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能量传导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导仪领域,尤指一种多功能能量传导仪。
技术介绍
能量传导仪是将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好转的设备,适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所。常见的物理因子包括"电、声、光、磁、水、压力等等。与药物治疗相对应,物理治疗相对比较安全,也环保。但是区别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的作用对某些疾病还是非常见效,比如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来改善人体脏器的功能或者改善人体局部组织的状态是非常见效的。现有传导仪结构比较简单,只能针对使用者某一部位进行理疗,使用不方便,而在实际的使用中经常需要多方位的理疗作业,这样使用者需要购置多种理疗设备,不仅占据过多空间且经济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能量传导仪,结构简单、实用方便、成本较低、理疗效果更好,能够达到良好的保健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能量传导仪,包括主体外壳以及设置在主体外壳内部的陶瓷片和配件板,所述陶瓷片固定在配件板前侧,所述配件板后侧分别固定有磁控管、远红外灯、线槽、电源和磁控管控制器,所述配件板前侧设有凹槽,所述陶瓷片固定在凹槽内,所述线槽固定在配件板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磁控管分别设置在配件板的上侧和下侧,所述远红外灯设置在配件板中间且位于上侧和下侧的磁控管之间,所述配件板中间设有透光孔,所述远红外灯贯穿透光孔发射红外线至主体外壳外,所述配件板后侧还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与配件板固定,并且位于远红外灯后侧,所述磁控管控制器和电源分别固定在固定板后侧。r>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外壳顶部设有面板组件、前侧设有防护组件、后侧设有后板组件,底部设有底板组件,所述面板组件表面设有操作显示板,所述防护组件表面设有超声波探头,所述后板组件设有与磁控管对应的通孔,所述底板组件底部一侧设有支撑柱,另一侧设有万向轮。进一步地,所述配件板凹槽的左右两侧还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抽风口朝向凹槽内部,出风口朝向凹槽外,所述主体外壳对应散热风扇的位置设有散热孔。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外壳前侧设有若干便于远红外灯发射红外线和陶瓷片辐射的开口。进一步地,所述配件板前侧还设有黑体辐射源,所述黑体辐射源包括一黑体辐射腔,该黑体辐射腔具有一内表面,所述黑体辐射腔的内表面设置多个碳纳米管,且该多个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基本垂直于所述黑体辐射腔的内表面。具体地,所述黑体辐射腔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区域设置有所述多个碳纳米管,所述黑体辐射腔的内表面的另一部分区域设置有黑色涂层。具体地,所述黑体辐射源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碳纳米管结构及间隔设置在该碳纳米管结构表面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碳纳米管结构包裹或缠绕在所述黑体辐射腔的外表面。具体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可以为陶瓷加热板。具体地,所述黑体辐射体为圆柱盘,该圆柱盘由铝合金或碳化硅材料组成。或者,所述陶瓷片上设有黑体辐射源,所述陶瓷片表面涂覆带有矿物元素的黑色涂层或所述陶瓷片内添加矿物元素,所述凹槽两侧还固定有磁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多功能能量传导仪能够将远红外射线、微波射线和热辐射波有效结合,三种射线不会相互干扰,并且互相弥补各种射线的不足,此外还结合超声波理疗;以上各种波长不同,功率大小各异,但是其功效基本相似,只是针对不同疾病,不同人群,不同体质进行光波理疗,使其血液加速循环,同时加速病灶部位的细胞新陈代谢,使新鲜细胞更有抗病能力,使人体得到康复,而且本专利技术理疗仪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本专利技术传导仪理疗效果能够提高3-5倍,且没任何副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爆炸图。图2是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另一立体图。图4是实施例一的爆炸图。图5是实施例二的爆炸图。附图标号说明:1.主体外壳;11.散热孔;12.开口;2.陶瓷片;3.配件板;31.磁控管;32.远红外灯;33.线槽;34.电源;35.磁控管控制器;36.透光孔;37.散热风扇;38.黑体辐射源;39.磁铁;4.面板组件;41.操作显示板;5.防护组件;51.超声波探头;6.后板组件;61.通孔;7.底板组件;71.支撑柱;72.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申请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多功能能量传导仪,包括主体外壳1以及设置在主体外壳1内部的陶瓷片2和配件板3,所述陶瓷片2固定在配件板3前侧,所述配件板3后侧分别固定有磁控管31、远红外灯32、线槽33、电源34和磁控管控制器35,所述配件板3前侧设有凹槽,所述陶瓷片2固定在凹槽内,所述线槽33固定在配件板3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磁控管31分别设置在配件板3的上侧和下侧,所述远红外灯32设置在配件板3中间且位于上侧和下侧的磁控管31之间,所述配件板3中间设有透光孔36,所述远红外灯32贯穿透光孔36发射红外线至主体外壳1外,所述配件板3后侧还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与配件板3固定,并且位于远红外灯32后侧,所述磁控管控制器35和电源34分别固定在固定板后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外壳1顶部设有面板组件4、前侧设有防护组件5、后侧设有后板组件6,底部设有底板组件7,所述面板组件4表面设有操作显示板41,所述防护组件5表面设有超声波探头51,所述后板组件6设有与磁控管31对应的通孔61,所述底板组件7底部一侧设有支撑柱71,另一侧设有万向轮72。其中,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显示板41进行操作控制整个设备,防护组件5利于保护用户的身体,防止射线直接照射人体,底部组件7设置支撑柱71和万向轮72不但能够平稳防止设备,还可以通过万向轮72便于移动设备。此外,所述配件板3凹槽的左右两侧还设有散热风扇37,所述散热风扇37抽风口朝向凹槽内部,出风口朝向凹槽外,所述主体外壳1对应散热风扇37的位置设有散热孔11。其中,所述主体外壳1前侧设有若干便于远红外灯32发射红外线、陶瓷片2辐射和黑体辐射源38的开口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件板3前侧还设有黑体辐射源38,所述黑体辐射源38包括一黑体辐射腔,该黑体辐射腔具有一内表面,所述黑体辐射腔的内表面设置多个碳纳米管,且该多个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基本垂直于所述黑体辐射腔的内表面。其中,所述黑体辐射腔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区域设置有所述多个碳纳米管,所述黑体辐射腔的内表面的另一部分区域设置有黑色涂层。其中,所述黑体辐射源包括加热装置,可对黑体辐射腔进行整体加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碳纳米管结构及间隔设置在该碳纳米管结构表面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碳纳米管结构包裹或缠绕在所述黑体辐射腔的外表面。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还可以为陶瓷加热板,受热更加均匀,提高黑体辐射源的温度稳定性和均匀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能量传导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外壳以及设置在主体外壳内部的陶瓷片和配件板,所述陶瓷片固定在配件板前侧,所述配件板后侧分别固定有磁控管、远红外灯、线槽、电源和磁控管控制器,所述配件板前侧设有凹槽,所述陶瓷片固定在凹槽内,所述线槽固定在配件板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磁控管分别设置在配件板的上侧和下侧,所述远红外灯设置在配件板中间且位于上侧和下侧的磁控管之间,所述配件板中间设有透光孔,所述远红外灯贯穿透光孔发射红外线至主体外壳外,所述配件板后侧还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与配件板固定,并且位于远红外灯后侧,所述磁控管控制器和电源分别固定在固定板后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能量传导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外壳以及设置在主体外壳内部的陶瓷片和配件板,所述陶瓷片固定在配件板前侧,所述配件板后侧分别固定有磁控管、远红外灯、线槽、电源和磁控管控制器,所述配件板前侧设有凹槽,所述陶瓷片固定在凹槽内,所述线槽固定在配件板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磁控管分别设置在配件板的上侧和下侧,所述远红外灯设置在配件板中间且位于上侧和下侧的磁控管之间,所述配件板中间设有透光孔,所述远红外灯贯穿透光孔发射红外线至主体外壳外,所述配件板后侧还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与配件板固定,并且位于远红外灯后侧,所述磁控管控制器和电源分别固定在固定板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能量传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顶部设有面板组件、前侧设有防护组件、后侧设有后板组件,底部设有底板组件,所述面板组件表面设有操作显示板,所述防护组件表面设有超声波探头,所述后板组件设有与磁控管对应的通孔,所述底板组件底部一侧设有支撑柱,另一侧设有万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能量传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件板凹槽的左右两侧还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抽风口朝向凹槽内部,出风口朝向凹槽外,所述主体外壳对应散热风扇的位置设有散热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能量传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前侧设有若干便于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磁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