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1869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LCD逻辑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包括U型主体,U型主体内部的左侧中心设置有控制板,控制板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右侧耦接调节轴,调节轴上设置有调节轮,调节轮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输出轮,调节轮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输出轮,第一输出轮靠近U型主体中心侧啮合连接有风轮。该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通过蜗杆转动,可调节摆件摆动位置,并借助蜗杆单向传动特性自锁,保证控制杆将控速轮限制在固定水平位置,以使左右链带绕卷半径改变,实现两侧冲气管接入转速不同,继而控制不同腐蚀剂比例调节,以达到模拟不同环境参数,如湿度、PH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LCD逻辑板
,具体为一种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逻辑板也叫屏驱动板,中心控制板,作用是把数字板送来的图像数据输入信号,转换成能驱动液晶屏的信号,通过处理移位寄存器存储将图像数据信号,时钟信号转换成屏能够识别的控制信号。逻辑板一般随液晶面板一同暴露在空气环境内,因所处环境不同,随时间显示器内驱动电路,即驱动板所受腐蚀程度也有差异,为保证部分特殊工种环境下驱动板能保证足够长的使用寿命,客户往往会需求驱动板耐蚀性能参数,现有的耐蚀测试仅包括成品老化测试中,常温极限氧化腐蚀时间,表征能力有限,缺乏说服力。驱动板一般为印刷电路板,出厂时会有耐蚀处理,表面有耐蚀镀层,常见的腐蚀测试应包括镀层的腐蚀及电路腐蚀,以检测镀层缺损及极端环境下不同的腐蚀程度,进而提供产品改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及方法,具备易于对逻辑板不同腐蚀环境下耐蚀性能测试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实验数据缺失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对逻辑板不同腐蚀环境下耐蚀性能测试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包括U型主体,所述U型主体内部的左侧中心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右侧耦接调节轴,所述调节轴上设置有调节轮,所述调节轮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输出轮,所述调节轮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输出轮,所述第一输出轮靠近U型主体中心侧啮合连接有风轮,所述第二输出轮的右侧啮合连接有比例调节器,所述比例调节器包括锥形轮组,所述锥形轮组的中部设置有控速轮,所述控速轮与锥形轮组间设置有链带,所述控速轮的外部设置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摆件,所述摆件的上方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链带的下端设置有冲气管,所述冲气管包括动力管,所述动力管的内部设置有扭轮,所述扭轮右侧转轴的上下侧设置有推动杆,所述动力管右端的上方设置有上气室,所述上气室的下方设置有下气室,所述上气室与下气室的右侧设置有混气室,所述混气室的下方设置有照射板,所述照射板间设置有测试板,所述U型主体靠近测试板的左端设置有定位座。优选的,调节轮跟随调节轴转动,其水平位置可由外部电控推杆进行调整,其左右侧设置有与第一输出轮及第二输出轮适配的卡扣。优选的,所述控速轮应根据实际生产需要与控制杆及摆件可进行调整,其调整应包括安装位置与数量,所述控速轮的两侧设置有与锥形轮组对应的锥形轮面,其在锥形轮组中的水平位置应受控制杆控制调整。优选的,所述摆件与蜗杆连接侧设置有齿带及与控制杆连接的活动扣,另一端设置有转动支点。优选的,所述链带下端绕过耦接扭轮转轴的链轮。优选的,扭轮为两个与转轴倾斜的平面所截圆盘结构。优选的,所述推动杆左侧设置有与扭轮右表面适配的滚珠,右端设置有与上气室和下气室适配的压气活塞。优选的,照射板内部设置有加热丝,加热丝左端连接至控制板内加热电路,照射板靠近中心侧设置有喷头连接混气室下端出口。优选的,所述定位座内设置有缓冲弹簧与夹持器,及保证在不干涉风口的情况下,保证逻辑板在测试板上稳定的缓冲装置。根据上述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现提出一种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将逻辑板板面正对照射板安装于测试板上,扣好定位座夹扣,接通检测电源;S2、启动控制板,控制调节轮向右带动比例调节器,向逻辑板喷洒腐蚀剂液珠/腐蚀气,同时照射板预热;S3、根据需要调节比例调节器转速比或照射板辐照强度,持续腐蚀,至检测电源波动,记录腐蚀时间;S4、控制调节轮向左带动风轮吹干腐蚀剂;S5、更换逻辑板做重复率测试或变量测试;S6、撤出逻辑板,关闭控制板电源与测试电源,关闭腐蚀剂/腐蚀气阀门,结束测试。(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及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通过调节轮,可调节啮合条件,充分利用电机性能,易于更换驱动模式,可实现压缩空间完成腐蚀剂喷洒与后续风干,使结构紧凑。2、该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通过蜗杆转动,可调节摆件摆动位置,并借助蜗杆单向传动特性自锁,保证控制杆将控速轮限制在固定水平位置,以使左右链带绕卷半径改变,实现两侧冲气管接入转速不同,继而控制不同腐蚀剂比例调节,以达到模拟不同环境参数,如湿度、PH等。3、该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借助扭轮转动带动上下两个推动杆周期推动活塞,可将两个气室内试剂送进混气室并向下喷出,单管两气室混合,有效节省了空间,同时配合转速控制气量,使冲气量易于调节,大大降低了实验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环境模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比例调节、气量调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中:1、U型主体;2、控制板;3、步进电机;4、调节轴;5、调节轮;51、第一输出轮;52、第二输出轮;6、风轮;7、比例调节器;71、锥形轮组;72、控速轮;73、链带;74、控制杆;75、摆件;76、蜗杆;8、冲气管;81、动力管;82、扭轮;83、推动杆;84、上气室;85、下气室;86、混气室;9、照射板;10、测试板;11、定位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包括U型主体1,U型主体1内部的左侧中心设置有控制板2,控制板2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步进电机3,步进电机3的输出轴右侧耦接调节轴4,调节轴4上设置有调节轮5,调节轮5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输出轮51,调节轮5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输出轮52,第一输出轮51靠近U型主体1中心侧啮合连接有风轮6,第二输出轮52的右侧啮合连接有比例调节器7,比例调节器7包括锥形轮组71,锥形轮组71的中部设置有控速轮72,控速轮72与锥形轮组71间设置有链带73,控速轮72的外部设置有控制杆74,控制杆74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摆件75,摆件75的上方啮合连接有蜗杆76,链带73的下端设置有冲气管8,冲气管8包括动力管81,动力管81的内部设置有扭轮82,扭轮82右侧转轴的上下侧设置有推动杆83,动力管81右端的上方设置有上气室84,上气室84的下方设置有下气室85,上气室84与下气室85的右侧设置有混气室86,混气室86的下方设置有照射板9,照射板9间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包括U型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主体(1)内部的左侧中心设置有控制板(2),所述控制板(2)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步进电机(3),所述步进电机(3)的输出轴右侧耦接调节轴(4),所述调节轴(4)上设置有调节轮(5),所述调节轮(5)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输出轮(51),所述调节轮(5)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输出轮(52),所述第一输出轮(51)靠近U型主体(1)中心侧啮合连接有风轮(6),所述第二输出轮(52)的右侧啮合连接有比例调节器(7),所述比例调节器(7)包括锥形轮组(71),所述锥形轮组(71)的中部设置有控速轮(72),所述控速轮(72)与锥形轮组(71)间设置有链带(73),所述控速轮(72)的外部设置有控制杆(74),所述控制杆(74)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摆件(75),所述摆件(75)的上方啮合连接有蜗杆(76),所述链带(73)的下端设置有冲气管(8),所述冲气管(8)包括动力管(81),所述动力管(81)的内部设置有扭轮(82),所述扭轮(82)右侧转轴的上下侧设置有推动杆(83),所述动力管(81)右端的上方设置有上气室(84),所述上气室(84)的下方设置有下气室(85),所述上气室(84)与下气室(85)的右侧设置有混气室(86),所述混气室(86)的下方设置有照射板(9),所述照射板(9)间设置有测试板(10),所述U型主体(1)靠近测试板(10)的左端设置有定位座(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包括U型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主体(1)内部的左侧中心设置有控制板(2),所述控制板(2)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步进电机(3),所述步进电机(3)的输出轴右侧耦接调节轴(4),所述调节轴(4)上设置有调节轮(5),所述调节轮(5)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输出轮(51),所述调节轮(5)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输出轮(52),所述第一输出轮(51)靠近U型主体(1)中心侧啮合连接有风轮(6),所述第二输出轮(52)的右侧啮合连接有比例调节器(7),所述比例调节器(7)包括锥形轮组(71),所述锥形轮组(71)的中部设置有控速轮(72),所述控速轮(72)与锥形轮组(71)间设置有链带(73),所述控速轮(72)的外部设置有控制杆(74),所述控制杆(74)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摆件(75),所述摆件(75)的上方啮合连接有蜗杆(76),所述链带(73)的下端设置有冲气管(8),所述冲气管(8)包括动力管(81),所述动力管(81)的内部设置有扭轮(82),所述扭轮(82)右侧转轴的上下侧设置有推动杆(83),所述动力管(81)右端的上方设置有上气室(84),所述上气室(84)的下方设置有下气室(85),所述上气室(84)与下气室(85)的右侧设置有混气室(86),所述混气室(86)的下方设置有照射板(9),所述照射板(9)间设置有测试板(10),所述U型主体(1)靠近测试板(10)的左端设置有定位座(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轮(5)跟随调节轴(4)转动,其水平位置可由外部电控推杆进行调整,其左右侧设置有与第一输出轮(51)及第二输出轮(52)适配的卡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CD逻辑板试生产阶段的耐蚀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速轮(72)应根据实际生产需要与控制杆(74)及摆件(75)可进行调整,其调整应包括安装位置与数量,所述控速轮(72)的两侧设置有与锥形轮组(71)对应的锥形轮面,其在锥形轮组(71)中的水平位置应受控制杆(74)控制调整。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露郑惠杰梁伟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韦德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