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支撑修复装置及管道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修复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道支撑修复装置及管道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市政管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工程之一,其中排水管道主要用于及时收集和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以保证城市的环境卫生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排水管道一般采用混凝土、金属或塑料制成,当管道使用一定的时间后,管道内壁表面可能发生结构剥离,使得管道壁变薄甚至局部塌陷,造成管道堵塞、漏水现象,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威胁生命财产安全。为此,现有技术中常用CIPP原位固化法来实现再不开挖土地的基础上修复损坏的管道。其修复原理是:先将浸透树脂的软管通过相应设备平铺至待修复管道内,再通过捆扎软管的一端,并从软管的另一端通气使得软管膨胀后让软管的外壁与带修复管道的内壁贴合,随后再向膨胀的软管内放入紫外灯链,利用紫外灯的照射使得软管固化,最终在待修复管道内部形成一个新的连续性的具有全结构性强度的管道。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上述修复技术的修复过程繁琐,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支撑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固定部、转动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转动部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侧面以及第二固定部侧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内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部转动的第一电机;/n所述转动部上至少设有一个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组,所述支撑组包括多个沿所述转动部的周向分布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杆以及至少外侧面呈弧形结构的支撑头,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支撑头内侧面连接,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转动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组的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设有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杆连接;/n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支撑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固定部、转动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转动部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侧面以及第二固定部侧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内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部转动的第一电机;
所述转动部上至少设有一个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组,所述支撑组包括多个沿所述转动部的周向分布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杆以及至少外侧面呈弧形结构的支撑头,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支撑头内侧面连接,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转动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组的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设有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杆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周向分布的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可自由转动的滚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支撑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为中空结构且内部设有驱动组件,所述转动部内部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一端与所述容置槽内壁转动连接,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部内后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转轴外壁套设有与所述支撑组一一对应的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转轴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楔形块与所述第一转轴螺纹连接,所述容置槽内沿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向平行设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其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楔形块后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延伸;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支撑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置槽内后与所述第一楔形块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支撑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内部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外壁套设有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二转轴外壁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楔形块与所述第二转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内部沿所述第二转轴的周向平行设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内壁连接,其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楔形块后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延伸;
所述第二固定部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单元一一对应的开口,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滚轮的一端穿过所述开口后铰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第二楔形块的外壁滑动配合,所述开口处设有铰接轴,所述连接杆通过铰接轴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铰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支撑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滑动块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固定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伦,朱明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兴辉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