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尺寸稳定性型材调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尺寸稳定性型材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型材成型过程中的稳定性对产品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众多专利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型材进行降温定型,但均未考虑降温过程对型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中国专利CN206855982U专利中提供了一种聚丙烯型材制备的方法,采用真空冷却定型、风冷和水冷等多种方式对聚丙烯型材进行降温,该专利虽然采用多种方式对型材进行了降温,但并未考虑降温过程中对型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尺寸稳定性型材,能够时时监控型材在成型过程中温度对结晶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成型模具的温度由第三区域至第一区域呈现递减的趋势,当型材树脂通过挤出机挤出后,首先进入第三区域的控制系统,在该区域对型材进行初步降温定型,该区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型材的高结晶度化;并且为保证型材径向均匀结晶化,在该区域的径向均分为四个控制区域,以便精细化控制。当型材经过第三区域后,依次第二区域和第一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尺寸稳定性型材调控方法,包括第一区域型材外侧加热装置(1)、第一区域型材内侧加热装置(5)、第一区域型材监测设备固定座(6)、第一区域监测装置(7)、第一区域监测传感器(14)及第二区域型材外侧加热装置(2)、第二区域型材内侧加热装置(8)、第二区域型材监测设备固定座(9)、第二区域监测装置(10)、第二区域监测传感器(15)和第三区域型材外侧加热装置(3)、第三区域型材内侧加热装置(11)、第三区域型材监测设备固定座(12)、第三区域监测装置(13)、第三区域监测传感器(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尺寸稳定性型材调控方法,包括第一区域型材外侧加热装置(1)、第一区域型材内侧加热装置(5)、第一区域型材监测设备固定座(6)、第一区域监测装置(7)、第一区域监测传感器(14)及第二区域型材外侧加热装置(2)、第二区域型材内侧加热装置(8)、第二区域型材监测设备固定座(9)、第二区域监测装置(10)、第二区域监测传感器(15)和第三区域型材外侧加热装置(3)、第三区域型材内侧加热装置(11)、第三区域型材监测设备固定座(12)、第三区域监测装置(13)、第三区域监测传感器(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第一区域外侧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区域呈现圆环形状,包围于型材(4)的外侧,且该区域在圆周方向均分为四个加热区域;分别为1a第一区域型材外侧加热装置、1b第一区域型材外侧加热装置、1c第一区域型材外侧加热装置和1d第一区域型材外侧加热装置,该区域位于型材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区域型材内侧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区域呈现圆环形状,包围于型材的内侧,且该区域在圆周方向均分为四个加热区域;分别为:1a第一区域型材内侧加热装置、1b第一区域型材内侧加热装置、1c第一区域型材内侧加热装置和1d第一区域型材内侧加热装置;
在上述四个区域的中央位置均安装第一区域型材监测设备固定座(6),第一区域型材监测设备固定座(6)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一区域型材内侧加热装置(5),且固定座内部为螺纹结构;第一区域监测装置(7)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于固定座,且该监测装置的外表面和第一区域型材内侧加热装置(5)的外边面吻合,保证了型材(4)内表面的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区域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型材(4)在成型过程中,型材(4)的内表面对第一区域监测装置(7)和第一区域型材内侧加热装置(5)的表面均产生压力;当第一区域监测装置(7)探测到压力时,通过转换关系可将压力转化为型材的结晶度,通过第一区域监测传感器(14)将压力转化为温度信号传递至第一区域型材外侧加热装置(1)和第一区域型材内侧加热装置(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第二区域外侧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区域呈现圆环形状,包围于型材的外侧,且该区域在圆周方向均分为四个加热区域;分别为2a第二区域型材外侧加热装置、2b第二区域型材外侧加热装置、2c第二区域型材外侧加热装置和2d第二区域型材外侧加热装置,该区域为型材(4)中间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二区域内侧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区域呈现圆环形状,包围于型材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同海,王钊,张守玉,王孝军,杨杰,水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特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江苏集萃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