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北大学专利>正文

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1721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包括基底,基底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有源区内形成有叉指换能器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叉指换能器两侧的第一反射栅和第二反射栅,第二表面对应所述有源区的位置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传感器结构能提高声表面波应变的检测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声表面波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发动机通常工作在高温、高旋、高冲击等恶劣的环境中,耐高温、高压和高冲击的应变传感器对发动机内部各构件的健康状态的监测及寿命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是通过基底的压电效应进行电-声能量转换和信号传递的。通过采用具有较高熔点(1470℃)的硅酸镓镧晶体作为基底,并利用硅酸镓镧晶体从室温到熔点无相变的特点,使得制成的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更适合高温下的传感监控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发动机中。另外硅酸镓镧晶体的机电耦合系数比石英大2-3倍,声表面波速更低,适合器件的小型化。传统的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通常采用与待测构件通过粘合剂直接粘接的方法获得待测构件的应变信息,由于粘合剂位于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和待测构件之间,在应变传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迟滞效应,从而降低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用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减少迟滞效应,以提高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所述基底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有源区内形成有叉指换能器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叉指换能器两侧的第一反射栅和第二反射栅,所述第二表面对应所述有源区的位置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的一种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在基底的未抛光一侧对应有源区的位置形成第一掩膜;步骤二、通过所述第一掩膜刻蚀所述基底形成至少一个凹槽;步骤三、在所述基底的抛光一侧的有源区形成叉指换能器及分别位于所述叉指换能器两侧的第一反射栅和第二反射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中,由于在基底第二表面对应有源区的位置形成了至少一个凹槽的结构,不仅使得传感器有源区上的电极之间产生更大的形变,而且使得有源区上由叉指换能器及反射栅构成的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与待测构件之间粘胶面积减少,从而减少了迟滞效应,进而提高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相比同样厚度谐振区的传感器均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而且通过设置多个矩形贯通窗口用于分散基片受力,减少器件损坏;以硅酸镓镧为基底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易加工,有利于提高高温恶劣环境下对待测构件应变的测量灵敏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具有多个凹槽的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与待测构件一起发生形变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在基底的未抛光面制备单个凹槽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在基底的未抛光面制备多个凹槽的流程示意图;图7为在具有单个凹槽的基底的抛光面上制备叉指换能器和反射栅的流程示意图;图8为在具有多个凹槽的基底的抛光面上制备叉指换能器和反射栅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传感器基底采用硅酸镓镧晶片,传感器采用湿法腐蚀、光刻工艺制备,首先在晶片的未抛光一侧采用光刻法形成掩膜,然后湿法腐蚀工艺刻蚀前后贯通的矩形凹槽,最后在晶片抛光的一侧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形成叉指换能器和反射栅。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具有多个凹槽的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与待测构件一起发生形变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的俯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该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100包括基底10,基底包括第一表面102和与第一表面102相对的第二表面101,第一表面102上的有源区(未示出)内形成有叉指换能器20以及分别位于叉指换能器20两侧的第一反射栅30和第二反射栅30,第二表面101对应有源区的位置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40。本专利技术图1和图3中的叉指换能器20、第一反射栅30和第二反射栅30为检测应变的电极个数及间距仅是示意表示,不同图中并不完全一一对应,本专利技术对此也不做限定,L是金属电极长度,H是金属电极高度。本专利技术中传感器选择硅酸镓镧为基底材料,其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具体为压电基底为1cm*1cm*0.05cm的硅酸镓镧(LGS)基底,所用硅酸镓镧的切向为(0°,138.5°,27°),该切向与其他切向相比对应变比较灵敏。基于声表面波器件设计规范及加工工艺精度要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叉指换能器20、第一反射栅30和第二反射栅30的电极长度为2000μm,电极宽度为4μm,电极高度为170nm。如图2所示,传感器100上的电极未示出,当对待测构件200施加向下的载荷时,在弯曲力矩的作用下中间层210内侧材料受剪切应力压缩而变短,中间层外侧材料受剪切应力拉伸而变长,该处的中间层210指的是受外力作用下没有发生形变的层。假设与中间层相距为y处的材料在弯曲形变后的长度由C1C2变为C11C22根据弹塑性形变原理,其应变为y为弧C11C22上任一指定点到中间层的距离,K=1/R为中间层曲率。由上述应变公式可知,在曲率固定情况下,应变传感器上任一指定点y’距离中间层的距离越远,发生的形变越大,对应的应变值越大。与传统的通过减薄晶片与待测构件直接粘结相比,本方法通过减薄传感器的中心谐振区,使得传感器表面与待测构件的中间层距离增大,产生的形变也更大,基片表面的形变引起电极间距、声波传播速度变化等也会变大,即声表面波(SAW)的谐振频率会由于形变增大而产生更大的偏移量,从而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与具有同样厚度谐振区的传感器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传感器由于在与待测构件200贴合的基底表面101上设置有凹槽40,使得基底设置电极的表面距离待测构件更远,形变更大,产生的偏移量也更大,从而灵敏度也更高,而且在符合传感器的尺寸限制下,具有同样厚度的谐振区的传感器,凹槽深度越大,灵敏度越高。而且通过设置凹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减少贴合待测构件与传感器基底之间胶的使用,减少应变从待测构件传递到传感器之间由于迟滞效应带来的损失,有利于提升声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所述基底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有源区内形成有叉指换能器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叉指换能器两侧的第一反射栅和第二反射栅,所述第二表面对应所述有源区的位置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所述基底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有源区内形成有叉指换能器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叉指换能器两侧的第一反射栅和第二反射栅,所述第二表面对应所述有源区的位置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槽为一个矩形贯通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贯通窗口的长为10mm,宽为6mm,高为0.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槽为多个矩形贯通窗口。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指换能器、所述第一反射栅和所述第二反射栅的电极长度为2000μm,电极宽度为4μm,电极高度为170nm。


6.一种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在基底的未抛光一侧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秋林杨子锋闫夏雯张磊熊继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