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2749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栅驱动电路和多条驱动走线;通过在非弯折边框区中设置不同密度分布的栅驱动电路,并调整对应的驱动走线从栅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对应走线至弯折显示区,既可以实现弯折显示区的正常驱动,同时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在折叠过程中对栅驱动电路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折叠显示终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众所周知,折叠显示屏在展开状态下,能够获得较大的显示面积,提升观影效果。而折叠显示屏在折叠状态下时,其具有较小的体积,便于用户携带。这一巨大优势使折叠显示屏逐渐成为未来显示面板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然而,折叠显示屏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不了多次弯折,显示面板(panel)的弯折位置在多次弯折之后,容易出现栅驱动失效的问题,可能导致屏幕因接收不到某些栅驱动的输出信号而显示不良。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传统技术方案中,栅驱动电路位于显示终端的一个侧边框区,该栅驱动电路包括多个栅驱动单元,驱动线均从对应栅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以直线形式走线至显示终端的显示区,因此,需要在边框的弯折区同样设置有对应的栅驱动单元。而栅驱动单元在多次弯折之后,容易出现损伤,致使栅驱动失效,进而导致显示不良。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关于
技术介绍
的介绍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完整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不能仅仅由于其出现在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设置有非弯折边框区、弯折边框区以及弯折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n栅驱动电路,所述栅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级联的栅驱动单元,所述栅驱动单元以第一密度分布于至少一个所述非弯折边框区,且所述栅驱动单元以第二密度分布于所述弯折边框区;和/n多条驱动走线,所述驱动走线与所述栅驱动单元对应连接,至少一条所述驱动走线位于所述弯折显示区;/n其中,所述第一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度;且所述第二密度大于或者等于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设置有非弯折边框区、弯折边框区以及弯折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栅驱动电路,所述栅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级联的栅驱动单元,所述栅驱动单元以第一密度分布于至少一个所述非弯折边框区,且所述栅驱动单元以第二密度分布于所述弯折边框区;和
多条驱动走线,所述驱动走线与所述栅驱动单元对应连接,至少一条所述驱动走线位于所述弯折显示区;
其中,所述第一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度;且所述第二密度大于或者等于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边框区包括弯折主区和两个弯折过渡区;所述弯折主区位于两个所述弯折过渡区之间;所述弯折过渡区位于所述弯折主区与所述非弯折边框区之间;所述栅驱动单元以第三密度分布于所述弯折过渡区,且所述栅驱动单元以第四密度分布于所述弯折主区;
其中,所述第一密度大于所述第三密度,且所述第三密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边框区还包括第一非弯折边框子区和第二非弯折边框子区;所述第一非弯折边框子区位于所述弯折主区与其中一个所述弯折过渡区之间;所述第二非弯折边框子区位于所述弯折主区与其中另一个所述弯折过渡区之间;所述栅驱动单元以第五密度分布于所述第一非弯折边框子区和所述第二非弯折边框子区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密度大于所述第五密度,且所述第五密度大于所述第三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设置有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第一边框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至少两个非弯折显示区和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非弯折显示区之间的所述弯折显示区;所述第一边框区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非弯折边框区和位于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宁宁王亚男靳增建鞠锐李纪辉张乔雅宋振波葛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