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车车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800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衡车车体结构,包括上壳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的踏板,以及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压盖,且至少部分所述压盖的边缘覆盖于所述踏板与所述上壳体的接触边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设置与上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压盖,并将至少部分压盖的边缘覆盖于踏板与上壳体的接触边缘,将踏板夹紧在了压盖与上壳体之间,防止踏板安装出现松动,实现了踏板的稳定固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将踏板设置于上壳体的上方,更换踏板时只要拆下压盖,不需要拆下上壳体,踏板拆卸方便,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车车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平衡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平衡车车体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平衡车踏板镶嵌于上壳体内表面进行固定装配,当需要拆卸更换整个踏板或踏板防滑垫时,需要将上壳体从车身上拆下,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车车体结构,该平衡车车体结构的踏板安装稳定且拆卸方便,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衡车车体结构,包括上壳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的踏板,以及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压盖,且至少部分所述压盖的边缘覆盖于所述踏板与所述上壳体的接触边缘。优选地,所述踏板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的支撑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防滑垫,所述防滑垫覆盖所述支撑板,且所述防滑垫与所述支撑板、所述防滑垫与所述上壳体均可拆卸连接,至少部分所述压盖的边缘覆盖于所述防滑垫与所述上壳体的接触边缘。优选地,所述防滑垫朝向所述上壳体的端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定位销,所述支撑板上贯穿形成有多个第一孔槽,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销与多个所述第一孔槽一一对应插接配合。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衡车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壳体(1);/n踏板(2),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上;/n压盖(3),至少部分所述压盖(3)的边缘覆盖于所述踏板(2)与所述上壳体(1)的接触边缘,且所述压盖(3)与所述上壳体(1)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车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壳体(1);
踏板(2),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上;
压盖(3),至少部分所述压盖(3)的边缘覆盖于所述踏板(2)与所述上壳体(1)的接触边缘,且所述压盖(3)与所述上壳体(1)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2)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上的支撑板(21)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1)上的防滑垫(22),所述防滑垫(22)覆盖所述支撑板(21),且所述防滑垫(22)与所述支撑板(21)、所述防滑垫(22)与所述上壳体(1)均可拆卸连接,至少部分所述压盖(3)的边缘覆盖于所述防滑垫(22)与所述上壳体(1)的接触边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22)朝向所述上壳体(1)的端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定位销(221),所述支撑板(21)上贯穿形成有多个第一孔槽(211),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销(221)与多个所述第一孔槽(211)一一对应插接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22)朝向所述上壳体(1)的端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定位销(222),所述支撑板(21)上贯穿形成有多个第二孔槽(212),所述上壳体(1)朝向所述防滑垫(22)的端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三孔槽(11),所述第二定位销(222)穿过所述第二孔槽(212),与所述第三孔槽(11)插接配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22)边缘处朝向所述支撑板(21)方向弯曲形成有回弹部(2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