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器件及驱动管理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07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7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驱动器件,用于充电控制开关和放电控制开关分别提供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以便控制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充电控制开关和放电控制开关为NMOS晶体管,并且连接在电池组的正极端和负载/充电器的正极端,驱动器件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向充电控制开关的栅极提供比电池组的正极端的电池侧电压高第一电压的充电控制信号,驱动单元向放电控制开关的栅极提供比负载/充电器的正极端的负载/充电器侧电压高第一电压的放电控制信号。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驱动管理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器件及驱动管理器件
本公开涉及一种驱动器件及驱动管理器件。
技术介绍
可充电的二次电池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二次电池通过充电控制开关和放电控制开关来控制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在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中,如何可靠稳定地进行控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充放电控制开关连接在电池组的正极端和负载/充电器的正极端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稳定且快速的充放电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驱动器件及驱动管理器件。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器件,所述驱动器件用于充电控制开关和放电控制开关分别提供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以便控制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所述充电控制开关和放电控制开关为NMOS晶体管,并且连接在电池组的正极端和负载/充电器的正极端,所述驱动器件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向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栅极提供比所述电池组的正极端的电池侧电压高第一电压的充电控制信号,所述驱动单元向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栅极提供比所述负载/充电器的正极端的负载/充电器侧电压高第一电压的放电控制信号。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器件,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源极与所述电池组的正极端连接,并且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漏极与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漏极连接,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源极与所述充电器/负载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和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栅极分别连接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提供所述充电控制信号和所述放电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充电控制开关和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导通和断开。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器件,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源极与所述电池组的正极端连接,并且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源极与所述电池组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漏极与负载的正极端连接,并且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漏极与充电器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和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提供所述充电控制信号和所述放电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充电控制开关和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导通和断开。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器件,所述充电控制开关为两个以上的NMOS晶体管并联而成的充电控制开关、和/或所述放电控制开关为两个以上的NMOS晶体管并联而成的放电控制开关。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器件,还包括预充电控制开关,所述预充电控制开关为PMOS晶体管,所述预充电控制开关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池组的正极端,所述预充电控制开关的源极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漏极,并且所述预充电控制开关的栅极接收来自所述驱动单元的预充电控制信号;或者所述预充电控制开关为NMOS晶体管,所述预充电控制开关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池组的正极端,所述预充电控制开关的漏极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漏极,并且所述预充电控制开关的栅极接收来自所述驱动单元的预充电控制信号。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器件,还包括预放电控制开关,所述预放电控制开关为NMOS晶体管,所述预放电控制开关的漏极连接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漏极,所述预放电控制开关的源极连接负载的正极端,并且所述预放电控制开关的栅极接收来自所述驱动单元的预放电控制信号;或者所述预放电控制开关为PMOS晶体管,所述预放电控制开关的源极连接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漏极,所述预放电控制开关的漏极连接负载的正极端,并且所述预放电控制开关的栅极接收来自所述驱动单元的预放电控制信号。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器件,还包括第一电荷泵单元,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生成所述电池侧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之和的充电控制开关用电荷泵电压,并且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用电荷泵电压被提供给所述驱动单元以生成充电控制信号。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器件,还包括第二电荷泵单元,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生成所述负载/充电器侧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之和的放电控制开关用电荷泵电压,并且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用电荷泵电压被提供给所述驱动单元以生成放电控制信号。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器件,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和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分别包括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包括第一PMOS晶体管、第二PMOS晶体管、第一电阻、第三PMOS晶体管、第一NMOS晶体管和第一反相器,其中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并且连接点构成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连接,并且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PMOS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二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连接,所述第二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的漏极作为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脉冲信号。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器件,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还包括第二NMOS晶体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电路模块的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电池侧电压,而所述第二连接点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还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池侧电压,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电容的一端的连接点作为充电控制开关用电荷泵电压的输出端,所述脉冲信号还连接至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器件,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还包括第三NMOS晶体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的电路模块的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负载/充电器侧电压,而第二连接点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压,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还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电容的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充电器侧电压,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四电容的一端的连接点作为放电控制开关用电荷泵电压的输出端,所述脉冲信号还连接至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器件,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充电驱动单元,所述充电驱动单元包括两个所述电路模块、第二反相器、第四NMOS晶体管、第五NMOS晶体管、第六NMOS晶体管和第二电阻,两个所述电路模块中的第一电路模块的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用电荷泵电压,所述第一电路模块的所述第二连接点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栅极,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模块的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并且第二反相器连接充电使能信号,两个所述电路模块中的第二电路模块的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用电荷泵电压,所述第二电路模块的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使能信号,所述第二电路模块的第二连接点连接第四NMOS晶体管的漏极,第四NMOS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件用于充电控制开关和放电控制开关分别提供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以便控制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所述充电控制开关和放电控制开关为NMOS晶体管,并且连接在电池组的正极端和负载/充电器的正极端,/n所述驱动器件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向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栅极提供比所述电池组的正极端的电池侧电压高第一电压的充电控制信号,所述驱动单元向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栅极提供比所述负载/充电器的正极端的负载/充电器侧电压高第一电压的放电控制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件用于充电控制开关和放电控制开关分别提供充电控制信号和放电控制信号以便控制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所述充电控制开关和放电控制开关为NMOS晶体管,并且连接在电池组的正极端和负载/充电器的正极端,
所述驱动器件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向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栅极提供比所述电池组的正极端的电池侧电压高第一电压的充电控制信号,所述驱动单元向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栅极提供比所述负载/充电器的正极端的负载/充电器侧电压高第一电压的放电控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源极与所述电池组的正极端连接,并且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漏极与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漏极连接,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源极与所述充电器/负载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和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栅极分别连接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提供所述充电控制信号和所述放电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充电控制开关和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导通和断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源极与所述电池组的正极端连接,并且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源极与所述电池组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漏极与负载的正极端连接,并且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漏极与充电器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和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提供所述充电控制信号和所述放电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充电控制开关和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导通和断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开关为两个以上的NMOS晶体管并联而成的充电控制开关、和/或所述放电控制开关为两个以上的NMOS晶体管并联而成的放电控制开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充电控制开关,所述预充电控制开关为PMOS晶体管,所述预充电控制开关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池组的正极端,所述预充电控制开关的源极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漏极,并且所述预充电控制开关的栅极接收来自所述驱动单元的预充电控制信号;或者所述预充电控制开关为NMOS晶体管,所述预充电控制开关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池组的正极端,所述预充电控制开关的漏极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的漏极,并且所述预充电控制开关的栅极接收来自所述驱动单元的预充电控制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放电控制开关,所述预放电控制开关为NMOS晶体管,所述预放电控制开关的漏极连接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漏极,所述预放电控制开关的源极连接负载的正极端,并且所述预放电控制开关的栅极接收来自所述驱动单元的预放电控制信号;或者所述预放电控制开关为PMOS晶体管,所述预放电控制开关的源极连接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的漏极,所述预放电控制开关的漏极连接负载的正极端,并且所述预放电控制开关的栅极接收来自所述驱动单元的预放电控制信号。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荷泵单元,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生成所述电池侧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之和的充电控制开关用电荷泵电压,并且所述充电控制开关用电荷泵电压被提供给所述驱动单元以生成充电控制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荷泵单元,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生成所述负载/充电器侧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之和的放电控制开关用电荷泵电压,并且所述放电控制开关用电荷泵电压被提供给所述驱动单元以生成放电控制信号;
或者;
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和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分别包括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包括第一PMOS晶体管、第二PMOS晶体管、第一电阻、第三PMOS晶体管、第一NMOS晶体管和第一反相器,
其中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并且连接点构成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连接,并且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PMOS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二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连接,所述第二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的漏极作为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脉冲信号;
或者;
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还包括第二NMOS晶体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电路模块的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电池侧电压,而所述第二连接点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还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池侧电压,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迈巨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