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负气压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3174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气压转换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正负气压转换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侧壁两端均安装有气压室,两个所述气压室的顶端与底端之间均固定有连接管,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通气管,且另一个连接管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通气管,两个所述气压室的顶端均安装有固定框,且两个气压室的内部均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内部两端均固定有螺套,两个所述螺套的内部均贯穿有丝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螺套和丝杆等结构的配合,可使螺套带动活塞沿着丝杆快速平稳的在气压室内滑动,从而大大增强了活塞移动时的稳定性,且能够精准高效的控制活塞的移动距离,大大提高了气压转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负气压转换装置
本技术属于气压转换
,具体涉及一种正负气压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大自然中存在着正气压与负气压,而在真空拾取套件中需要用到正负气压转换设备,正、负气压之间的物理转换也是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专利号为CN201821057829.5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正负气压转换装置,该装置通过多个伸缩杆带动活塞板在气压室内活动,以此调节内部的空间大小,但实际使用效果不佳,伸缩杆难以同步活动,从而导致活塞板移动不稳定,且难以精准高效的控制活塞板的移动距离,影响气压转换效果,另外,气压室与支架之间不便拆装,从而不便工人进行装配,且维修时难以拆下,实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负气压转换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活塞板移动不稳定,且精准度差,以及气压室与支架之间不便拆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正负气压转换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侧壁两端均安装有气压室,两个所述气压室的顶端与底端之间均固定有连接管,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通气管,且另一个连接管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通气管,两个所述气压室的顶端均安装有固定框,且两个气压室的内部均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内部两端均固定有螺套,两个所述螺套的内部均贯穿有丝杆,所述丝杆延伸至固定框内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齿轮,且固定框的顶端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固定框内部的一端安装有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轮。优选的,两个所述气压室靠近支架的一侧均安装有插块,且支架的侧壁开设有与插块相匹配的插槽,所述插块的内部开设有腔槽,所述腔槽的内部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均固定有卡柱,两个所述卡柱远离弹簧的一端均延伸至支架的外部,且卡柱与支架的连接处开设有定位孔。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底部两端均固定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孔。优选的,所述插槽的内壁安装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外壁开设有防滑槽。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外壁安装有保护罩,且保护罩的外壁开设有散热孔。优选的,所述支架呈U型,所述卡柱远离弹簧的一端圆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螺套和丝杆等结构的配合,可使螺套带动活塞沿着丝杆快速平稳的在气压室内滑动,从而大大增强了活塞移动时的稳定性,且能够精准高效的控制活塞的移动距离,大大提高了气压转换效果。(2)本技术通过插块、插槽、卡柱和弹簧等结构的配合,可将气压室牢固在支架上,从而便于工人进行装配,同时通过按压卡柱即可顺利拔出插块,以便实现气压室的快速拆卸,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架与气压室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2、气压室;3、第一通气管;4、驱动电机;5、固定框;6、连接管;7、第二通气管;8、螺套;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活塞;12、丝杆;13、卡柱;14、弹簧;15、插块;16、腔槽;17、定位孔;18、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正负气压转换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的侧壁两端均安装有气压室2,两个气压室2的顶端与底端之间均固定有连接管6,其中一个连接管6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通气管3,且另一个连接管6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通气管7,两个气压室2的顶端均安装有固定框5,且两个气压室2的内部均连接有活塞11,活塞11的内部两端均固定有螺套8,两个螺套8的内部均贯穿有丝杆12,丝杆12延伸至固定框5内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齿轮10,且固定框5的顶端固定有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延伸至固定框5内部的一端安装有与第二齿轮10相啮合的第一齿轮9,通过驱动电机4带动第一齿轮9转动,而后第一齿轮9通过第二齿轮10同时带动两个丝杆12转动,使两个丝杆12同时驱动螺套8移动,而后螺套8可带动活塞11沿着丝杆12快速平稳的在气压室2内滑动,从而大大增强了活塞11移动时的稳定性,且能够精准高效的控制活塞11的移动距离,大大提高了气压转换效果。进一步的,两个气压室2靠近支架1的一侧均安装有插块15,且支架1的侧壁开设有与插块15相匹配的插槽18,插块15的内部开设有腔槽16,腔槽16的内部安装有弹簧14,弹簧14的两端均固定有卡柱13,两个卡柱13远离弹簧14的一端均延伸至支架1的外部,且卡柱13与支架1的连接处开设有定位孔17,通过按压卡柱13使其进入腔槽16内并挤压弹簧14,而后可将插块15插入插槽18内,之后在弹簧14的弹性作用下可使卡柱13弹入定位孔17内,从而可将气压室2牢固在支架1上,以便于工人进行装配,同时通过按压卡柱13即可顺利拔出插块15,以便实现气压室2的快速拆卸,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进一步的,支架1的底部两端均固定有安装板,通过安装板便于固定支架1,且安装板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孔。具体地,插槽18的内壁安装有橡胶垫,橡胶垫具有防滑的作用,且橡胶垫的外壁开设有防滑槽。具体地,驱动电机4的外壁安装有保护罩,保护罩具有防护的作用,且保护罩的外壁开设有散热孔。具体地,支架1呈U型,卡柱13远离弹簧14的一端圆滑。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按压卡柱13使其进入腔槽16内并挤压弹簧14,而后可将插块15插入插槽18内,之后在弹簧14的弹性作用下可使卡柱13弹入定位孔17内,从而可将气压室2牢固在支架1上,工作时可通过驱动电机4带动第一齿轮9转动,而后第一齿轮9通过第二齿轮10同时带动两个丝杆12转动,使两个丝杆12同时驱动螺套8移动,而后螺套8可带动活塞11沿着丝杆12快速平稳的在气压室2内滑动,从而大大增强了活塞11移动时的稳定性,且能够精准高效的控制活塞11的移动距离,通过气流在两个气压室2内互换空间,以实现正负气压的快速转换,此外,通过按压卡柱13即可顺利拔出插块15,以便实现气压室2的快速拆卸,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负气压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侧壁两端均安装有气压室(2),两个所述气压室(2)的顶端与底端之间均固定有连接管(6),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6)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通气管(3),且另一个连接管(6)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通气管(7),两个所述气压室(2)的顶端均安装有固定框(5),且两个气压室(2)的内部均连接有活塞(11),所述活塞(11)的内部两端均固定有螺套(8),两个所述螺套(8)的内部均贯穿有丝杆(12),所述丝杆(12)延伸至固定框(5)内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齿轮(10),且固定框(5)的顶端固定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延伸至固定框(5)内部的一端安装有与第二齿轮(10)相啮合的第一齿轮(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负气压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侧壁两端均安装有气压室(2),两个所述气压室(2)的顶端与底端之间均固定有连接管(6),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6)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通气管(3),且另一个连接管(6)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通气管(7),两个所述气压室(2)的顶端均安装有固定框(5),且两个气压室(2)的内部均连接有活塞(11),所述活塞(11)的内部两端均固定有螺套(8),两个所述螺套(8)的内部均贯穿有丝杆(12),所述丝杆(12)延伸至固定框(5)内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齿轮(10),且固定框(5)的顶端固定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延伸至固定框(5)内部的一端安装有与第二齿轮(10)相啮合的第一齿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负气压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气压室(2)靠近支架(1)的一侧均安装有插块(15),且支架(1)的侧壁开设有与插块(15)相匹配的插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文江李晓宾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牧源自动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