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43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8
一种多级泵包括泵外壳、轴、第一叶轮、第二叶轮以及管。所述轴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泵外壳内并且具有纵向轴线。所述第一叶轮沿着所述轴在第一位置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叶轮在第二位置处并且沿着所述轴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管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泵外壳,并且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叶轮的排放部处,并且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叶轮的进口处,使得来自所述第一叶轮的排放物可以输送到所述第二叶轮的所述进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级泵
本专利技术一般来说涉及一种多级泵。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多级泵的管。
技术介绍
常规的多级泵或多级双蜗壳泵通常包括相对的叶轮设计。相对的叶轮面向相反方向设置以便平衡由旋转元件产生的轴向推力。跨接通路将产品从中间级叶轮的排放部输送到泵的远侧,并且输送到后续相对级叶轮的进口中。在常规多级泵中,跨接通路与泵外壳一体地形成,并且横截面为矩形或梯形。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发现,在常规多级泵中,通路的长度结合小的横截面面积(特别是低比速度)在铸造厂处带来困难。这些通路可能需要切割到铸件中的特殊窗以实现夹砂、部分堵塞物、芯线和碎屑的清洁和去除。此清洁过程的要求增加铸造过程的成本和时间。此外,如果未有效清洁通路,则部分阻塞的通路或不良表面质量可能对泵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为改善多级泵的操作,期望有新的跨接件和/或新的穿接管。鉴于已知技术的状态,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级泵,其包括泵外壳、轴、第一叶轮、第二叶轮以及管。所述轴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泵外壳内并且具有纵向轴线。所述第一叶轮沿着所述轴在第一位置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叶轮在第二位置处并且沿着所述轴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管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泵外壳,并且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叶轮的排放部处,并且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叶轮的进口处,使得来自所述第一叶轮的排放物可以输送到所述第二叶轮的所述进口。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第一方面的多级泵,其中所述管与所述泵外壳分开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多级泵,其中所述管被构造成螺栓连接到所述泵外壳。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多级泵,其中所述管具有大致圆形的内部横截面。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多级泵,其中所述多级泵具有11个级。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提供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多级泵,其中所述多级泵具有4个级。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提供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多级泵,其中所述管是跨接管,并且所述多级泵包括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泵外壳的穿接管。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提供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多级泵,其中所述管是穿接管,并且所述多级泵包括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泵外壳的跨接管。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提供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多级泵,其中所述管远离所述纵向轴线旋转。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多级泵的管,其包括: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入口并且被构造成在设置在所述泵外壳内的第一叶轮的排放部处在第一位置处可拆卸地附接到外壳;以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具有出口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二叶轮的进口处在第二位置处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外壳,使得来自所述第一叶轮的排放物能够通过所述管从所述第一叶轮的所述出口输送到所述第二叶轮的所述进口。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方面提供第十方面的管,其中所述管被构造成与所述外壳分开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二方面提供第十方面或第十一方面的管,其中所述管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部被构造成螺栓连接到所述泵外壳。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三方面提供第十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管,其中所述管具有大致圆形的内部横截面。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四方面提供第十方面至第十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管,其中所述管是跨接管。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五方面提供第十方面至第十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管,其中所述管是穿接管。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六方面提供第十方面至第十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管,其中所述管被构造成远离所述泵的纵向轴线旋转。本专利技术的这些方面提供一种具有优于常规通路的显著优点的经改进的跨接管或穿接管。例如,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允许比常规跨接件的横截面更小的横截面。此较小横截面因标准管的内表面的固有精度而是可能的,而集成跨接件的表面经受起伏和缺陷,所述起伏和缺陷通常由较大标称横截面来补偿。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减少水力损失。水力损失的减少通常基于管的内部表面的粗糙度,并且与标准精加工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管的内部表面的粗糙度被显著改善。另外,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蜗壳端和倾卸端的定位的自由度。跨接件的水力设计受制于制造和重量需求,所述需求在外部管的情况下可以放松。例如,在常规通路中,长的跨接/穿接通道必须靠近于外壳的主体以用于成形和质量优化,这转化成具有相关联的水力损失的高度弯曲的通路。此外,可以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来优化和证实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相关联的3D生成的水力学。附图说明现在参考形成此原始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图1是包括管的多级泵的一个实施例的顶部透视图;图2是图1的多级泵的前部透视图;图3是图1的多级泵的后部透视图;图4是图1的多级泵的左侧视图;图5是图1的多级泵的右侧视图;图6是图1的多级泵的底视图;图7是图1的多级泵的前视图;图8是图1的多级泵的顶视图;图9是沿着图3的线9-9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10是沿着图3的线10-10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11是沿着图7的线11-11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12是包括管的多级泵的第二实施例的顶部透视图;图13是图12的多级泵的前部透视图;图14是图12的多级泵的后部透视图;图15是图12的多级泵的左侧视图;图16是图12的多级泵的右侧视图;图17是图12的多级泵的底视图;图18是图12的多级泵的前视图;图19是图12的多级泵的顶视图;图20是沿着图14的线20-20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21是沿着图13的线21-21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22是沿着图13的线22-22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并且图23是沿着图15的线23-23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解释选定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显而易见到: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仅提供成用于图示,并且不是出于限制如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内容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首先参考图1,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包括跨接管12和穿接管14的多级泵10。特别地,多级泵10包括圆柱形的泵外壳(或壳)16、叶轮轴、第一叶轮28、第二叶轮30、跨接管12和穿接管14。外壳16包括:泵入口18,多级工艺流体通过泵入口18在低压侧LP处进入泵,如由箭头所指示的;以及泵出口20,泵出口20用于在高压HP侧处以升高的压力排放所述工艺流体,如由箭头所指示的。通常,泵出口20连接到用于将工艺流体递送到另一位置的管或管道系统(未示出)。泵出口20处(即,高压侧HP处)工艺流体的压力通常显著高于泵入口18处(即,低压侧LP处)工艺流体的压力。高压HP与低压LP侧之间的差的典型值例如为约50bar至约200bar。外壳16是具有数个级段22的分开的“分级”外壳16,其能够经受由多级泵10产生的压力以及由环境施加在多级泵10上的压力。级段22包括数个不同的外壳部分,其彼此连接以形成外壳16。由此,数个级段22可以包括在泵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泵,其包括:/n泵外壳;/n轴,所述轴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泵外壳内并且具有纵向轴线;/n第一叶轮,所述第一叶轮沿着所述轴在第一位置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n第二叶轮,所述第二叶轮在第二位置处并且沿着所述轴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以及/n管,所述管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泵外壳,并且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叶轮的排放部处,并且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叶轮的进口处,使得来自所述第一叶轮的排放物可以输送到所述第二叶轮的所述进口。/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7 US 62/9413701.一种多级泵,其包括:
泵外壳;
轴,所述轴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泵外壳内并且具有纵向轴线;
第一叶轮,所述第一叶轮沿着所述轴在第一位置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第二叶轮,所述第二叶轮在第二位置处并且沿着所述轴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以及
管,所述管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泵外壳,并且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叶轮的排放部处,并且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叶轮的进口处,使得来自所述第一叶轮的排放物可以输送到所述第二叶轮的所述进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泵,其中,所述管与所述泵外壳分开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泵,其中,所述管包括阻挡凸缘,并且被构造成通过所述阻挡凸缘螺栓连接到所述泵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泵,其中,所述管具有大致圆形的内部横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泵,其中,所述多级泵具有11个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泵,其中,所述多级泵具有4个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泵,其中,所述管是跨接管,并且所述多级泵包括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泵外壳的穿接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米洛耶维奇
申请(专利权)人:苏尔寿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