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动态目标的监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动态目标的监测方法,具体涉及雷达信号地发送、收集以及预处理,多个毫米波雷达分布式组网三维定位等。
技术介绍
近些年,家庭空巢化趋势与独居老人增多,能够实现远程实时居家监控的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不断增加。年轻一代也正在成为慢性病大军,具有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量大的特点,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中年慢性疾病的管理,成为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具有高频带、窄波束、高抗干扰的雷达系统。在室内定位领域,不同于电红外、蓝牙、WIFI等传感器结合TOF和AOA等技术在准确性、误报和环境变化(如黑暗、亮度和烟雾)方面的局限性,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室内人员定位和跌倒检测方法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非介入式传感、良好的隐私保护性,不易受环境因素(如天气、温度、光照等)影响等优势,可以在完全黑暗或明亮的白天工作。与可穿戴医疗设备相比,非接触式的毫米波雷达有效避免了因接触身体对人造成的不适,相比运动手环而言,毫米波雷达对检测到的数据运用更充分,具有较强的医疗价值,相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动态目标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利用毫米波雷达发射线性调频信号f(t),经过回波信号R(t)与发射信号T(t)混频后得到基带的差拍信号ΔS(t);/nS2:对得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去除寄生调幅干扰、正交混频镜像干扰;/nS3:利用DFT对含有目标距离信息的差拍信号进行频率的估计,继而转化成距离的估计而实现目标的距离参数测量;/nS4:多个毫米波雷达分布式组网实现目标的三维空间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动态目标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毫米波雷达发射线性调频信号f(t),经过回波信号R(t)与发射信号T(t)混频后得到基带的差拍信号ΔS(t);
S2:对得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去除寄生调幅干扰、正交混频镜像干扰;
S3:利用DFT对含有目标距离信息的差拍信号进行频率的估计,继而转化成距离的估计而实现目标的距离参数测量;
S4:多个毫米波雷达分布式组网实现目标的三维空间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动态目标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利用毫米波雷达发射线性调频信号f(t),经过回波信号R(t)与发射信号T(t)混频后得到基带的差拍信号ΔS(t),包括:
毫米波雷达发射线性调频信号f(t);
发射信号T(t)和回波信号R(t)混频后得到基带的差拍信号ΔS(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动态目标的监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成铭,李文钧,岳克强,程思一,孙洁,刘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