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叶片模具配套自动物料吊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151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叶片模具配套自动物料吊装系统,它包括模具和翻转系统,所述的翻转系统通过翻转梁与模具固连,它还包括:位于翻转系统上方的悬臂吊机组,该系统适用性强,可用于不同的叶片模具的主模具,并且安装方便,直接吊至叶片模具上并快速固定,通过机械代替人工负重作业,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电叶片模具配套自动物料吊装系统
本技术涉及风轮机叶片模具领域,具体是一种风电叶片模具配套自动物料吊装系统。
技术介绍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风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而现在,人们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力发电的技术,大约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风速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风电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风电叶片的兆瓦级别越来越大,风电叶片的长度从原有的二三十米到现在的一百多米,这使得在制作叶片模具时,吊装及制作时的成本变高而且操作工序繁琐。对于风电叶片制造商而言,在叶片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物料搬运至指定地点,之后需要进行铺设、喷涂、粘合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目前上述工艺基本还是由人工进行完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有会依赖人员能力不同而造成加工效果不均等弊端,且高劳力作业不符合欧美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利用目前现有搬运或相关自动化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叶片的生产,解放一定人力资源以及对加工工艺进行优化,但该类设备通常是安装在地面或者与大型龙门结合,具有造价高,灵活性差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风电叶片模具配套自动物料吊装系统,该吊机适用性强,可用于不同的叶片模具上,并且安装方便,直接吊至叶片模具上并快速固定,通过机械代替人工负重作业,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配套自动物料吊装系统,它包括模具和翻转系统,所述的翻转系统通过翻转梁与模具固连,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位于翻转系统上方的悬臂吊机组,所述的悬臂吊机组为至少1个,一个翻转系统和一个悬臂吊机组配合工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悬臂掉机组包括;与翻转系统连接在一起的对接底座,固定在对接底座上的吊臂主架,垂直安装在吊臂主架上且相对吊臂主架旋转的悬臂导轨梁,位于悬臂导轨梁下方的操作部,通过机械负重来替代人工负重,大大降低人力的负担,也更安全,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对接底座底部和翻转系统通过销轴连接或者卡扣连接的方式快速连接和分离,此处的卡扣连接和销轴连接为现有技术,故不做详细描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吊臂主架端部设有固定在L形上固定板和L形下固定板中间处的轴,悬臂导轨梁的一端穿设在轴上,悬臂导轨梁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线与L形上固定板相连,以轴为支点,实现悬臂导轨梁相对吊臂主架的旋转。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悬臂导轨梁和轴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连接,通过设定间隙,防止悬臂导轨梁在轴内卡死的情况发生。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悬臂导轨梁相对吊臂主架旋转的角度为±9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操作部包括位于悬臂导轨梁下方且在悬臂导轨梁水平方向移动的气压平衡器以及悬挂在气压平衡器下方的配套夹持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悬臂导轨梁下方设有导轨槽,位于在导轨槽内的滑块与气压平衡器固连,导轨和导轨槽为燕尾导轨槽结构的方式配合,此处为现有技术,不做详细说明。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配套夹持装置为真空吸盘组、电缸卡爪或喷射头,根据不同工序的要求匹配不同功能的配套夹持装置,配套夹持装置更换不同的配件来实现各项功能,例如:搬运时,可以安装真空吸盘组、电缸卡爪,来抓取对应的物料,同时也可安装喷射头,用来喷涂胶衣、树脂、结构胶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操作部为安装在悬臂导轨梁端部的机械手或机器人,通过机械手或机器人与叶片模具结合,可以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弊端,该自动装置具有灵活更换工具特点;同时,机械手或机器人可以根据需求与相应的软件配合使用,机械手或机器人根据预定的程序控制机械手或机器人做相应的动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操作部与PLC电路系统、真空系统或液压系统相连,通过PLC电路系统、真空系统或液压系统控制操作部工作,无需单独从外界获取动力源。PLC电路系统、真空系统或液压系统在中控台预定的程序控制下控制悬臂导轨梁,气压平衡器和配套夹持装置配合工作,PLC电路系统、真空系统或液压系统在中控台预定的程序控制下控制机械手或机器人做相应的动作。配套夹持装置的水平位置通过气压平衡器在悬臂导轨梁的下方水平移动实现,配套夹持装置的高度位置通过气压平衡器进行高度调节和限位实现,气压平衡器为现有技术,气压平衡器的工作原理不在此处做详述。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配套自动物料吊装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电动控制悬臂吊机与叶片模具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加工效果不均等弊端;(2):操作部与模具自身结构做到了快速安装对接,并借助于翻转臂及模具进行稳定固定,夹持装置根据所需场景灵活拆装,通用性强,可靠性好,安装更便捷,使用更灵活;(3):结合真空吸盘或机械卡爪,可以轻松将物料搬运至悬臂臂长半径范围的任意处,方便铺设玻纤布及芯材,也可结合喷涂和打胶设备可以对悬臂半径内进行喷涂和打胶等工艺;(4)通过使用机械手或机器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吊装系统的径向工作范围;(5):机械负重来替代人工负重,大大降低人力的负担,也更安全,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后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视图;图5为本技术更换翻转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卡爪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锁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配套自动物料吊装系统,它包括模具1,翻转系统2,翻转梁21,悬臂吊机组3,对接底座8,吊臂主架9,L形下固定板91,轴92,连接线93,L形上固定板94,悬臂导轨梁10,导轨槽101,气压平衡器11,配套夹持装置12,一个翻转系统2和一个悬臂吊机组3配合工作。实施例1对接底座8底部的卡爪81和翻转系统2上的锁扣22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实现对接底座8和翻转系统2快速连接和分离,如图6、图7所示;吊臂主架9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对接底座8上;如图4所示,吊臂主架9端部设有固定在L形上固定板94和L形下固定板91中间处的轴92,悬臂导轨梁10的一端穿设在轴9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叶片模具配套自动物料吊装系统,它包括模具(1)和翻转系统(2),所述的翻转系统(2)通过翻转梁(21)与模具(1)固连,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位于翻转系统(2)上方的悬臂吊机组(3);/n所述的悬臂吊机组(3)包括;与翻转系统(2)连接在一起的对接底座(8),固定在对接底座(8)上的吊臂主架(9),垂直安装在吊臂主架(9)上且相对吊臂主架(9)旋转的悬臂导轨梁(10),位于悬臂导轨梁(10)下方的操作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811 CN 202021653030X1.一种风电叶片模具配套自动物料吊装系统,它包括模具(1)和翻转系统(2),所述的翻转系统(2)通过翻转梁(21)与模具(1)固连,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位于翻转系统(2)上方的悬臂吊机组(3);
所述的悬臂吊机组(3)包括;与翻转系统(2)连接在一起的对接底座(8),固定在对接底座(8)上的吊臂主架(9),垂直安装在吊臂主架(9)上且相对吊臂主架(9)旋转的悬臂导轨梁(10),位于悬臂导轨梁(10)下方的操作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配套自动物料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接底座(8)和翻转系统(2)通过销轴连接或者卡扣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和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配套自动物料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臂主架(9)端部设有固定在L形上固定板(94)和L形下固定板(91)中间处的轴(92),悬臂导轨梁(10)的一端穿设在轴(92)上,悬臂导轨梁(10)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线(93)与L形上固定板(94)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配套自动物料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臂导轨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滨江沈辉
申请(专利权)人:固瑞特模具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