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稳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07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稳压器,包括电阻R1‑电阻R8、电容C1‑电容C5、稳压管DW、稳压芯片IC、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位器RP1、电位器RP2、电位器RP3和二极管D,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恒定电流的原理进行实现,主要采用稳压芯片为核心元器件,设定多个电位器,便于调节输出电压,以便于修正,使电压输出更精确,更稳定,从而保证电动汽车充电的稳定,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稳压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稳压器。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充电不够稳定,从而会导致电动汽车电池寿命下降,甚至影响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稳压器。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电阻R1-电阻R8、电容C1-电容C5、稳压管DW、稳压芯片IC、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位器RP1、电位器RP2、电位器RP3和二极管D,电源输入正极同时与电容C1的第一端、电阻R1的第一端和稳压芯片IC的第一引脚连接,电源输入负极同时与电容C1的第二端、稳压管DW的正极、电容C2的第一端、电容C3的第一端、充电负极输出端、稳压芯片IC的第三引脚、电阻R4的第一端、电容C4的第一端和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同时与稳压管DW的负极、电容C2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稳压芯片IC的第四引脚同时与电阻R4的第二端和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的负极与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稳压芯片IC的第二引脚同时与电阻R2的第一端、电阻R3的第一端和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同时与电阻R2的第二端、电位器RP3的第一端和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稳压芯片IC的第五引脚同时与电阻R3的第二端、电容C4的第二端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稳压芯片IC的第四引脚同时与电阻R4的第二端和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6的第二端同时与电位器RP1的第一端和滑动端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与电位器RP2的滑动端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同时与电阻R8的第一端、电阻R7的第二端、充电正极输出端、电位器RP1的第二端、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电位器RP3的第二端与电位器RP2的第一端连接,电位器RP2的第二端与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电阻R1为1kΩ、电阻R2为3kΩ、电阻R3为20kΩ、电阻R4为1kΩ、电阻R5为27kΩ、电阻R6为3.3kΩ、电阻R7为0.22kΩ、电阻R8为2.3kΩ、电容C1为1000uF、电容C2为4.7uF、电容C3为300uF、电容C4为3.3uF、电容C5为0.22uF、稳压管DW型号为2CW1、稳压芯片IC型号为CW200、三极管VT1型号为TIP42、三极管VT2型号为3DG6、电位器RP1和电位器RP2均为0-10kΩ、电位器RP3为1000kΩ、二极管D型号为IN400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稳压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恒定电流的原理进行实现,主要采用稳压芯片为核心元器件,设定多个电位器,便于调节输出电压,以便于修正,使电压输出更精确,更稳定,从而保证电动汽车充电的稳定,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电阻R1-电阻R8、电容C1-电容C5、稳压管DW、稳压芯片IC、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位器RP1、电位器RP2、电位器RP3和二极管D,电源输入正极同时与电容C1的第一端、电阻R1的第一端和稳压芯片IC的第一引脚连接,电源输入负极同时与电容C1的第二端、稳压管DW的正极、电容C2的第一端、电容C3的第一端、充电负极输出端、稳压芯片IC的第三引脚、电阻R4的第一端、电容C4的第一端和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同时与稳压管DW的负极、电容C2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稳压芯片IC的第四引脚同时与电阻R4的第二端和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的负极与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稳压芯片IC的第二引脚同时与电阻R2的第一端、电阻R3的第一端和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同时与电阻R2的第二端、电位器RP3的第一端和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稳压芯片IC的第五引脚同时与电阻R3的第二端、电容C4的第二端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稳压芯片IC的第四引脚同时与电阻R4的第二端和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6的第二端同时与电位器RP1的第一端和滑动端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与电位器RP2的滑动端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同时与电阻R8的第一端、电阻R7的第二端、充电正极输出端、电位器RP1的第二端、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电位器RP3的第二端与电位器RP2的第一端连接,电位器RP2的第二端与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电阻R1为1kΩ、电阻R2为3kΩ、电阻R3为20kΩ、电阻R4为1kΩ、电阻R5为27kΩ、电阻R6为3.3kΩ、电阻R7为0.22kΩ、电阻R8为2.3kΩ、电容C1为1000uF、电容C2为4.7uF、电容C3为300uF、电容C4为3.3uF、电容C5为0.22uF、稳压管DW型号为2CW1、稳压芯片IC型号为CW200、三极管VT1型号为TIP42、三极管VT2型号为3DG6、电位器RP1和电位器RP2均为0-10kΩ、电位器RP3为1000kΩ、二极管D型号为IN4001。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专利技术组成恒流保护式电路,由于在过电流和短路时,输出电流只是被限制到一定值,输出电压下降,过电流时间稍长些,稳压管DW和稳压芯片IC仍有可能因功耗过大而损坏。电路在于利用稳压管DW对三极管VT1产生影响:当超过额定值的输出电流流过第一电阻R1时,保护三极管VT1导通,电路进入恒电流保护状态。当输出电压下降到隐压管DW的稳压值以下时,稳压管DW通过二极管D、电位器RP3、电位器RP2向三极管VT1的基极注入电流,促使输出电压进一步下降,稳压管DW将成为维持稳压芯片IC处于保护状态的主要因素,电阻R1上的压降变为次要因素,从而起到了保护器件与功率管的作用。电路中电位器RP2用来微调限流点,电位器RP3用来调整减流程度。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稳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电阻R8、电容C1-电容C5、稳压管DW、稳压芯片IC、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位器RP1、电位器RP2、电位器RP3和二极管D,电源输入正极同时与电容C1的第一端、电阻R1的第一端和稳压芯片IC的第一引脚连接,电源输入负极同时与电容C1的第二端、稳压管DW的正极、电容C2的第一端、电容C3的第一端、充电负极输出端、稳压芯片IC的第三引脚、电阻R4的第一端、电容C4的第一端和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同时与稳压管DW的负极、电容C2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稳压芯片IC的第四引脚同时与电阻R4的第二端和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的负极与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稳压芯片IC的第二引脚同时与电阻R2的第一端、电阻R3的第一端和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同时与电阻R2的第二端、电位器RP3的第一端和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稳压芯片IC的第五引脚同时与电阻R3的第二端、电容C4的第二端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稳压芯片IC的第四引脚同时与电阻R4的第二端和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6的第二端同时与电位器RP1的第一端和滑动端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与电位器RP2的滑动端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同时与电阻R8的第一端、电阻R7的第二端、充电正极输出端、电位器RP1的第二端、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电位器RP3的第二端与电位器RP2的第一端连接,电位器RP2的第二端与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稳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电阻R8、电容C1-电容C5、稳压管DW、稳压芯片IC、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位器RP1、电位器RP2、电位器RP3和二极管D,电源输入正极同时与电容C1的第一端、电阻R1的第一端和稳压芯片IC的第一引脚连接,电源输入负极同时与电容C1的第二端、稳压管DW的正极、电容C2的第一端、电容C3的第一端、充电负极输出端、稳压芯片IC的第三引脚、电阻R4的第一端、电容C4的第一端和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同时与稳压管DW的负极、电容C2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稳压芯片IC的第四引脚同时与电阻R4的第二端和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的负极与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稳压芯片IC的第二引脚同时与电阻R2的第一端、电阻R3的第一端和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同时与电阻R2的第二端、电位器RP3的第一端和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稳压芯片IC的第五引脚同时与电阻R3的第二端、电容C4的第二端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晶徐晓宇谢达城谢剑和刘秋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