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华波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混凝土配料的快速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0119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配料的快速上料装置,包括底座、立柱、配料箱、连接柱、转动柱、驱动组件和出料组件,所述底座顶端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配料箱位于立柱左侧与底座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柱左侧与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左侧与转动柱转动连接;通过卷筒带着这一根导绳来回收放带着套块克服第二弹簧推杆往复运动,套块带着套杆往复运动,套杆在内管外壁往复滑动,使得混凝土配料从伸缩套管分散式洒落进配料箱中,该用于的快速上料装置将混凝土配料旋转式分散的投入配料箱中,因此不会出现混凝土各种配料单一的堆积在一起的现象,使得混凝土配料机的运行更加顺畅且混合时间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混凝土配料的快速上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具体为一种用于混凝土配料的快速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和石子等材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在制作混凝土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搅拌工作,传统的搅拌方式是由人工利用铁锹等工具进行搅拌这种搅拌方式无疑会耽误大量时间,并且配比难以把控,只适用于小型建筑使用,大型的建筑工程施工主要是使用混凝土配料机进行水泥等材料的混合,现有的混凝土配料机体积较大,现有的上料装置是传统式的通过传动带将混凝土配料定点的输送入混凝土配料机中,因此在混凝土配料机作业时需要先将这些集中一处的混凝土配料打乱再进行混合,使得混凝土配料机很难将这些混凝土配料混合均匀,并且混合需要大量的时间,这无疑和混凝土配料机的制造初衷不符,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均匀分散的用于混凝土配料的快速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均匀分散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混凝土配料的快速上料装置,包括底座、立柱、配料箱、连接柱、转动柱、驱动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混凝土配料的快速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00)、立柱(200)、配料箱(300)、连接柱(400)、转动柱(500)、驱动组件(600)和出料组件(7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顶端与立柱(200)固定连接,所述配料箱(300)位于立柱(200)左侧与底座(100)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柱(200)左侧与连接柱(40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400)左侧与转动柱(500)转动连接;/n所述转动柱(500)内壁与出料组件(700)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柱(400)底端与驱动组件(600)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凝土配料的快速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00)、立柱(200)、配料箱(300)、连接柱(400)、转动柱(500)、驱动组件(600)和出料组件(7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顶端与立柱(200)固定连接,所述配料箱(300)位于立柱(200)左侧与底座(100)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柱(200)左侧与连接柱(40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400)左侧与转动柱(500)转动连接;
所述转动柱(500)内壁与出料组件(700)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柱(400)底端与驱动组件(600)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配料的快速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00)由驱动柱(601)、斜套(602)、传动带(603)、锥形滚轮(604)、固定块(605)、第一弹簧推杆(606)、第一活动杆(607)、连接杆(608)和第二活动杆(609)组成,所述驱动柱(601)外壁与斜套(602)固定连接,所述斜套(602)外壁与传动带(603)活动连接,所述传动带(603)左侧与转动柱(500)外壁与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推杆(606)位于驱动柱(601)左侧与连接柱(400)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推杆(606)底端与固定块(60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605)顶端位于第一弹簧推杆(606)左侧与第一活动杆(60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607)左侧与连接杆(60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08)左侧与第二活动杆(609)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配料的快速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料组件(700)由驱动块(701)、第一蛟龙杆(702)、过料管(703)、滑柱(704)、传动齿带(705)、传动齿轮(706)、卷筒(707)、导块(708)、第一导绳(709)、第二导绳(710)、滚柱(711)、套块(712)、第二弹簧推杆(713)、内管(714)、第二蛟龙杆(715)、伸缩套管(716)、套杆(717)和储料腔(718)组成,所述驱动块(701)底端与转动柱(50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块(701)内壁底端与第一蛟龙杆(702)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蛟龙杆(702)底端与过料管(703)内壁底端转动连接,所述过料管(703)顶端与储料腔(718)固定连接,所述储料腔(718)开设在转动柱(500)内壁顶端,所述过料管(703)远离储料腔(718)的一端与内管(714)固定连接,所述内管(714)内壁与第二蛟龙杆(7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华波
申请(专利权)人:崔华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