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塑控制方法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5月3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0460845.1,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建筑板材的环保压塑装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板材压塑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建筑板材的环保压塑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板材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压塑机对建筑板材进行压塑,从而使建筑板材形成需要的形状,便于使用;如申请号:201510253268.0的一种软质板材的塑形设备中,其公开内容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软质板材的塑形设备,属于板材加工领域,其包括侧部传送带、圆刀、圆刀转动轴、作业台面、顶部密封板及底部密封板,所述两侧的侧部传送带夹持软质板材向前运动,并对软质板材加压塑形,所述顶部密封板与作业台面组成上部密封空间,软质板材在上部密封空间中向前移动,所述作业台面与下密封板组成下部密封空间,经圆刀裁掉的软质板材材料被储存在下部密封空间中;所述设备可使软质板材厚度保持均匀一致,进而保证复合板材的厚度一致,且作业时无粉尘污染;基于上述专利技术检索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塑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一环保压塑装置来实现,其特征在于:该压塑控制方法包括:主体(1),嵌入槽(101),放置仓(102),承接板(103),滑轮(104),安装槽(105),导流边(106),密封板(107),限位槽(2),限位齿(201),移动板(3),调节件(301),内缩件(302),接触轮(303),挡板(304),上升件(4),接触件(401),支撑弹簧(402),上件(5),支撑件(501),电机(502),齿轮(503),移动件(6),受力齿(601),受力板(602),固定槽(603),固定孔(604),压制件(7),嵌入头(701)和限位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塑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一环保压塑装置来实现,其特征在于:该压塑控制方法包括:主体(1),嵌入槽(101),放置仓(102),承接板(103),滑轮(104),安装槽(105),导流边(106),密封板(107),限位槽(2),限位齿(201),移动板(3),调节件(301),内缩件(302),接触轮(303),挡板(304),上升件(4),接触件(401),支撑弹簧(402),上件(5),支撑件(501),电机(502),齿轮(503),移动件(6),受力齿(601),受力板(602),固定槽(603),固定孔(604),压制件(7),嵌入头(701)和限位件(702);所述主体(1)为矩形结构,且主体(1)的两侧通过固定板和螺栓与地面相连接,并且主体(1)的上方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矩形结构的嵌入槽(101);所述移动板(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顶端,且移动板(3)的右侧通过推动弹簧与主体(1)的内部相连接,并且移动板(3)的底部与右侧通过连接件与转轴安装有接触轮(303),再者接触轮(303)的外侧与主体(1)的内部与侧壁相连接;所述上升件(4)的底端与支撑弹簧(402)的底部相连接,且支撑弹簧(402)的底部与嵌入槽(101)的内部相连接,并且上升件(4)嵌入安装在嵌入槽(101)的内部;所述上件(5)为矩形内部中空结构,且上件(5)的底部设有进入槽,且上件(5)的两侧通过矩形板状结构的支撑件(501)与主体(1)的上方两侧相连接,并且上件(5)的内部两侧通过连接件安装有电机(502),再者电机(502)的前端通过传动轴安装有齿轮(503);所述移动件(6)安装在上件(5)的内部,且受力齿(601)与齿轮(503)的外侧相接触,并且受力板(602)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与上件(5)的内部底端相连接,再者固定槽(603)的前端边缘位置为倾斜状结构;所述限位件(702)的底端通过弹簧与嵌入头(701)的内部相连接,并且限位件(702)的外端为弧形;
所述主体(1)的上方设有矩形结构的安装槽(105),且安装槽(105)的内部安装有压制底件,并且主体(1)的上方两侧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有顶端为楔形结构的导流边(106);
所述限位槽(2)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且限位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