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位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40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限制针阀的旋转并且容易组装于针阀的限位帽。该限位帽即安装于与燃料调节装置(1)的调节孔(5)螺合的针阀(50)的限位帽(10),其具有设置在针阀(50)上的筒状的主体部(11)。在主体部(11)的外周面形成有插入燃料调节装置(1)的凹陷部(6)中的突起部(16)。在主体部(11)设置有内侧的第一卡合部(12)和外侧的固定部(15)。形成于第一卡合部(12)的内周面的第一凹凸部(13)能够与形成于针阀(50)的外周面的第二凹凸部(53)卡合。在固定部(15)固定有针阀(50)。固定部(15)的内径形成为比第一卡合部(12)的内径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限位帽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调整混合气体的空燃比的限位帽。
技术介绍
在内燃机的气化器中设置有用于调整混合气体的空燃比的针阀。针阀螺合在与气化器的流路连通的调节孔内的螺纹槽内。并且,通过使针阀绕轴旋转,调整针阀向流路内的突出量,能够增减在流路内流通的燃料的流量。在现有的针阀上外嵌有用于限制旋转的筒状的限位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限位帽上设置有固定部和卡合部,在卡合部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一凹凸部。在限位帽的固定部压入有针阀的凸缘部,在限位帽的第一凹凸部卡合有针阀的第二凹凸部。另外,在限位帽的外周面形成有突起部,该突起部插入形成在气化器的外表面上的凹陷部,通过凹陷部限制突起部的移动,从而限制针阀的旋转。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9193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现有的限位帽中,固定部形成在内侧(气化器侧),卡合部形成在外侧(气化器的外侧),固定部的内径形成为比卡合部的内径大。在安装有这样的限位帽的针阀中,在凸缘部的外侧形成有第二凹凸部。在将上述现有的限位帽固定在针阀上时,由于卡合部在外侧,固定部位于内侧,因此在进行该固定操作时,固定部位于远处,存在难以将限位帽组装于针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限制针阀的旋转并且容易组装于针阀的限位帽。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安装于与燃料调节装置的调节孔螺合的针阀上的限位帽。该限位帽具有筒状的主体部,该筒状的主体部设置在从所述调节孔突出的所述针阀的突出部上,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形成有突起部,该突起部插入形成于所述燃料调节装置的旋转限制用的凹陷部。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内侧的卡合部和外侧的固定部。形成于所述卡合部的内周面的第一凹凸部能够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上与形成于所述针阀的外周面的第二凹凸部卡合。在所述固定部固定有所述针阀。所述固定部的内径形成为比所述卡合部的内径小。专利技术效果通过将本专利技术的限位帽安装于针阀,将主体部的突起部插入燃料调节装置的凹陷部,由凹陷部限制突起部的移动,从而能够限制针阀的旋转。在将本专利技术的限位帽固定在针阀上时,由于卡合部在内侧而固定部位于外侧,因此,在进行该固定操作时,能够容易地将限位帽定位并卡合在针阀上,并且能够在燃料调节装置的外侧将固定部固定,因此,容易将限位帽组装于针阀。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组装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限位帽的气化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限位帽、针阀以及气化器的侧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限位帽、针阀以及气化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限位帽、针阀以及气化器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化器的调节孔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适当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限位帽10,例如用于作为链锯或鼓风机等小型操作机的内燃机的燃料调节装置的一例的气化器1(吸气装置)。在气化器1的内部形成有用于生成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的流路。在气化器1的外表面突出有椭圆形的周壁部3。在气化器1的外表面上,在成为周壁部3的内侧的区域内,如图5所示,开设有两个调节孔5、5。两调节孔5、5沿横向排列配置。调节孔5是圆形截面的贯通孔,并与燃料流通的流路连通。在调节孔5的内周面形成有螺纹槽。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化器1中,配置在图5的左侧的调节孔5是用于对内燃机的输出轴在低速旋转时的混合气体的空燃比进行调整的孔部。另外,配置在图5的右侧的调节孔5是用于对内燃机的输出轴在高速旋转时的混合气体的空燃比进行调整的孔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两调节孔5、5以及组装于两调节孔5、5的各构件的结构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配置于图5的左侧的调节孔5及组装于该调节孔5的各构件进行说明,对配置于图5的右侧的调节孔5及组装于该调节孔5的各构件省略说明。如图2所示,在调节孔5中插入有用于调整混合气体的空燃比的针阀50。如图3所示,针阀50是圆形截面的直线状的构件。在针阀50的内端侧(图2的左侧)的部位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槽。如图2所示,针阀50的内端侧的部位与调节孔5的螺纹槽螺合。通过使针阀50绕轴旋转,使针阀50的向调节孔5的插入量增减,调整针阀50向流路内的突出量,从而能够调节在流路内流通的燃料的流量。这样,通过使针阀50绕轴旋转,能够调整混合气体的空燃比。在针阀50中,从调节孔5向气化器1的外侧突出的突出部51被收容在周壁部3内。如图4所示,在针阀50的外端面形成有用于通过螺丝刀等工具使针阀50绕轴旋转的槽部5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56以与一字型螺丝刀的前端部卡合的方式形成为直线状,但用于使针阀50旋转的工具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与十字型螺丝刀对应地在针阀50的基端面形成十字形状的槽部,或者与六角扳手对应地在针阀50的基端面形成六角孔。如图3所示,在针阀50的突出部5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二卡合部52和针阀侧固定部55,在该第二卡合部52形成有第二凹凸部53。针阀侧固定部55是被压入在后述的限位帽10的固定部15的部位。对第二卡合部52的外周面实施滚花加工(平纹加工),在整周的范围内形成有基于滚花加工的第二凹凸部53。第二凹凸部53使沿针阀50的轴向延伸的直线状的槽在第二卡合部52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二卡合部52实施滚花加工以形成第二凹凸部53,但其方法没有限定。例如,也可以通过对第二卡合部52进行切削加工、其他构件的组装以及成型加工等来形成第二凹凸部53。如图2所示,针阀侧固定部55相对于第二卡合部52在针阀50的外端侧连续地形成。针阀侧固定部55的外周面平坦地形成。针阀侧固定部55的外径形成为比第二卡合部52的外径小,进一步形成为比第二卡合部52的最小外径小。限位帽10由外嵌在针阀50的突出部51上的圆筒状的主体部11构成。主体部11的整个内端面和整个外端面呈圆形开口(参照图3)。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11上设有内侧(气化器1侧)的第一卡合部12和外侧(气化器1的外侧)的固定部15。第一卡合部12与固定部15是分体的构件,固定部15的内端部与第一卡合部12的外端部连结。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卡合部12是金属制的构件,固定部15是树脂制的构件。这样,第一卡合部12是比固定部15硬的构件。第一卡合部12与固定部15通过嵌入成形而一体成型,构成一个构件。在主体部11的外周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突起部16。突起部16的轴截面形成为四边形。突起部16从第一卡合部12的内端缘部呈直线状地延伸到固定部15的轴向的中间部。在第一卡合部12的内周面上,在整周的范围内形成有第一凹凸部13。第一凹凸部13使沿主体部11的轴向延伸的直线状的多个槽在第一卡合部12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限位帽,该限位帽安装于与燃料调节装置的调节孔螺合的针阀,其特征在于,/n该限位帽具有筒状的主体部,该筒状的主体部设置在从所述调节孔突出的所述针阀的突出部上,/n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形成有突起部,该突起部插入形成于所述燃料调节装置的旋转限制用的凹陷部,/n在所述主体部,/n设置有内侧的卡合部和外侧的固定部,/n形成于所述卡合部的内周面的第一凹凸部能够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上与形成于所述针阀的外周面的第二凹凸部卡合,/n并且在所述固定部固定有所述针阀,/n所述固定部的内径形成为比所述卡合部的内径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8 JP 2019-2150421.一种限位帽,该限位帽安装于与燃料调节装置的调节孔螺合的针阀,其特征在于,
该限位帽具有筒状的主体部,该筒状的主体部设置在从所述调节孔突出的所述针阀的突出部上,
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形成有突起部,该突起部插入形成于所述燃料调节装置的旋转限制用的凹陷部,
在所述主体部,
设置有内侧的卡合部和外侧的固定部,
形成于所述卡合部的内周面的第一凹凸部能够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上与形成于所述针阀的外周面的第二凹凸部卡合,
并且在所述固定部固定有所述针阀,
所述固定部的内径形成为比所述卡合部的内径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保工藤友善大沼优太今井亮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山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