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缝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189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焊缝检测系统,包括底座、筒体驱动旋转装置和焊缝检测组件,筒体驱动旋转装置安装在底座上,筒体驱动旋转装置包括伺服电机,焊缝检测组件包括控制器和用于识别焊缝的图像识别传感器,图像识别传感器和伺服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伺服电机连接并驱动筒体转动,筒体转动时,图像识别传感器根据拍摄到的筒体的图像信息和设定的程序识别出焊缝,并把识别到焊缝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控制伺服电机停止,使筒体焊缝停止在设定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精确地使筒体的焊缝位于设定位置,利于后续工序的精准加工,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只需更换筒体托盘便可使所述检测系统适用不同外径的筒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焊缝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焊缝检测
,具体为一种焊缝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有焊缝的金属部件在和其它部件安装时,往往需要对焊缝位置有要求。例如消声器包括载体、衬垫和筒体,通过封装工艺实现三者的可靠连接。筒体为金属材质,具有焊缝。衬垫套装在筒体内,衬垫有接口。安装后,若筒体的焊缝和衬垫的接口在同一位置,会出现产品使用效果不佳、降低产品使用年限的问题。因此,在产品安装时,需要错开筒体的焊缝和衬垫的接口,使安装后筒体的焊缝和衬垫的接口不在同一个位置,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然而,目前封装工艺都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若通过人工来识别和错开筒体焊缝和衬垫接口的位置,则会降低生产效率,且人工识别精确度低,不利于后续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焊缝检测系统,可以精确地使筒体的焊缝位于设定位置,利于后续工序的精准加工,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只需更换筒体托盘便可使所述检测系统适用不同外径的筒体;所述检测系统结构简单、检测可靠稳定便捷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焊缝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筒体驱动旋转装置和焊缝检测组件,筒体驱动旋转装置安装在底座(1)上,筒体驱动旋转装置包括伺服电机(8),焊缝检测组件包括控制器和用于识别焊缝的图像识别传感器(7),图像识别传感器(7)和伺服电机(8)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伺服电机(8)连接并驱动筒体转动,筒体转动时,图像识别传感器(7)拍摄筒体的图像并根据拍摄到的筒体的图像信息和设定的程序识别出焊缝,并把识别到焊缝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有焊缝的信息控制伺服电机(8)停止,使筒体焊缝停止在设定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缝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筒体驱动旋转装置和焊缝检测组件,筒体驱动旋转装置安装在底座(1)上,筒体驱动旋转装置包括伺服电机(8),焊缝检测组件包括控制器和用于识别焊缝的图像识别传感器(7),图像识别传感器(7)和伺服电机(8)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伺服电机(8)连接并驱动筒体转动,筒体转动时,图像识别传感器(7)拍摄筒体的图像并根据拍摄到的筒体的图像信息和设定的程序识别出焊缝,并把识别到焊缝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有焊缝的信息控制伺服电机(8)停止,使筒体焊缝停止在设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缝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筒体驱动旋转装置还包括传动装置和筒体托盘(22),传动装置的一端连接伺服电机(8)、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筒体托盘(22),所述筒体放置在筒体托盘(22)上,当筒体放置在筒体托盘(22)上时,筒体和筒体托盘(22)同步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缝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筒体托盘(22)上设有一环形的凹槽,当筒体放置在筒体托盘(22)上时,筒体的一端插入所述凹槽,筒体被其与筒体托盘(22)之间的静摩擦力带动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缝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筒体托盘(22)在水平面内转动,当筒体放置在筒体托盘(22)上时,筒体的中心线垂直于水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焊缝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底座(1)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架,支撑架的底部支撑在地面或固定工作台上、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板,筒体位于支撑板的上方,伺服电机(8)位于支撑板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焊缝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朱志峰梁波侯点友杨小亮仝石龚绍均陈少灵傅洁琦曹科盛云鹏陈伟王明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首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