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式全向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290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升降式全向机器人,其结构包括控制器、全方位转动装置、传动底座块、底板、前交叉臂、通孔、顶板、后交叉臂、中间板,所述控制器右侧与传动底座块左侧垂直连接,所述传动底座块中端顶部与底板底部焊接,所述全方位转动装置安装在传动底座块内部,所述前交叉臂底部与底板前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前交叉臂顶部与顶板前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两端内部设有通孔,所述后交叉臂底部与底板后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后交叉臂顶部与顶板后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前交叉臂与后交叉臂之间设有中间板,增加了全方位转动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进行转动,这样会提高设备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式全向机器人
本技术是一种可升降式全向机器人,属于机器人领域。
技术介绍
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2010046000.0本专利技术涉及运动机器人,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升降式全向机器人,包括底架、顶架、升降臂、补偿机构Ⅰ、补偿机构Ⅱ、运动机构、调整机构和驱动机构,四个升降臂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运动机构,补偿机构Ⅰ和补偿机构Ⅱ对升降臂的水平高度进行补偿,使得底架相对水平设置,可以通过四个运动机构转动驱动装置进行运动,运动机构上设置的多个支撑柱可以间歇性和地面进行接触,提高装置的越障能力,并且每个运动机构上的多个支撑柱相互错位设置,还设置有补偿机构Ⅱ保证在装置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升降式全向机器人,其结构包括控制器(1)、全方位转动装置(2)、传动底座块(3)、底板(4)、前交叉臂(5)、通孔(6)、顶板(7)、后交叉臂(8)、中间板(9),所述控制器(1)右侧与传动底座块(3)左侧垂直连接,所述传动底座块(3)中端顶部与底板(4)底部焊接,所述全方位转动装置(2)安装在传动底座块(3)内部,其特征在于:/n所述前交叉臂(5)底部与底板(4)前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前交叉臂(5)顶部与顶板(7)前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7)两端内部设有通孔(6),所述后交叉臂(8)底部与底板(4)后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后交叉臂(8)顶部与顶板(7)后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前交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式全向机器人,其结构包括控制器(1)、全方位转动装置(2)、传动底座块(3)、底板(4)、前交叉臂(5)、通孔(6)、顶板(7)、后交叉臂(8)、中间板(9),所述控制器(1)右侧与传动底座块(3)左侧垂直连接,所述传动底座块(3)中端顶部与底板(4)底部焊接,所述全方位转动装置(2)安装在传动底座块(3)内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交叉臂(5)底部与底板(4)前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前交叉臂(5)顶部与顶板(7)前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7)两端内部设有通孔(6),所述后交叉臂(8)底部与底板(4)后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后交叉臂(8)顶部与顶板(7)后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前交叉臂(5)与后交叉臂(8)之间设有中间板(9);
所述全方位转动装置(2)由缓冲套(201)、弹簧(202)、固定底板(203)、伺服电机(204)、定位架(205)、传动杆(206)、转动连接架(207)组成,所述传动杆(206)底部与伺服电机(204)顶部垂直连接,所述传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东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