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压式密度计测量及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186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差压式密度计测量及保护装置,属于密度计测量及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主介质管和固定在主介质管侧面的旁通介质管、旁通介质管上下分布设置的膜盒、两个膜盒的传感器侧分别设置对应的低压力传感器和高压力传感器、两个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对应的导压管、两根导压管设置有保护套管,保护套管与差压变送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旁通介质管有效的控制好流速,稳定测量。压力传感器均设置膜盒保护,介质流经测量室时不会直接冲刷压力传感器膜片,而是经过膜盒隔离并传递压力信号至压力传感器,保证产品的寿命,防止颗粒介质或气泡聚集所带来的测量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压式密度计测量及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差压式密度计测量及保护装置,属于密度计测量及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介质上料管的流速一般都比较快,流速快,会造成大的测量误差和测量的不稳定、甚至无法测量。所以,需要控制好流速,才能稳定测量。控制流速,一般考虑旁通安装方式、通过差压式密度计来实现。差压式密度计在使用过程中,若不安装有效的保护装置,其中的压力传感器膜片长时间被介质冲刷、腐蚀、堵塞,不仅降低测量精确度,甚至造成膜片受损,从而无法实现测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差压式密度计测量及保护装置,对压力传感器膜片起到保护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差压式密度计测量及保护装置,包括垂直安装在介质上料管上的主介质管、固定在主介质管侧面的旁通介质管、上下分布设置在旁通介质管上的第一膜盒和第二膜盒、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膜盒和第二膜盒的传感器侧的低压力传感器和高压力传感器、与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低压导压管、与高压力传感器连接的高压导压管、设置在低压导压管和高压导压管外部的保护套管、与保护套管固定连接的差压变送器,低压导压管和高压导压管均与差压变送器连接;低压力传感器的膜片设置在第一膜盒内,高压导压管的膜片设置在第二膜盒内。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旁通介质管为喇叭状、其与主介质管呈30~60°连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旁通介质管与主介质管呈45°连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膜盒包括密封连接(优选对称结构的密封连接)的两个膜盒部件、设置在其中一个膜盒部件上端的清洗口、设置在该膜盒部件下端的排液口、设置在另一个膜盒部件上端的传递介质口、通过传递介质口灌装在第一膜盒内的传递介质;第一膜盒和第二膜盒的结构相同,低压力传感器或高压力传感器的膜片设置在相应的两个膜盒部件之间。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两个膜盒部件对称设置、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传递介质为水、防冻液体或硅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保护套管为硬质保护管。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差压变送器上设置有触摸按键或红外按键,但不限于红外按键,优选红外按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差压式密度计测量及保护装置串联安装在介质上料管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有:1.本专利技术的差压式密度计测量及保护装置的旁通介质管可以有效地控制好流速,稳定测量工作的进行。2.本专利技术的低/高压力传感器均设置膜盒保护,介质流经测量室时不会直接冲刷低/高压力传感器的膜片,而是经过膜盒隔离并传递压力信号至压力传感器,保证压力传感器产品的寿命,防止颗粒介质或气泡聚集所带来的测量误差。3.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膜盒上具有清洗口和排液口,清洗液从膜盒上端清洗口进,从膜盒下端排液口出,当停机时,不用拆下膜盒,就可以清洗膜盒上的膜片,这样大大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检修效率。4.本专利技术的膜盒上具有传递介质口,在本专利技术装置安装完毕之后,再进行膜盒灌装传递介质,符合安装规范要求。传递介质可以选择硅油,硅油黏温性能好,在宽温范围内黏度变化小。5.本专利技术的导压管设置保护套管与差压变送器连接,避免导压管振动、过度弯曲,造成测量误差,从而保证测量精度。6.本专利技术的差压变送器设置红外按键,调整参数不用打开前盖。7.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工作稳定,使用性能好,推广价值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1、主介质管,2、旁通介质管,3、第一膜盒,3-1、膜盒部件Ⅰ,3-2、膜盒部件Ⅱ,3-3、清洗口Ⅰ,3-4、传递介质口Ⅰ,3-5、排液口Ⅰ,4、第二膜盒,4-1、膜盒部件Ⅲ,4-2、膜盒部件Ⅳ,4-3、清洗口Ⅱ,4-4、传递介质口Ⅱ,4-5、排液口Ⅱ,5-1、低压力传感器,5-2、高压力传感器,6-1、低压导压管,6-2、高压导压管,7、保护套管,8、差压变送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压式密度计测量及保护装置,用于对差压式密度计稳定测量,对压力传感器的膜片进行隔离保护。下面是具体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中的差压式密度计测量及保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垂直安装在介质上料管上的主介质管1,在主介质管1侧面固定安装旁通介质管2,旁通介质管2上下分别设置有第一膜盒3和第二膜盒4,第一膜盒3和第二膜盒4的传感器侧分别设置对应的低压力传感器5-1和高压力传感器5-2,低压力传感器5-1和高压力传感器5-2分别设置对应的低压导压管6-1和高压导压管6-2,低压导压管6-1和高压导压管6-2外部设置有保护套管7和差压变送器8。差压变送器8位于保护套管7上,低压导压管6-1和高压导压管6-2均与差压变送器8连接。将低压力传感器5-1的膜片设置在第一膜盒3内,高压导压管6-2的膜片设置在第二膜盒4内。当介质泵运行时,介质大部分经过主介质管1,小部分经过旁通介质管2,经过第一膜盒3、第二膜盒4进行隔离保护,低压力传感器5-1和高压力传感器5-2分别感应出低压力信号和高压力信号,再分别经过低压导压管6-1和高压导压管6-2,传递给差压变送器8,低压导压管6-1和高压导压管6-2套装在保护套管7内。差压变送器8将测得的差压信号转换为与之对应的电信号传递给转换器,经过放大等处理转变为标准的4~20mA电信号输出,即可转变为密度值。本专利技术在具体的实施中,如图1所示,主介质管1上下两端具有法兰,垂直安装在介质上料管上,法兰连接。在主介质管1侧面开两个孔,孔径与旁通介质管2的直径相同,两个孔中心距为1米,在该处焊接旁通介质管2,旁通介质管2为喇叭状,与主介质管1呈30~60°连接、优选45°焊接。旁通介质管2上下分布设置有第一膜盒3和第二膜盒4,螺纹连接;第一膜盒3和第二膜盒4结构相同。第一膜盒3具有膜盒部件3-1Ⅰ、膜盒部件3-2Ⅱ、清洗口3-3Ⅰ、传递介质口3-4Ⅰ、排液口3-5Ⅰ;第二膜盒4具有膜盒部件Ⅲ4-1、膜盒部件Ⅳ4-2、清洗口4-3Ⅱ、传递介质口4-4Ⅱ,排液口4-5Ⅱ;膜盒部件Ⅰ3-1和膜盒部件3-2Ⅱ之间法兰连接、之间具有低压力传感器5-1的膜片;膜盒部件Ⅰ3-1上端设置清洗口3-3Ⅰ,膜盒部件3-1Ⅰ下端设置排液口3-5Ⅰ,膜盒部件Ⅱ3-2上端设置传递介质口3-4Ⅰ,清洗口Ⅰ3-3与传递介质口Ⅰ3-4可以对称设置;膜盒部件4-1Ⅲ和膜盒部件4-2Ⅳ之间法兰连接、之间具有高压力传感器5-2的膜片;膜盒部件Ⅲ4-1上端设置清洗口Ⅱ4-3,膜盒部件Ⅲ4-1下端设置排液口Ⅱ4-5,膜盒部件Ⅳ4-2上端设置传递介质口4-4Ⅱ,清洗口4-3Ⅱ和传递介质口Ⅱ4-4也可以对称布置。第一膜盒3和第二膜盒4的传感器侧分别设置对应的低压力传感器5-1和高压力传感器5-2,螺纹连接。低压力传感器5-1和高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压式密度计测量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安装在介质上料管上的主介质管(1)、固定在主介质管(1)侧面的旁通介质管(2)、上下分布设置在旁通介质管(2)上的第一膜盒(3)和第二膜盒(4)、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膜盒(3)和第二膜盒(4)的传感器侧的低压力传感器(5-1)和高压力传感器(5-2)、与低压力传感器(5-1)连接的低压导压管(6-1)、与高压力传感器(5-2)连接的高压导压管(6-2)、设置在低压导压管(6-1)和高压导压管(6-2)外部的保护套管(7)、与保护套管(7)固定连接的差压变送器(8),低压导压管(6-1)和高压导压管(6-2)均与差压变送器(8)连接;/n低压力传感器(5-1)的膜片设置在第一膜盒(3)内,高压导压管(6-2)的膜片设置在第二膜盒(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压式密度计测量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安装在介质上料管上的主介质管(1)、固定在主介质管(1)侧面的旁通介质管(2)、上下分布设置在旁通介质管(2)上的第一膜盒(3)和第二膜盒(4)、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膜盒(3)和第二膜盒(4)的传感器侧的低压力传感器(5-1)和高压力传感器(5-2)、与低压力传感器(5-1)连接的低压导压管(6-1)、与高压力传感器(5-2)连接的高压导压管(6-2)、设置在低压导压管(6-1)和高压导压管(6-2)外部的保护套管(7)、与保护套管(7)固定连接的差压变送器(8),低压导压管(6-1)和高压导压管(6-2)均与差压变送器(8)连接;
低压力传感器(5-1)的膜片设置在第一膜盒(3)内,高压导压管(6-2)的膜片设置在第二膜盒(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压式密度计测量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旁通介质管(2)为喇叭状、其与主介质管(1)呈30~6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差压式密度计测量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旁通介质管(2)与主介质管(1)呈4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章开赵振忠周冬丽李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