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间隙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09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轴向间隙电机,不容易产生伴随转子的变形的振动、噪音。轴向间隙电机的特征在于,具备:轴,沿着旋转轴延伸;转子,具有轮毂、环状的轮圈、连接上述轮毂与上述轮圈的连结部以及保持于上述轮圈的磁铁,并与上述轴一起绕上述旋转轴旋转;定子,相对于上述转子在与上述旋转轴平行的轴向上隔开间隙配置,在上述连结部设置有加强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向间隙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向间隙电机。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的轴向间隙型电机具备:设置为能够绕旋转轴旋转的转子;以及夹入转子而相对配置的定子。其中,转子具备转子支承件和磁铁。转子支承件具备:环状的轮圈部以及轴部;夹在轮圈部与轴部之间的磁铁;以及从轴部向旋转轴侧延伸的圆环板状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将例如车辆的变速器的输入轴等的驱动轴与肋等的中间部分连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967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转子支承件中,连接有通过连接部保持磁铁的轴部和驱动轴。因此,对转子赋予扭矩时,弯曲力矩集中于连接部,从而容易产生变形。其结果是,存在产生伴随连接部的变形的振动、噪音等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例所涉及的轴向间隙电机的特征在于具备:轴,沿着旋转轴延伸;转子,具有轮毂、环状的轮圈、连接所述轮毂与所述轮圈的连结部以及保持于所述轮圈的磁铁,所述转子与所述轴一起绕所述旋转轴旋转;以及定子,相对于所述转子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轴向上隔开间隙配置,在所述连结部设置有加强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向间隙电机的简要构成的纵剖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转子以及轴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仅示出图2的转子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X1-X1线剖视图。图5是示出图4的转子的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图4的转子的第二变形例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图4的转子的第三变形例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向间隙电机的简要构成的纵剖视图。图9是示出作为现有例的转子以及轴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示出作为现有例的转子以及轴的分解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轴向间隙电机;1D…轴向间隙电机;2…轴;3…转子;3A…转子;3B…转子;3C…转子;3D…转子;3Y…转子;3Z…转子;4…定子;5…定子;5D…定子;6子永磁铁;8…侧面壳体;10…电机壳体;30…转子支承件;31…轮毂;32…轮圈;32Y…轮圈;32Z…轮圈;33…连结部;33B…连结部;33Y…连结部;33Z…连结部;41…后轭;42…定子芯;43…线圈;51…后轭;52…定子芯;53…线圈;71…轴承;72…轴承;91…加强部件;91Y…加强部件;91Z…加强部件;92…加强部件;92Y…加强部件;92Z…加强部件;311…贯通孔;311a…上表面;311b…下表面;321…贯通孔;321a…上表面;321b…下表面;331;梁;331A…梁;331B…梁;331C…梁;331a…上表面;331b…下表面;331d…侧面;332d空隙;332Y…空隙;332Z…空隙;333…中空部;334a…凹部;334b…凹部;335…凹部;911…贯通孔;921…贯通孔;3311…第一部分;3312…第二部分;A…轴向;C向周向;J…旋转轴;R…径向;T1…箭头;T2…箭头;T3…箭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轴向间隙电机。1.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向间隙电机的简要构成的纵剖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转子以及轴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仅示出图2的转子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X1-X1线剖视图。此外,图1是图3的X2-X2线剖视图。图1所示的轴向间隙电机1采用双定子结构,且具备:轴2,绕旋转轴J旋转;转子3,固定于轴2,与轴2一起绕旋转轴J旋转;以及一对定子4、5,沿着旋转轴J配置于转子3的轴向A的两侧。这样的轴向间隙电机1以旋转轴J为中心使转子3以及轴2旋转,向与轴2连结的驱动对象部件传递旋转力。此外,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说明,也将沿旋转轴J的方向称为“轴向A”,将与轴向A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R”,将转子3、定子4、5的周向称为“周向C”。另外,也将轴向A的箭头前端侧称为“上”,将相反侧称为“下”。而且,也将沿着轴向A从上进行观察时的俯视仅称为“俯视”。另外,也将径向R的箭头前端侧称为“外”,将箭头基端侧称为“中央”。轴2是局部外径不同的大致圆柱状且实心的轴。由此,轴2的机械的强度得以提高。然而,轴2也可以是中空的。在这种情况下,轴向间隙电机1用的布线能够穿过轴2的内部。圆盘状的转子3与轴2同心地固定于轴2。如图1至图3所示,转子3具有:位于其中央部的轮毂31;比轮毂31更位于外侧的环状的轮圈32;以及连接轮毂31与轮圈32的连结部33。另外,在轮圈32中保持有多个永磁铁6。此外,关于转子3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在轴2经由轴承71、72安装有定子4、5。轴2及转子3通过轴承71、72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电机壳体10旋转,电机壳体10是将定子4、5通过侧面壳体8结合而构成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轴承71、72而使用径向球轴承,但不限于此,可使用例如轴向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等各种轴承。如图1所示,定子4、5配置为将转子3从上下夹入。具体而言,在转子3的下侧经由缝隙(间隙)配置有定子4,在转子3的上侧经由缝隙(间隙)配置有定子5。这些定子4、5配置为相对于转子3上下对称。定子4具有:环状的后轭41,配置成与轴2同心;多个定子芯42,被后轭41的上表面支承,并与永磁铁6相对配置;以及多个线圈43,配置于各定子芯42。同样地,定子5具有:环状的后轭51,配置成与轴2同心;多个定子芯52,被后轭51的下表面支承,并与永磁铁6相对配置;以及多个线圈53,配置于各定子芯52。由此,通过将多个定子芯42、52配置于定子4、5,成为轴2的旋转更加顺畅且具有优异的驱动效率的轴向间隙电机1。接着,详细说明定子4、5的构成,然而定子4、5具有彼此相同的构成,因此,以下,以定子4为代表进行说明,关于定子5,省略其说明。后轭41由例如电磁钢板的层叠体、磁性粉末的压粉体等各种磁性材料、尤其是软磁性材料构成。另外,后轭41也可以由多个部位的集合体构成。定子芯42配置于后轭41的上表面。定子4具有多个定子芯42。多个定子芯42沿着周向C等间隔地排列。各定子芯42由例如电磁钢板的层叠体、磁性粉末的压粉体等各种磁性材料、尤其是软磁性材料构成。各定子芯42也可以通过例如熔融、粘结剂、焊接等固定于后轭41,也可以通过各种卡合机构卡合于后轭41。配置于各定子芯42的线圈43卷绕于定子芯42的外周。并且,由定子芯42以及线圈43构成电磁铁。线圈43可以是逐个地卷绕于定子芯42,也可以是预先卷绕成筒管状而嵌入定子芯42的外周。轴向间隙电机1具有未图示的通电电路,各线圈43与该通电电路连接。以预定的周期或者预定的模式向各线圈43通电。若对各线圈43进行例如三相交流的通电时,从上述电磁铁产生磁通量,对相对的永磁铁6作用有电磁力。该状态周期性地重复,从而使转子3绕旋转轴J旋转。以上,说明了定子4,但定子4其整体也可以由树脂注塑。由此,通过由树脂注塑,使得后轭41和定子芯42能够相互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向间隙电机,其特征在于,具备:/n轴,沿着旋转轴延伸;/n转子,具有轮毂、环状的轮圈、连接所述轮毂与所述轮圈的连结部以及保持于所述轮圈的磁铁,所述转子与所述轴一起绕所述旋转轴旋转;以及/n定子,相对于所述转子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轴向上隔开间隙配置,/n在所述连结部设置有加强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8 JP 2019-2150781.一种轴向间隙电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轴,沿着旋转轴延伸;
转子,具有轮毂、环状的轮圈、连接所述轮毂与所述轮圈的连结部以及保持于所述轮圈的磁铁,所述转子与所述轴一起绕所述旋转轴旋转;以及
定子,相对于所述转子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轴向上隔开间隙配置,
在所述连结部设置有加强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从所述连结部设置到所述轮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向间隙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设置于所述磁铁与所述定子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从所述连结部设置到比所述磁铁更靠近所述轴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枝周史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