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粉刷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0308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粉刷搅拌装置,包括手把一,所述手把一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装置箱,所述装置箱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装置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手把二,所述装置箱的内部镶嵌有第一轴承。该建筑粉刷搅拌装置,通过在电机工作时,动力源带动该搅拌装置转动时,使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贯穿内部的弹簧球、搅拌叶内部的弹簧球、第一振动板和第二振动板内部的弹簧球进行碰撞产生振动,该振动方式为内部根据空间程度设置固定的弹簧球,当转动时通常不是持续转动,而是断断续续,弹簧球是由内部弹簧、钢珠和弹跳板通过碰撞挤压产生弹跳,再与板面产生撞击,达到一定的振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粉刷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建筑粉刷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古人很早就能运用平衡、和谐、对称、明暗轴线等设计手法,达到美观的效果。中式建筑重艺术装饰,但不复杂,只在主要部位作重点装饰,如窗檐、门楣、屋脊等,布局多为均衡式方向发展,不重高层建筑,至佛教传入后,出现了楼阁佛塔,高建筑才得以盛行。建筑的一切艺术加工也都是对结构体系和构件的加工,如色彩、装饰与构件结合,构成了丰富绚丽的艺术成就,雕梁画栋,形体优美而色彩斑斓;楹联匾额,激发意趣而遐想无穷。在现代技术中,房屋结构完成后,需要对墙体涂抹最基本的腻子,腻子的形成是由腻子粉加原胶搅拌而成,为了使腻子的均匀涂抹中不出现各种美观和质量等问题,在传统的搅拌装置中,搅拌器不能够快速的搅拌均匀等问题,在时间和体力上产生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粉刷搅拌装置,具备便于搅拌等优点,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所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粉刷搅拌装置,包括手把一,所述手把一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装置箱,所述装置箱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装置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手把二,所述装置箱的内部镶嵌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表面与装置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侧设置有搅拌叶,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左侧同样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侧同样设置有搅拌叶,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底端设置有搅拌装置。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在装置箱内部固定安装,所述电机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三锥形齿轮下端在第一转动轴的顶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搅拌叶在连接杆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搅拌叶的内部设置有弹簧球。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振动板,所述第一振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条,所述搅拌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振动板,所述搅拌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在第一转动轴的内侧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弹簧球包括钢珠,所述钢珠设置在弹簧球的内部,所述钢珠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个,所述弹簧远离钢珠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跳板,所述弹跳板的数量为块。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轴贯穿第一振动板和第二振动板与搅拌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贯穿第一转动轴在装置箱内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弹簧球设置在第二转动轴与第一转动轴贯穿部分,所述弹簧球设置在第一振动板和第二振动板内部。(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粉刷搅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粉刷搅拌装置,通过在电机工作时,动力源带动该搅拌装置转动时,使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贯穿内部的弹簧球、搅拌叶内部的弹簧球、第一振动板和第二振动板内部的弹簧球进行碰撞产生振动,该振动方式为内部根据空间程度设置固定的弹簧球,当转动时通常不是持续转动,而是断断续续,这样的话能够使弹簧球更有效的发挥它的作用,震动效果比较显著,弹簧球是由内部弹簧、钢珠和弹跳板通过碰撞挤压产生弹跳,再与板面产生撞击,达到一定的振动效果,由于电机工作时,自身转动下带给整个装置有一定的震动效果,此震动效果在此不作多陈述,属于物理现象,双重的振动使将腻子搅拌时更均匀,也在效率方面节约时间和体力成本。2、该建筑粉刷搅拌装置,通过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三锥形齿轮的转动下,所带动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进行相向转动,从而带动搅拌装置与搅拌叶的逆向转动,通过相向的转动,在搅拌时使物料双向搅拌,阻止了搅拌时单向搅拌的物料外溅,液浆上冒,提高搅拌的均匀性,在动力源上也在单向搅拌的效率上提高,也避免了常规的搅拌机出现的噪音大,转动不平稳的问题,减轻了不稳定情况时搅拌人力的浪费。3、该建筑粉刷搅拌装置,通过搅拌叶的旋转与转动,搅拌叶在旋转的动力带动下,自身的转动使搅拌时的效果更加均匀,对于下部搅拌装置转动时由于惯性物料向上飞溅时,该搅拌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在起到缓冲作用时也可以充分有效的搅拌物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粉刷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搅拌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搅拌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弹簧球结构示意图。图中:1手把一、2手把二、3装置箱、4第一转动轴、5搅拌叶、6连接杆、7矩形板、8第一振动板、9搅拌条、10第二转动轴、11第二振动板、12第一锥形齿轮、13电机、14第二锥形齿轮、15第三锥形齿轮、16第一轴承、17弹簧球、18第二轴承、19弹簧、20钢珠、21弹跳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粉刷搅拌装置,包括手把一1,手把一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装置箱3,装置箱3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电机13,电机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4,第二锥形齿轮14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2,第一锥形齿轮12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0,第二锥形齿轮14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15,第三锥形齿轮15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4,装置箱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手把二2,装置箱3内部镶嵌有第一轴承16,第一转动轴4在第一轴承16的内侧,第一转动轴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右侧设置有搅拌叶5,第一转动轴4的左侧同样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左侧同样设置有搅拌叶5,搅拌叶5在旋转的同时也会自身进行搅拌,对于下部搅拌装置转动时由于惯性物料向上飞溅时,该搅拌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在起到缓冲作用时也可以充分有效的搅拌物料,通过搅拌叶5的旋转与转动,搅拌叶5在旋转的动力带动下,自身的转动使搅拌时的效果更加均匀,通过相向的转动,在搅拌时使物料双向搅拌,阻止了搅拌时单向搅拌的物料外溅,液浆上冒,提高搅拌的均匀性,在动力源上也在单向搅拌的效率上提高,也避免了常规的搅拌机出现的噪音大,转动不平稳的问题,减轻了不稳定情况时搅拌人力的浪费,第一转动轴4的底端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矩形板7,矩形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振动板8,第一振动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条9,搅拌条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振动板11,搅拌条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0,第二转动轴10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8,第二轴承18在第一转动轴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粉刷搅拌装置,包括手把一(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一(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装置箱(3),所述装置箱(3)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装置箱(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手把二(2),所述装置箱(3)的内部镶嵌有第一轴承(16),所述第一轴承(1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4),所述第一转动轴(4)表面与装置箱(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右侧设置有搅拌叶(5),所述第一转动轴(4)的左侧同样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左侧同样设置有搅拌叶(5),所述第一转动轴(4)的底端设置有搅拌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粉刷搅拌装置,包括手把一(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一(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装置箱(3),所述装置箱(3)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装置箱(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手把二(2),所述装置箱(3)的内部镶嵌有第一轴承(16),所述第一轴承(1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4),所述第一转动轴(4)表面与装置箱(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右侧设置有搅拌叶(5),所述第一转动轴(4)的左侧同样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左侧同样设置有搅拌叶(5),所述第一转动轴(4)的底端设置有搅拌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粉刷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13),所述电机(13)在装置箱(3)内部固定安装,所述电机(1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4),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4)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2),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2)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0),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4)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15),所述第三锥形齿轮(15)下端在第一转动轴(4)的顶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粉刷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5)在连接杆(6)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搅拌叶(5)的内部设置有弹簧球(1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