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933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1 23:52
本申请提供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包括连接线、一对相互铰接并用于进入鼻腔实现治疗的治疗棒本体,通过将治疗棒本体插入鼻腔内,由于本申请中,治疗棒本体包括外侧面包裹有发热膜,则通过外接设备使得发热膜工作,通过热传导把治疗外壳加热,加快鼻腔内局部血液循环,血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增强,而且在本申请中可以在治疗外壳的表面涂覆有治疗药物,治疗药物在加热状态下也极易被鼻粘膜吸收,在恒温发热体的加热下药物产生温热效应,人体吸收快,感觉好,治疗效果更好。主控装置结构简单,整体体积小,用户可以将发热组件贴合在对应穴位中,可以实现热敷治疗效果;且发热组件可以作为暖手宝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指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
技术介绍
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鼻炎病因包括:病毒感染、鼻黏膜易感性等,病毒感染是其首要病因,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已知有100多种病毒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及黏液和副黏液病毒等,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是经过呼吸道吸入,其次是通过被污染体或食物进入机体,易感性的产生源于抗原物质的经常刺激,但其易感程度则视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和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上述细胞数量不仅高于正常人,且有较强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现有的鼻炎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1、雾化吸入给药、口服药物治疗,缺点:容易复发,副作用大,费用高;2、手术治疗,缺点:病人痛苦,费用高,半年到两年后可能复发;而且现有的雾化吸入给药方式,其药物有一部分会停留在嘴唇或鼻头位置,并不是直接进入鼻腔,导致治疗效果下降;而且药物从鼻孔进入至鼻腔内需要经过一段距离,由于药物的温度会随着流通过程中下降,则也会导致治疗效果下降。而且现有的雾化吸入鼻子治疗仪其主机体积较大,不能做到随手携带,则对使用环境具有较大受限性;而且现在的雾化吸入鼻子治疗仪的主机的功能单一,不能满足患者的其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直接直达鼻腔内实现治疗,且实现恒温发热,保证治疗效果,同时其结构简单,整体体积小;用户可以直接将其装入口袋或背包内,携带方便,同时可以实现热敷治疗效果;并可以作暖手宝的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包括主控装置、与主控装置电性连接的治疗棒组件,所述主控装置包括主机壳体、内设在主机壳体内的控制主板、内置在主机壳体内的电池单元、设置在主机壳体表面的显示屏、设置在主机壳体一侧的数据连接头、设置在主机壳体表面的操作按键、设置在主机壳体背面的发热组件,其中所述电池单元与控制主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主板分别与显示屏、数据连接头、操作按键、发热组件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治疗棒组件包括连接线、一对相互铰接并用于进入鼻腔实现治疗的治疗棒本体,其中每个治疗棒本体内设置有发热膜,且两个治疗棒本体通过两个铰接件相互铰接;其中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数据输出端,且连接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数据输入连接头,其中连接线的数据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治疗棒本体内的发热膜电性连接,连接线的另一端通过数据输入连接头与数据连接头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每个治疗棒本体均包括治疗外壳、铰接件、磁粒、基体柱体,且所述发热膜包裹在基体柱体的外侧面;其中所述治疗外壳内设置有延其轴向延伸的放置槽,且所述治疗外壳的一端设置有与放置槽连通的开孔,所述磁粒、基体柱体依次沿开孔进入并插接在放置槽内,且所述基体柱体顶止在磁粒的底面;所述铰接件套接在治疗外壳靠近有开孔的一端;其中连接线的数据输出端分别与相应基体柱体上的发热膜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发热膜包括第一发热片,所述第一发热片上设置有第一石墨烯以及与第一石墨烯电性连接的第一铺铜电路,且所述第一发热片上还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铺铜电路连接的第一引线焊盘,其中连接线的数据输出端包括若干个与第一引线焊盘对应的连接端子,其中若干个连接端子穿过铰接件并分别与第一引线焊盘焊接;且所述第一发热片上还设置有第一温感器,所述第一温感器与第一铺铜电路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铰接件包括套设在治疗外壳靠近开孔的一端的铰接套件,铰接套件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与治疗外壳轴向平行的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互平行对称,其中第一连接板的外侧面设置有凸块,第二连接板的内侧面设置有与凸块相对应的插接孔;其中一治疗棒本体的第一连接板通过凸块与另外一治疗棒本体的第二连接板的插接孔配装,其中一治疗棒本体的第二连接板通过插接孔与另外一治疗棒本体的第一连接板的凸块配装;所述铰接件还包括U形弹力夹,两个铰接件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放置U形弹力夹的弹力槽,所述U形弹力夹卡设在弹力槽,且U形弹力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铰接套件的外侧壁贴紧。进一步,所述主机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面壳以及底壳,其中操作按键设置在面壳的表面,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壳的表面,且所述底壳的表面延其长度方向分布有若干个斜纹防滑槽。进一步,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装配在底壳表面的传热片以及位于在底壳背面并与传热片贴合的主机加热膜,其中所述主机加热膜包括第二发热片,其中第二发热片的靠近传热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石墨烯以及与第二石墨烯电性连接的第二铺铜电路,且所述第二发热片靠近传热片的一侧还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二铺铜电路连接的第二引线焊盘,控制主板通过导线与若干个第二引线焊盘焊接,且所述第二发热片上还设置有第二温感器,所述第二温感器与第二铺铜电路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面壳背面的边缘处一体成型有一圈第一侧边,且所述第一侧边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外卡扣,所述底壳背面的边缘处一体成型有一圈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的内壁设置有与外卡扣对应的卡槽,其中所述面壳扣接在底壳上,且面壳第一侧边上的外卡扣与所述底壳第二侧边的卡槽扣接。进一步,所述第一侧边的内壁还设置有若干个内卡扣,所述控制主板通过内卡扣扣接在面壳的背面;且所述显示屏设置在面壳与控制主板之间,且面壳对应显示屏的位置为单向透光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一侧边开设有供数据连接头放置的第一连接开孔,所述底壳第二侧边开设有与连接开孔对齐的第二连接开孔,所述控制主板通过内卡扣扣接在面壳的背面,且所述数据连接头依次穿过在第一连接开孔、第二连接开孔。进一步,所述面壳的背面还设在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挡板,所述两个挡板分别与面壳的第一侧边以及面壳的背面围成用于放置操作按键的按键放置槽,且所述按键放置槽开设有按键放置孔,所述操作按键放置在按键放置槽内并卡设在按键放置孔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治疗时,通过将治疗棒本体插入鼻腔内,并通过主控装置上的操作按键可以调整对应的参数(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等),且主控装置内的控制主板控制治疗棒本体的发热膜工作发热,加快鼻腔内局部血液循环,血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增强,而且在本申请中可以在治疗棒本体的表面涂覆有治疗药物,治疗药物在加热状态下也极易被鼻粘膜吸收,在恒温发热体的加热下药物产生温热效应,人体吸收快,感觉好,治疗效果更好。而且使用本申请鼻子治疗仪,无须口服药物,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2.本申请的主控装置结构简单,整体体积小;用户可以直接将其装入口袋或背包内,携带方便;而且所述面壳的表面设置有操作按键,且所述操作按键与控制主板电性连接,通过本申请的主控装置与对应的治疗配件连接,同时通过操作按键调整对应参数,而且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对应参数数据;同时所述底壳的表面设置有与控制主板电性连接的发热组件,用户可以将发热组件贴合在对应穴位中,可以实现热敷治疗效果;且发热组件可以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装置、与主控装置电性连接的治疗棒组件,所述主控装置包括主机壳体、内设在主机壳体内的控制主板、内置在主机壳体内的电池单元、设置在主机壳体表面的显示屏、设置在主机壳体一侧的数据连接头、设置在主机壳体表面的操作按键、设置在主机壳体背面的发热组件,其中所述电池单元与控制主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主板分别与显示屏、数据连接头、操作按键、发热组件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治疗棒组件包括连接线、一对相互铰接并用于进入鼻腔实现治疗的治疗棒本体,其中每个治疗棒本体内设置有发热膜,且两个治疗棒本体通过两个铰接件相互铰接;其中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数据输出端,且连接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数据输入连接头,其中连接线的数据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治疗棒本体内的发热膜电性连接,连接线的另一端通过数据输入连接头与数据连接头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装置、与主控装置电性连接的治疗棒组件,所述主控装置包括主机壳体、内设在主机壳体内的控制主板、内置在主机壳体内的电池单元、设置在主机壳体表面的显示屏、设置在主机壳体一侧的数据连接头、设置在主机壳体表面的操作按键、设置在主机壳体背面的发热组件,其中所述电池单元与控制主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主板分别与显示屏、数据连接头、操作按键、发热组件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治疗棒组件包括连接线、一对相互铰接并用于进入鼻腔实现治疗的治疗棒本体,其中每个治疗棒本体内设置有发热膜,且两个治疗棒本体通过两个铰接件相互铰接;其中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数据输出端,且连接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数据输入连接头,其中连接线的数据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治疗棒本体内的发热膜电性连接,连接线的另一端通过数据输入连接头与数据连接头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治疗棒本体均包括治疗外壳、铰接件、磁粒、基体柱体,且所述发热膜包裹在基体柱体的外侧面;其中所述治疗外壳内设置有延其轴向延伸的放置槽,且所述治疗外壳的一端设置有与放置槽连通的开孔,所述磁粒、基体柱体依次沿开孔进入并插接在放置槽内,且所述基体柱体顶止在磁粒的底面;所述铰接件套接在治疗外壳靠近有开孔的一端;其中连接线的数据输出端分别与相应基体柱体上的发热膜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膜包括第一发热片,所述第一发热片上设置有第一石墨烯以及与第一石墨烯电性连接的第一铺铜电路,且所述第一发热片上还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铺铜电路连接的第一引线焊盘,其中连接线的数据输出端包括若干个与第一引线焊盘对应的连接端子,其中若干个连接端子穿过铰接件并分别与第一引线焊盘焊接;且所述第一发热片上还设置有第一温感器,所述第一温感器与第一铺铜电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学鼻子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件包括套设在治疗外壳靠近开孔的一端的铰接套件,铰接套件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与治疗外壳轴向平行的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互平行对称,其中第一连接板的外侧面设置有凸块,第二连接板的内侧面设置有与凸块相对应的插接孔;其中一治疗棒本体的第一连接板通过凸块与另外一治疗棒本体的第二连接板的插接孔配装,其中一治疗棒本体的第二连接板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磁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