接有内支架(2),所述内支架(2)的左侧与外支架(1)左侧的收口处接触,所述外支架(1)的内部设置有位于内支架(2)右侧的内垫圈(3),所述内垫圈(3)的左侧设置有位于外支架(1)内部的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4),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4)的左侧与内支架(2)的右侧接触,所述内垫圈(3)的右侧设置有位于为外支架(1)内部的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5),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5)远离内垫圈(3)的一侧与外支架(1)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密封唇(5)内壁左侧的边缘处设置为向外侧收口状并延伸至内垫圈(3)的内部,所述外支架(1)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支架的结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压力聚四氟乙烯旋转轴唇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支架的结构(6)由第一O形圈(7)和第二O形圈(8)组成,所述第一O形圈(7)套设在内支架(2)的表面且位于外支架(1)的内部,所述第一O形圈(7)的右侧与第一聚四氟乙烯密封唇(4)的表面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美豪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