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1206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提出了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其包括:步骤S1:测量放样;步骤S2:构筑导墙;步骤S3:开挖槽段:采用液压抓斗和履带起重机配套的槽壁挖掘机,以跳孔挖掘法挖成单元槽段;挖槽时,不断向槽内注入新鲜泥浆,保持泥浆面在导墙顶面以下0.2m~0.3m,且高出地下水位0.5m;步骤S4:清刷接头;步骤S5:清底换浆;步骤S6:吊装钢筋笼;步骤S7:放混凝土导管;步骤S8:浇墙体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改进了导墙内壁之间的支撑结构,其结构设计合理,易操作,且稳定性更高;并改进了钢筋笼的结构,并设计了“L”型钢筋笼和“Z”型钢筋笼,通过设计的横向桁架筋和竖向桁架筋可有效改善钢筋笼的抗弯、抗扭等力学性能,确保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连续墙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及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地铁、高铁、地下车站及地下广场等基础建设越来越多,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在基坑工程支护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应用。地下连续墙是通过专用的挖(冲)槽设备,沿着地下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周边,按预定的位置开挖出或冲钻出具有一定宽度与深度的沟槽,用泥浆护壁,并在槽内设置具有一定刚度的钢筋笼结构,然后用导管浇灌水下混凝土,分段施工,用特殊方法接头,使之连成地下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体。现有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在适宜的工况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降低钢筋笼吊装难度、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改善导墙布设效果等方面尚存可进一步提升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实现快速开挖支护,规避重大施工风险。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测量放样;步骤S2:构筑导墙;步骤S3:开挖槽段:采用液压抓斗和履带起重机配套的槽壁挖掘机,以跳孔挖掘法挖成单元槽段;挖槽时,不断向槽内注入新鲜泥浆,保持泥浆面在导墙顶面以下0.2m~0.3m,且高出地下水位0.5m;步骤S4:清刷接头;步骤S5:清底换浆;步骤S6:吊装钢筋笼;步骤S7:放混凝土导管;步骤S8:浇墙体混凝土。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1中,测量放样包括以下步骤:(1)定位、定标控制点在施工场地利于保护和放样的地方设置地面导线点,采用全站仪将控制点引入场地内,放样出地面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并采用水准仪将高程引入施工场地内。所设控制点均距基坑10m以上;(2)地下连续墙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计算出地下连续墙中心线角点坐标,采用地面导线控制点,用全站仪实地放样出地下连续墙角点,并立即作好护桩。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2中,构筑导墙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定位采用导线测量法在施工现场设置至少三个水准点,点间距离为50~100m;以地下连续墙中心线为导墙的中心线,并将导墙中心线外放125mm,在待施工导墙沟两侧设置可以复原导墙中心线的标桩;(2)沟槽开挖(3)绑筋、支模沟槽开挖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沿着沟槽开挖方向进行钢筋绑扎,开始安装导墙模板:首先在基底两侧用长35cmφ12的钢筋,按间距2.5m根打入土中;然后将竹胶木模板紧贴钢筋上,然后延伸铺设木模板,并通过螺钉将木模板稳定在其背后的方木上,相邻两块木模板用连接件进行固定;所述方木竖向背在木模板后面,沿导墙方向按间距为0.5m设置,接着沿开挖方向按照间距0.4m设置一道水平方木,相邻水平方木之间设置有剪刀撑;(4)混凝土浇筑模板安装完成后,浇筑成品C35混凝土;(5)拆模、设支撑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后,按照先外模后内模拆除木模板,拆模后在导墙内设置支撑机构,待导墙混凝土定期浇水养护强度达到70%以上时,方可进行地下连续墙成槽作业。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木模板两端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为一“U”型结构,在“U”型结构的凹槽中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于凹槽内,所述连接块上端面设置有内凹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两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端部设置有方板,所述方板上设置有耳件,所述耳件上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内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锁紧螺母。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座、螺杆、上调节组件、下调节组件和转盘,所述底座固定于基坑内地面,所述螺杆的底部设置于底座上的适配槽内,且在螺杆与适配槽内壁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螺杆的上端设置有转盘,所述上调节组件和下调节组件设置螺杆上;所述上调节组件和下调节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设置于螺杆上的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的内孔上的内螺纹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两侧分别铰接有下升降臂,所述第二滑动块的两侧分别铰接有上升降臂,所述下升降臂的端部与上升降臂的端部铰接,并在下升降臂的端部设置有垂直于螺杆的水平支撑杆,所述水平支撑杆的端部抵住导墙内壁,所述下调节组件上的水平支撑杆与上调节组件上的水平支撑杆之间的间距为0.75m,水平间距为1.5m;所述下升降臂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下升降杆,两个所述下升降杆的一端与第一滑动块铰接,其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块;所述上升降臂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上升降杆,两个所述上升降杆的一端分别与固定块两侧铰接,其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滑动块的两端铰接。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3中,单元槽段成槽挖土过程中,抓斗中心每次对准放在导墙上的孔位标注物上,抓斗闭斗下方,开挖时再张开,每斗进尺深度为0.3m,成槽时,并时刻输送泥浆,泥浆液面高出地下水位0.5m以上,同时保持泥浆面在导墙顶面以下0.2m~0.3m;在单元槽段开挖中每抓挖到设计槽底标高以上0.5m时停挖,待全槽达到此标高时,再由一端向另一端用抓斗细抓扫孔清底至设计标高。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6中,所述钢筋笼包括“一”型钢筋笼、“L”型钢筋笼和“Z”型钢筋笼;所述“一”型钢筋笼采用10点吊,主吊车横向两排纵向两排吊点,副吊车横向两排纵向三排吊点,共计纵向两排,横向五排共10点吊装;所述“L”型钢筋笼的主吊和副吊横向均为两个吊点,吊点布置在横向桁架筋上,连线通过钢筋笼重心,并设置斜拉加强筋进行加强;纵向吊点布置与“一”型钢筋笼的吊点布置一致;所述“Z”型钢筋笼由两个“L”型钢筋笼拼接形成,每个“L”型钢筋笼的主吊和副吊横向均为两个吊点,每个“L”型钢筋笼的主吊和副吊横向均为两个吊点,主吊两排共4个吊点,副吊3排共6个吊点;吊点布置在横向桁架筋上,连线通过钢筋笼重心,并设置斜拉加强筋进行加强,纵向吊点布置与“一”型钢筋笼的吊点布置一致。优选的,所述“一”型钢筋笼包括下层筋和上层筋,所述下层筋与上层筋之间设置多榀纵向桁架筋和横向桁架筋,所述上层筋和下层筋结构相同,均包括水平筋以及与水平筋焊接连接的主筋,多榀横向桁架筋沿着钢筋笼深度方向间隔4m设置一榀,每榀横向桁架筋均包括设置于上层筋和下层筋内侧的两根连接筋,上、下两根连接筋之间设置有相互对称分布的两列第一桁架单元;多榀纵向桁架筋沿着钢筋笼宽度方向间隔1.8m设置一榀,每榀纵向桁架筋均包括设置于上层筋和下层筋上的主筋上的依次连接的第一桁架单元;所述上层筋和下层筋上的主筋的外侧沿钢筋笼深度方向设置三道定位垫块;所述上层筋和下层筋的上的水平筋的端部焊接有工字钢,且在工字钢的上下两侧设置有防绕流铁皮;所述上层筋和下层筋的外侧均设置三道加强剪刀拉筋。优选的,所述“L”型钢筋笼包括下层筋和上层筋,所述下层筋与上层筋之间设置多榀纵向桁架筋和横向桁架筋,所述下层筋与上层筋之间设置多榀纵向桁架筋和横向桁架筋,所述上层筋和下层筋结构相同,均包括水平筋以及与水平筋焊接连接的主筋,所述下层筋和上层筋上的水平筋的一端设置有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测量放样;/n步骤S2:构筑导墙;/n步骤S3:开挖槽段:采用液压抓斗和履带起重机配套的槽壁挖掘机,以跳孔挖掘法挖成单元槽段;挖槽时,不断向槽内注入新鲜泥浆,保持泥浆面在导墙顶面以下0.2m~0.3m,且高出地下水位0.5m;/n步骤S4:清刷接头;/n步骤S5:清底换浆;/n步骤S6:吊装钢筋笼;/n步骤S7:放混凝土导管;/n步骤S8:浇墙体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测量放样;
步骤S2:构筑导墙;
步骤S3:开挖槽段:采用液压抓斗和履带起重机配套的槽壁挖掘机,以跳孔挖掘法挖成单元槽段;挖槽时,不断向槽内注入新鲜泥浆,保持泥浆面在导墙顶面以下0.2m~0.3m,且高出地下水位0.5m;
步骤S4:清刷接头;
步骤S5:清底换浆;
步骤S6:吊装钢筋笼;
步骤S7:放混凝土导管;
步骤S8:浇墙体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S1中,测量放样包括以下步骤:
(1)定位、定标控制点
在施工场地利于保护和放样的地方设置地面导线点,采用全站仪将控制点引入场地内,放样出地面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并采用水准仪将高程引入施工场地内,所设控制点均距基坑10m以上;
(2)地下连续墙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计算出地下连续墙中心线角点坐标,采用地面导线控制点,用全站仪实地放样出地下连续墙角点,并立即作好护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S2中,构筑导墙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定位
采用导线测量法在施工现场设置至少三个水准点,点间距离为50~100m;以地下连续墙中心线为导墙的中心线,并将导墙中心线外放125mm,在待施工导墙沟两侧设置可以复原导墙中心线的标桩;
(2)沟槽开挖
(3)绑筋、支模
沟槽开挖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沿着沟槽开挖方向进行钢筋绑扎,开始安装导墙模板:首先在基底两侧用长35cmφ12的钢筋,按间距2.5m根打入土中;然后将竹胶木模板紧贴钢筋上,然后延伸铺设木模板,并通过螺钉将木模板稳定在其背后的方木上,相邻两块木模板用连接件进行固定;所述方木竖向背在木模板后面,沿导墙方向按间距为0.5m设置,接着沿开挖方向按照间距0.4m设置一道水平方木,相邻水平方木之间设置有剪刀撑;
(4)混凝土浇筑
模板安装完成后,浇筑成品C35混凝土;
(5)拆模、设支撑
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后,按照先外模后内模拆除木模板,拆模后在导墙内设置支撑机构,待导墙混凝土定期浇水养护强度达到70%以上时,方可进行地下连续墙成槽作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木模板两端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为一“U”型结构,在“U”型结构的凹槽中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于凹槽内,所述连接块上端面设置有内凹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两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端部设置有方板,所述方板上设置有耳件,所述耳件上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内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锁紧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座、螺杆、上调节组件、下调节组件和转盘,所述底座固定于基坑内地面,所述螺杆的底部设置于底座上的适配槽内,且在螺杆与适配槽内壁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螺杆的上端设置有转盘,所述上调节组件和下调节组件设置螺杆上;
所述上调节组件和下调节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设置于螺杆上的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的内孔上的内螺纹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两侧分别铰接有下升降臂,所述第二滑动块的两侧分别铰接有上升降臂,所述下升降臂的端部与上升降臂的端部铰接,并在下升降臂的端部设置有垂直于螺杆的水平支撑杆,所述水平支撑杆的端部抵住导墙内壁,所述下调节组件上的水平支撑杆与上调节组件上的水平支撑杆之间的间距为0.75m,水平间距为1.5m;
所述下升降臂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下升降杆,两个所述下升降杆的一端与第一滑动块铰接,其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块;所述上升降臂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上升降杆,两个所述上升降杆的一端分别与固定块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徐霖李志星赵腾跃李凌宜李向娟罗骏张建梁胜邓浩张聪孔维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总承包二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