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逃生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7444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逃生管,所述管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管层、承压层和外管层;所述承压层由空心管于所述内管层的外表面沿轴向零间距螺旋缠绕形成;将形成内管层的聚乙烯带,形成承压层的外表面包覆有聚乙烯膜的聚丙烯管和形成外管层的聚乙烯带同步缠绕形成管体;在缠绕过程中,聚丙烯管外表面包覆的聚乙烯膜与形成内管层和外管层的聚乙烯带稳定结合,内管层、承压层和外管层一次性同步缠绕成型,从而使本技术的隧道逃生管整体结构牢固。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所提供的隧道逃生管,在降低管材重量的同时,能提供更好的刚度、强度及抗冲击能力,有利于安全保障和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隧道逃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逃生管


技术介绍

1、隧道掘进施工的难度及风险极高,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必须按照规定设置逃生通道,严禁在安全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施工作业。逃生通道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及抗冲击能力。

2、为达到安全要求,现有技术的隧道逃生管多采用钢制结构,然而这种材质的逃生管存在重量大,搬运困难等缺陷;也有很多采用新材料如聚乙烯制成的逃生管,这类逃生管由聚乙烯直接挤出成型,虽然有效的降低了管材的重量,但是存在抗冲击强度低的缺陷,实际工程中应用效果差。

3、因此,在隧道工程中,亟需一种既能提供足够的管道力学性能又能有效降低管道重量的逃生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逃生管,所述逃生管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及抗冲击能力,能提供足够的管道力学性能又能有效降低管道重量,以方便逃生管的搬运。

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逃生管,管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管层、承压层和外管层;承压层由空心管于内管层的外表面沿轴向螺旋缠绕形成,相邻空心管的外壁面相贴合,间距为0。

3、进一步地,空心管外表面包覆有粘合剂膜,粘合剂膜、内管层和外管层由相同材质的材料制成。

4、进一步地,内管层由聚乙烯带缠绕形成。

5、进一步地,内管层壁厚为4-6mm。

6、进一步地,内管层管体内径为796mm-800mm。

7、进一步地,外管层由聚乙烯带于承压层的外表面沿轴向螺旋缠绕形成。

8、进一步地,外管层壁厚为4-6mm。

9、进一步地,粘合剂膜为聚乙烯膜。

10、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所提供的隧道逃生管,经过合理设计,在降低管材重量的同时,能保证管体各部位受力均匀,均具有足够的抗冲击能力,能提供更好的刚度和强度,有利于安全保障和推广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逃生管,其特征在于:管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管层、承压层和外管层,所述承压层由空心管于所述内管层的外表面沿轴向螺旋缠绕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逃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外表面包覆有粘合剂膜,所述粘合剂膜、内管层和外管层由相同材质的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逃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层由聚乙烯带沿轴向螺旋缠绕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逃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层壁厚为4-6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逃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层管体内径为796mm-8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逃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层由聚乙烯带于所述承压层的外表面沿轴向螺旋缠绕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逃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层壁厚为4-6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逃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膜为聚乙烯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逃生管,其特征在于:管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管层、承压层和外管层,所述承压层由空心管于所述内管层的外表面沿轴向螺旋缠绕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逃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外表面包覆有粘合剂膜,所述粘合剂膜、内管层和外管层由相同材质的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逃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层由聚乙烯带沿轴向螺旋缠绕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逃生管,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伦朱明闯文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兴辉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