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锰纽扣电池及其电池负极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945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锰纽扣电池,其包括具有环周壁和反边的罩型负极盖、反向罩住负极盖开口一端的正极外壳、设于负极盖内的负极材料、与所述负极材料叠放设置的正极片、储存在正极片的圆周侧边空间的电解液、位于正极片和负极材料之间的隔膜、位于负极盖和正极外壳之间环绕设置的密封圈;所述负极盖的环周壁的开口段为向外侧倾斜的环斜壁并与反边连接形成全周的环撑部,环撑部挤压压紧密封圈的侧面和底面并隔着密封圈的局部抵压正极外壳的全周内角位。环斜壁的倾斜和环撑部将密封胶圈压紧贴在正极外壳的角位处,能增强电池的密封性能,电池的容量相应增加。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可组装为密封性增强型电池而又可增加电池容量的电池负极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锰纽扣电池及其电池负极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纽扣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锂锰纽扣电池。
技术介绍
纽扣电池在长达5年或10年的使用或贮存期内,电池经历每年四季不同温度湿度变化,影响到电池构件的热胀冷缩,需要严格做好防漏液措施。防止漏液有两个要点,其中一个是负极盖翻边内的密封胶在V型缝中防止负极内外壁渗漏电解液。为了防止漏液,第二个要点是阻止内部材料从正极外壳的内壁渗出。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将负极盖的下边缘设置向上的翻边,使其反折形成强度较大的支撑结构,连同密封圈一起近距离抵顶正极外壳的内角侧面。现有的纽扣电池由于负极盖的反边向外倾斜角度小于80°并且底端的圆角比较大,翻边抵顶的是正极外壳的壳体周面内侧并且距离正极外壳的内角较远,负极盖的回弹缓冲较为容易,使得电池密封性不佳。另外,由于密封圈未能够贴紧正极外壳的内角位,未能封紧正极外壳的内角位,负极盖的底端与内角位有较大的距离而且密封胶有后退缓冲空间,会导致电池漏液和内部材料溢出和失重。同时,现有技术包覆负极盖的密封圈通常全覆盖其环周壁的内侧,内部周边全覆盖塑料做密封结构使得负极盖和密封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锰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环周壁和反边的罩型负极盖、反向罩住负极盖开口一端的正极外壳、设于负极盖内的负极材料、与所述负极材料叠放设置的正极片、储存在正极片的圆周侧边空间的电解液、位于正极片和负极材料之间的隔膜、位于负极盖和正极外壳之间环绕设置的密封圈;所述负极盖的环周壁的开口段为向外侧倾斜的环斜壁并与所述反边连接形成全周的环撑部,环撑部挤压压紧密封圈的侧面和底面并隔着密封圈的局部抵压正极外壳的全周内角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锰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环周壁和反边的罩型负极盖、反向罩住负极盖开口一端的正极外壳、设于负极盖内的负极材料、与所述负极材料叠放设置的正极片、储存在正极片的圆周侧边空间的电解液、位于正极片和负极材料之间的隔膜、位于负极盖和正极外壳之间环绕设置的密封圈;所述负极盖的环周壁的开口段为向外侧倾斜的环斜壁并与所述反边连接形成全周的环撑部,环撑部挤压压紧密封圈的侧面和底面并隔着密封圈的局部抵压正极外壳的全周内角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锰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内周壁包覆负极盖的高度不超过负极盖的环斜壁与环周壁本体的相接位置,且密封圈的内周壁的内径不小于环周壁本体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锰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内周壁的高度为负极盖及密封圈组合内腔体高度的30%-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锰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斜壁底端边缘与所述反边连接形成底端窄脚形结构,环斜壁从底部环撑部以45~75度的倾斜角向上延伸而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基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新利达电池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