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减振刀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88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床减振刀柄,其包括刀体,刀体前端部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固定设置有阻尼机构,刀体前端固定卡持有连接块,阻尼机构包括振芯及限位机构,振芯卡持在容置槽内,振芯中部开设有穿槽,振芯上、下两端周缘分别凸设有限位凸部,限位凸部围设形成;所述限位机构卡持设置在振芯上,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杆及设置在连接杆两端的限位块,连接杆贯穿穿槽设置,限位块卡持在限位环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刀体前端部开设容置槽,配合在容置槽内固定设置振芯,在振芯的阻尼减振作用下减少刀头在铣削时产生的振动机械能的传递,使得刀头的振动不会沿着刀体向刀体后端部传递,从而减少了整个刀柄的振动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床减振刀柄
本技术涉及机床刀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床减振刀柄。
技术介绍
铣削工艺在模具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等制造工业中应用广泛,现有的铣削刀具在加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铣削刀具的切削量过大,铣削刀具容易振动,而且传统的铣削刀具在使用过程中,刀具长时间工作,容易导致连接部位松动,从而造成加工角度不稳定,切削精度变差,铣削过程就变得不平整,严重影响铣削的质量和效率,并且振动还会导致刀具寿命的急剧下降,并有可能损坏机床主轴的轴承以及相应部件。铣削刀具设置有刀柄系统,刀柄系统的变形是形成振动的最重要诱因,而刀柄系统的变形量和切削力以及刀柄系统本身的刚性直接相关。刀柄系统可以当成一个圆形截面的悬臂梁系统来进行考虑,因此在设计刀柄的时候,必须要特别注意整个系统的刚性,以增加其抗弯强度来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刀柄变形量与切削力以及刀柄长度存在正比关系,刀柄变形量与刀柄直径成反比关系,因此在设计时,可以通过增大刀柄直径(或设计成锥度形式)、减少长度来增加刀柄的静态刚性。但是我们也必须要看到,这种设计方法实际上并不总是可行的。刀柄的直径通常受到工件和夹具的形状位置限定,不能无限增大,而且即使没有限制,重量因素使得我们不能随意增大刀柄直径。刀柄的长度理论上越短越好,但是实际加工时考虑到可达性即刀柄必须足够长才能深入到加工部位,因此也受到各种条件限制。而且,按照上述理论,切削力越大,就意味着加工效率的降低,因此,在增加静态刚性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其他手段来降低铣削刀具的变形量。
技术实现思路
<br>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刀柄振动变形效果的机床减振刀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床减振刀柄,其包括刀体,所述刀体前端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固定设置有阻尼机构,所述刀体前端固定卡持有连接块,所述阻尼机构包括振芯及限位机构,所述振芯卡持在容置槽内,所述振芯中部开设有穿槽,所述振芯上、下两端周缘分别凸设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围设形成;所述限位机构卡持设置在振芯上,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杆及设置在连接杆两端的限位块,所述连接杆贯穿穿槽设置,所述限位块卡持在限位环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限位环部,所述限位环部周侧套设有阻尼橡胶环,所述阻尼橡胶环置于限位块与限位凸部围设而成的空间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与穿槽槽壁之间存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阻尼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中部开设有贯穿连接杆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刀体两端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芯为高比重合金材质构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体为圆柱体状构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为圆柱体状构造。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机床减振刀柄通过在刀体前端部开设容置槽,配合在容置槽内固定设置振芯,在振芯的阻尼减振作用下减少刀头在铣削时产生的振动机械能的传递,使得刀头的振动不会沿着刀体向刀体后端部传递,从而减少了整个刀柄的振动变形;同时,通过在连接杆与穿槽槽壁之间的间隙内填充阻尼油,进一步提高振芯的阻尼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机床减振刀柄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本技术机床减振刀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机床减振刀柄用于机床铣削刀具,所述机床减振刀柄包括刀体10,所述刀体10后端固定连接机床的刀柄座上,所述刀柄座用于提供刀体10转动所需动力;所述刀体10前端固定连接刀头,所述刀头用于对待加工工件进行铣削操作。所述刀体10为圆柱体状构造,所述刀体10前端部开设有容置槽11,所述容置槽11内固定设置有阻尼机构,所述刀体10前端固定卡持有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用于固定连接刀头,使得刀头牢牢固定在刀体10前端部;同时,所述连接块12将阻尼机构稳稳限位在容置槽11内,避免阻尼机构在容置槽11内移位影响减振效果,提高机床减振刀柄使用寿命。所述阻尼机构包括圆柱体状振芯20及限位机构30,所述振芯20用于降低机床减振刀柄工作时产生的振动效果,所述振芯20卡持在容置槽11内,所述振芯20中部开设有穿槽21,所述穿槽21垂直贯穿振芯20设置,所述振芯20上、下两端周缘分别凸设有限位凸部22,所述限位凸部22在振芯20上、下两端围设形成限位环槽23。所述限位机构30为哑铃状,所述限位机构30卡持设置在所述振芯20上,所述限位机构30包括连接杆31及设置在连接杆31两端的限位块32,所述连接杆31贯穿穿槽21设置,所述限位块32卡持设置在限位环槽23内。所述连接杆31与穿槽21槽壁之间存有间隙211,所述间隙211与限位环槽23连通设置,所述限位块32抵接在限位环槽23的底端部,用于保证间隙211的密封效果,所述间隙211内填充有阻尼油,用于提高振芯20的阻尼效果;所述连接杆31中部开设有贯穿连接杆31及限位块32的通孔311,所述通孔311连通刀体10两端设置,用于将外部冷却液从刀体10后端部输送至刀体10前端部。所述限位块32上开设有限位环部321,所述限位环部321抵接在限位环槽23的底端部,用于保证间隙211的密封效果;所述限位环部321周侧套设有阻尼橡胶环33,所述阻尼橡胶环33置于限位块32与限位凸部22围设而成的空间内,使得限位块32与振芯20贴合更为紧密,保证限位机构30与振芯20之间的密封性能,同时提升振芯20的阻尼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芯20为高比重合金材质构造,使得振芯20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较高的重量,从而提升刀体10的静态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芯20优选地靠近刀体10前端部设置,以使得振芯20的阻尼效果更好。本技术具体组装时,首先将振芯20与限位机构30进行组装,再将振芯20置于刀体10前端部的容置槽11内,最后将连接块12固定在刀体10前端部,完成组装;当本技术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刀体10前端部固定设置的刀头在铣削时,刀头产生的振动机械能传递到容置槽11内的振芯20上,并在振芯20的阻尼特性下降低刀头产生的振动机械能,使得振动不会沿着刀体10向刀体10后端部传递,从而减少了整个刀柄的振动变形。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机床减振刀柄通过在刀体10前端部开设容置槽11,配合在容置槽11内固定设置振芯20,在振芯20的阻尼减振作用下减少刀头在铣削时产生的振动机械能的传递,使得刀头的振动不会沿着刀体10向刀体10后端部传递,从而减少了整个刀柄的振动变形;同时,通过在连接杆31与穿槽21槽壁之间的间隙211内填充阻尼油,进一步提高振芯20的阻尼效果。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床减振刀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刀体,所述刀体前端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固定设置有阻尼机构,所述刀体前端固定卡持有连接块,所述阻尼机构包括振芯及限位机构,所述振芯卡持在容置槽内,所述振芯中部开设有穿槽,所述振芯上、下两端周缘分别凸设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围设形成限位环槽;所述限位机构卡持设置在振芯上,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杆及设置在连接杆两端的限位块,所述连接杆贯穿穿槽设置,所述限位块卡持在限位环槽内;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限位环部,所述限位环部周侧套设有阻尼橡胶环,所述阻尼橡胶环置于限位块与限位凸部围设而成的空间内;所述振芯为高比重合金材质构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床减振刀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刀体,所述刀体前端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固定设置有阻尼机构,所述刀体前端固定卡持有连接块,所述阻尼机构包括振芯及限位机构,所述振芯卡持在容置槽内,所述振芯中部开设有穿槽,所述振芯上、下两端周缘分别凸设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围设形成限位环槽;所述限位机构卡持设置在振芯上,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杆及设置在连接杆两端的限位块,所述连接杆贯穿穿槽设置,所述限位块卡持在限位环槽内;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限位环部,所述限位环部周侧套设有阻尼橡胶环,所述阻尼橡胶环置于限位块与限位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春
申请(专利权)人:乐高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