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祖超专利>正文

一种压塑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015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塑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一环保压塑装置来实现,环保压塑装置包括:压制件,嵌入头和限位件;所述上件为矩形内部中空结构,且上件的底部设有进入槽,且上件的两侧通过矩形板状结构的支撑件与主体的上方两侧相连接,并且上件的内部两侧通过连接件安装有电机,再者电机的前端通过传动轴安装有齿轮;所述移动件安装在上件的内部,且受力齿与齿轮的外侧相接触,并且受力板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与上件的内部底端相连接,再者固定槽的前端边缘位置为倾斜状结构;此处的移动板是用来带动挡板进行移动的,使得在对较长的建筑板材进行压制的时候,可以通过人力控制挡板移动来控制建筑板材压制的位置,使得建筑板材可以按照需求进行压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塑控制方法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5月3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0460845.1,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建筑板材的环保压塑装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板材压塑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建筑板材的环保压塑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板材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压塑机对建筑板材进行压塑,从而使建筑板材形成需要的形状,便于使用;如申请号:201510253268.0的一种软质板材的塑形设备中,其公开内容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软质板材的塑形设备,属于板材加工领域,其包括侧部传送带、圆刀、圆刀转动轴、作业台面、顶部密封板及底部密封板,所述两侧的侧部传送带夹持软质板材向前运动,并对软质板材加压塑形,所述顶部密封板与作业台面组成上部密封空间,软质板材在上部密封空间中向前移动,所述作业台面与下密封板组成下部密封空间,经圆刀裁掉的软质板材材料被储存在下部密封空间中;所述设备可使软质板材厚度保持均匀一致,进而保证复合板材的厚度一致,且作业时无粉尘污染;基于上述专利技术检索以及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现有的板材压塑机在使用的时候,虽然实现的功能都是大同小异,但是,其普遍不便于根据需求便捷的更换压塑模具,这就导致了其功能性差,限制了压塑机使用压塑的多样性,且现有的建筑板材压塑机调节建筑板材压塑位置的结构不够完善,不便于根据需求调节板材需要压塑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塑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建筑板材压塑机在使用的时候,虽然实现的功能都是大同小异,但是,其普遍不便于根据需求便捷的更换压塑模具,这就导致了其功能性差,限制了压塑机使用压塑的多样性,且现有的建筑板材压塑机调节建筑板材压塑位置的结构不够完善,不便于根据需求调节板材需要压塑的位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压塑控制方法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压塑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一环保压塑装置来实现,环保压塑装置包括主体,嵌入槽,放置仓,承接板,滑轮,安装槽,导流边,密封板,限位槽,限位齿,移动板,调节件,内缩件,接触轮,挡板,上升件,接触件,支撑弹簧,上件,支撑件,电机,齿轮,移动件,受力齿,受力板,固定槽,固定孔,压制件,嵌入头和限位件;所述主体为矩形结构,且主体的两侧通过固定板和螺栓与地面相连接,并且主体的上方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矩形结构的嵌入槽;所述移动板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的内部顶端,且移动板的右侧通过推动弹簧与主体的内部相连接,并且移动板的底部与右侧通过连接件与转轴安装有接触轮,再者接触轮的外侧与主体的内部与侧壁相连接;所述上升件的底端与支撑弹簧的底部相连接,且支撑弹簧的底部与嵌入槽的内部相连接,并且上升件嵌入安装在嵌入槽的内部;所述上件为矩形内部中空结构,且上件的底部设有进入槽,且上件的两侧通过矩形板状结构的支撑件与主体的上方两侧相连接,并且上件的内部两侧通过连接件安装有电机,再者电机的前端通过传动轴安装有齿轮;所述移动件安装在上件的内部,且受力齿与齿轮的外侧相接触,并且受力板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与上件的内部底端相连接,再者固定槽的前端边缘位置为倾斜状结构;所述限位件的底端通过弹簧与嵌入头的内部相连接,并且限位件的外端为弧形。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前端内部设有放置仓,且放置仓的内部两侧设有矩形板状结构的承接板,且承接板的内部两侧通过转轴安装有滑轮,并且放置仓的前方通过连接轴安装有密封板。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上方设有矩形结构的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压制底件,并且主体的上方两侧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有顶端为楔形结构的导流边。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且限位槽设在主体的前端靠上位置,并且限位槽的底部设有均匀排列楔形结构的限位齿。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为矩形结构,且移动板的前端边缘位置设有矩形内部中空结构调节件,并且内缩件的顶端嵌入安装在调节件的内部,再者内缩件的顶端通过弹簧与调节件的内部顶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升件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且上升件的右侧为倾斜状结构,并且上升件的顶端内部通过转轴安装有圆形板状结构的接触件。进一步的,所述移动件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且移动件的两侧设有受力齿,且移动件的前后两端上方设有受力板,并且移动件的底部设有T形结构的固定槽,再者固定槽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半圆形结构的固定孔。进一步的,所述压制件为矩形板状结构,且压制件的底部设有压制图形,并且压制件的上方设有T形结构的嵌入头,再者嵌入头的底部两侧中间位置内部安装有限位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装置中,设置了移动板与压制件,此处的移动板是用来带动挡板进行移动的,使得在对较长的建筑板材进行压制的时候,可以通过人力控制挡板移动来控制建筑板材压制的位置,使得建筑板材可以按照需求进行压制,而调节件则是用来被操作人员用手握住的,从而通过人力控制移动板带动挡板进行移动,使得挡板可以处于不同的位置,而内缩件则是用来与限位齿进行接触的,使得内缩件可以带动调节件以及移动板处于需要的位置,而当需要解除移动板的限位的时候,可以通过人力握住调节件与内缩件,使得内缩件缩入到调节件的内部,从而解除对移动板的限位,而接触轮则是用来与主体的内部底端与侧壁进行接触的,使得移动板在移动的时候可以流畅的进行移动,而挡板则是用来与建筑板材进行接触的,挡板的内侧设有缓冲垫,是为了防止建筑板材冲击到挡板,从而损坏到挡板;而此处的压制件则是用来对建筑板材进行压塑的,使得板材可以被加工成需要的形状,从而便于使用,而压制件上方T形结构的嵌入头则是用来嵌入安装在固定槽的内部的,使得压制件可以根据需求自由的进行更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与增压本装置压塑的多样性,嵌入头采用T形结构,是为了使得压制件可以流畅的进行移动安装,且安装之后在上下移动的时候不会轻易的脱落,而限位件则是在嵌入头嵌入之后,限位件插入到固定孔的内部的,使得嵌入头可以被进一步的进行固定,而限位件的顶端为弧形结构,是为了使得嵌入头在插入与取出的时候更加的便捷快速,而固定的时候则会更加的稳固,从而解决了在使用的时候,不便于根据需求便捷的更换压塑模具,功能性差,限制了压塑机使用压塑的多样性,且现有的建筑板材压塑机调节建筑板材压塑位置的结构不够完善,不便于根据需求调节板材需要压塑的位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由图1引出的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由图1引出的B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上件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上升件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移动板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压制件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主体;101、嵌入槽;102、放置仓;103、承接板;104、滑轮;105、安装槽;106、导流边;107、密封板;2、限位槽;201、限位齿;3、移动板;3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塑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一环保压塑装置来实现,其特征在于:该压塑控制方法包括:主体(1),嵌入槽(101),放置仓(102),承接板(103),滑轮(104),安装槽(105),导流边(106),密封板(107),限位槽(2),限位齿(201),移动板(3),调节件(301),内缩件(302),接触轮(303),挡板(304),上升件(4),接触件(401),支撑弹簧(402),上件(5),支撑件(501),电机(502),齿轮(503),移动件(6),受力齿(601),受力板(602),固定槽(603),固定孔(604),压制件(7),嵌入头(701)和限位件(702);所述主体(1)为矩形结构,且主体(1)的两侧通过固定板和螺栓与地面相连接,并且主体(1)的上方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矩形结构的嵌入槽(101);所述移动板(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顶端,且移动板(3)的右侧通过推动弹簧与主体(1)的内部相连接,并且移动板(3)的底部与右侧通过连接件与转轴安装有接触轮(303),再者接触轮(303)的外侧与主体(1)的内部与侧壁相连接;所述上升件(4)的底端与支撑弹簧(402)的底部相连接,且支撑弹簧(402)的底部与嵌入槽(101)的内部相连接,并且上升件(4)嵌入安装在嵌入槽(101)的内部;所述上件(5)为矩形内部中空结构,且上件(5)的底部设有进入槽,且上件(5)的两侧通过矩形板状结构的支撑件(501)与主体(1)的上方两侧相连接,并且上件(5)的内部两侧通过连接件安装有电机(502),再者电机(502)的前端通过传动轴安装有齿轮(503);所述移动件(6)安装在上件(5)的内部,且受力齿(601)与齿轮(503)的外侧相接触,并且受力板(602)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与上件(5)的内部底端相连接,再者固定槽(603)的前端边缘位置为倾斜状结构;所述限位件(702)的底端通过弹簧与嵌入头(701)的内部相连接,并且限位件(702)的外端为弧形;/n所述主体(1)的上方设有矩形结构的安装槽(105),且安装槽(105)的内部安装有压制底件,并且主体(1)的上方两侧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有顶端为楔形结构的导流边(106);/n所述限位槽(2)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且限位槽(2)设在主体(1)的前端靠上位置,并且限位槽(2)的底部设有均匀排列楔形结构的限位齿(201);/n所述移动板(3)为矩形结构,且移动板(3)的前端边缘位置设有矩形内部中空结构调节件(301),并且内缩件(302)的顶端嵌入安装在调节件(301)的内部,再者内缩件(302)的顶端通过弹簧与调节件(301)的内部顶端相连接;/n所述移动件(6)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且移动件(6)的两侧设有受力齿(601),且移动件(6)的前后两端上方设有受力板(602),并且移动件(6)的底部设有T形结构的固定槽(603),再者固定槽(603)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半圆形结构的固定孔(604);/n所述压制件(7)为矩形板状结构,且压制件(7)的底部设有压制图形,并且压制件(7)的上方设有T形结构的嵌入头(701),再者嵌入头(701)的底部两侧中间位置内部安装有限位件(702);/n所述压塑方法包括:/n(1)首先通过人力打开密封板107,然后通过人力将需要使用的压制件 7与压制下件从承接板103的内部取出;/n(2)然后通过人力使用压制下件从上升件4 的侧边插入到上升件4上方的安装槽105的内部,然后通过人力控制压制件7, 使得嵌入头701插入到固定槽603的内部,使得限位件702插入到固定孔604 的内部,然后通过人力将需要压制的建筑板材放置到压制下件的上方;/n(3)然后通过人力握住调节件301与内缩件302,使得内缩件302缩入到调节件301的内部, 然后控制移动板3进行移动,使得挡板304处于适当的位置,然后推动建筑板材与挡板304进行接触,使得建筑板材适当的位置被压塑,压制成需要使用的 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塑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一环保压塑装置来实现,其特征在于:该压塑控制方法包括:主体(1),嵌入槽(101),放置仓(102),承接板(103),滑轮(104),安装槽(105),导流边(106),密封板(107),限位槽(2),限位齿(201),移动板(3),调节件(301),内缩件(302),接触轮(303),挡板(304),上升件(4),接触件(401),支撑弹簧(402),上件(5),支撑件(501),电机(502),齿轮(503),移动件(6),受力齿(601),受力板(602),固定槽(603),固定孔(604),压制件(7),嵌入头(701)和限位件(702);所述主体(1)为矩形结构,且主体(1)的两侧通过固定板和螺栓与地面相连接,并且主体(1)的上方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矩形结构的嵌入槽(101);所述移动板(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顶端,且移动板(3)的右侧通过推动弹簧与主体(1)的内部相连接,并且移动板(3)的底部与右侧通过连接件与转轴安装有接触轮(303),再者接触轮(303)的外侧与主体(1)的内部与侧壁相连接;所述上升件(4)的底端与支撑弹簧(402)的底部相连接,且支撑弹簧(402)的底部与嵌入槽(101)的内部相连接,并且上升件(4)嵌入安装在嵌入槽(101)的内部;所述上件(5)为矩形内部中空结构,且上件(5)的底部设有进入槽,且上件(5)的两侧通过矩形板状结构的支撑件(501)与主体(1)的上方两侧相连接,并且上件(5)的内部两侧通过连接件安装有电机(502),再者电机(502)的前端通过传动轴安装有齿轮(503);所述移动件(6)安装在上件(5)的内部,且受力齿(601)与齿轮(503)的外侧相接触,并且受力板(602)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与上件(5)的内部底端相连接,再者固定槽(603)的前端边缘位置为倾斜状结构;所述限位件(702)的底端通过弹簧与嵌入头(701)的内部相连接,并且限位件(702)的外端为弧形;
所述主体(1)的上方设有矩形结构的安装槽(105),且安装槽(105)的内部安装有压制底件,并且主体(1)的上方两侧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有顶端为楔形结构的导流边(106);
所述限位槽(2)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且限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祖超
申请(专利权)人:张祖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