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听娱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272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夯锤;使用时将固定脚固定在打桩区域,通过墩体、配重块和螺纹杆的设置组成一种稳定性高的固定结构,通过配重块和墩体的增重与固定,避免了晃动幅度较大而发生偏移或倾塌,通过第二滑槽、固定块、弹簧、第四壳体和第二夯锤的设置组成一种可以自动回缩的夯锤结构,使得第一夯锤的压力带动第四壳体与第二夯锤向下夯实后,第二夯锤可以通过弹簧的作用力进行回缩,从而避免了打桩时第二夯锤因为暴露在外部,而导致施工人员造成的意外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打桩机由桩锤、桩架及附属设备等组成。桩锤依附在桩架前部两根平行的竖直导杆(俗称龙门)之间,用提升吊钩吊升。桩架为一钢结构塔架,在其后部设有卷扬机,用以起吊桩和桩锤。桩架前面有两根导杆组成的导向架,用以控制打桩方向,使桩按照设计方位准确地贯入地层。打桩机的基本技术参数是冲击部分重量、冲击动能和冲击频率。桩锤按运动的动力来源可分为落锤、汽锤、柴油锤、液压锤等。中国公开授权专利技术:CN209066431U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解决了传统打桩装置过于庞大,占地面积大的缺点,缩小了体积,同时又避免了传统人工打桩容易出现偏差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工作时力的作用更加均匀,减少震动。然而还存在一定问题,现有装置结构较为简单,使用功能较为单一,在施工打桩的过程中,固定效果较差,使得装置打桩过程中容易发生偏移,倾塌,对施工环境造成破坏,打桩时夯锤如果暴露在外,如有施工人员碰触,则会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为此,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打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通槽(24),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6),所述第二壳体(6)的内侧壁安装有液压缸(7),所述液压缸(7)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夯锤(2),所述第一壳体(1)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墩体(19),两个所述墩体(19)的上表面均设有配重块(20),两个所述配重块(20)的下表面和两个所述墩体(19)的上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槽(22),两个所述螺纹槽(22)的内侧壁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1),两个所述墩体(19)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脚(18),所述通槽(24)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通槽(24),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6),所述第二壳体(6)的内侧壁安装有液压缸(7),所述液压缸(7)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夯锤(2),所述第一壳体(1)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墩体(19),两个所述墩体(19)的上表面均设有配重块(20),两个所述配重块(20)的下表面和两个所述墩体(19)的上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槽(22),两个所述螺纹槽(22)的内侧壁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1),两个所述墩体(19)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脚(18),所述通槽(24)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17),所述第二滑槽(17)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四壳体(13),所述第四壳体(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夯锤(15),两个所述第二滑槽(17)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6),两个所述固定块(16)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4),两个所述弹簧(14)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四壳体(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听娱杨秀兰
申请(专利权)人:侯听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