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85933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医疗领域,由如下配比的组分组成:人参5%‑15%,五灵脂5%‑15%,鸡矢藤20%‑40%,干姜15%‑30%,贯众15%‑30%,甘草5%‑15%,经称取、制液、一次发酵、过滤、二次发酵、制膏和制颗粒步骤制成,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可以可以有效的疏通肝脏郁结气血,健脾益气,调节脏腑气血,可以有效的治疗肝脏炎症,有效的缓解慢性乙型肝炎症状,激活免疫系统对病毒进行清除,从而起到对慢性乙型肝炎良好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肝部病变包括病毒引起的肝炎、肝癌、肝硬化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病症。其中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慢性乙型肝炎现代医学多主张抗病毒治疗,但是近几年的抗病毒治疗却发现有很多问题,尤其是病毒变异和耐药问题难以解决,同时也有很多患者缺乏抗病毒治疗条件。中医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尤其在改善症状和恢复肝功能方面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较小。中医药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是疫毒侵袭肝脏,导致肝脏气血瘀滞,脉络瘀阻,疏泄失职进而影响脾脏功能,出现脾失运化的症状。临床多见胸胁胀痛、口苦,烦满、腹胀便溏、神疲肢倦、精神抑郁、胸闷太息、性情急躁等。肝郁脾虚是慢性乙肝的重要病机,其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发生广泛,临床极为常见,几乎所有的病理都出现了肝郁脾虚的症候,有的贯穿病程始终。治疗慢性乙型肝宜疏肝解郁,健脾益气,理气活血以调节脏腑气血功能,同时佐以清利湿热以祛邪。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本技术方案有效的疏肝解郁,清利湿热,健脾益气,理气活血以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从而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疗。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配方,由如下配比的组分组成:人参5%-15%,五灵脂5%-15%,鸡矢藤20%-40%,干姜15%-30%,贯众15%-30%,甘草5%-15%。优选的,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配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按重量配比计量称取对应重量的中药药材;S2.制液:将S1中称取的中药药材粉碎成中号粉,使用90℃开水浸振60-90分钟得到药渣混合液;S3.一次发酵:将S2中得到的药渣混合液自放降温至30℃左右加入菌种,将加入菌种的药渣混合液输入到发酵器皿中控温25-35℃静置发酵30天;S4.过滤:对S3中进行发酵后的药渣混合液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药渣得到药液;S5.二次发酵:向S4中得到的药液中以1:10的比例加入菌种,进行控温25-35℃静置发酵30天;S6.制膏:对S5中进行二次发酵得到的药液进行过滤后使用70℃以下风干机去除水分形成黏糊浸膏;S7.制颗粒:向S6中得到的黏糊浸膏中按比例加入辅料制成颗粒状,使用铝塑包装备用。优选的,所述S3和S5中加入的菌种为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中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中各组分的药理作用如下: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肾助阳、补血养血、安神益智,归脾、肺经;五灵脂:本品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和飞鼠等的干燥粪便。《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可治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肝疟发寒热,反胃,消渴及痰涎挟血成窠,归肝、脾经;鸡矢藤:具有祛风利湿,止痛解毒,消食化积,活血消肿之功效,归心、肝、脾、肾经;干姜: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归脾、胃、肾、心、肺经;贯众:具有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归肝、胃经;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归心、肺、脾、胃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和治疗用药的基本原则,在丰富的中药中筛选而出的对主归肝、脾二经的药材,根据中医传统理论中的“君臣佐和”进行成分配比,五灵脂、鸡矢藤、贯众可以疏肝解郁,对肝脏大有补益,人参、干姜、甘草可以健脾益气,理气活血,两相作用可以调节肺腑气血,同时达到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的治疗因疫毒侵袭肝脏,肝脏气血瘀滞,脉络瘀阻,疏泄失职进而影响脾脏功能,出现脾失运化,所导致的胸胁胀痛、口苦,烦满、腹胀便溏、神疲肢倦、精神抑郁、胸闷太息、性情急躁等慢性乙型肝炎症状,同时激发人体免疫功能对病毒进行清除,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制备方法中采用微生物活性菌发酵技术代替传统的煎、熬以及生药材粉碎制药的方法,能够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大分子变成小分子,使得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可迅速被人体充分吸收进而达到减少药量,降低副作用的效果,同时将药材制成颗粒状相较于原药材方便携带,服用时只需用水化开,十分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配方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法基于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的具体中药组分以及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下面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中固本抗衰丸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实施例一: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配方,由如下配比的组分组成:人参10%,五灵脂10%,鸡矢藤30%,干姜20%,贯众20%,甘草10%。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按重量配比计量称取对应重量的中药药材;S2.制液:将S1中称取的中药药材粉碎成中号粉,使用90℃开水浸振90分钟得到药渣混合液;S3.一次发酵:将S2中得到的药渣混合液自放降温至30℃左右加入乳酸菌或双歧杆菌,将加入菌种的药渣混合液输入到发酵器皿中控温30℃静置发酵30天;S4.过滤:对S3中进行发酵后的药渣混合液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药渣得到药液;S5.二次发酵:向S4中得到的药液中以1:10的比例加入乳酸菌或双歧杆菌,进行控温25-35℃静置发酵30天;S6.制膏:对S5中进行二次发酵得到的药液进行过滤后使用70℃以下风干机去除水分形成黏糊浸膏;S7.制颗粒:向S6中得到的黏糊浸膏中按比例加入辅料制成颗粒状,使用铝塑包装备用。具体使用案例:张某,男,18岁,信阳市平桥区,高考时体检发现患有乙肝,随后进一步检查发现血胆红素25μmol/L,转氨酶83U/L,在接受治疗时精神状态不佳,出现胸胁胀痛、口苦,烦满、胸闷太息等症状,在使用本实施例所制备的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三月后,经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李某,女,30岁,自贡市大安区,诊断为患有乙肝,乙肝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报告显示其HBV-DNA值为8.3拷贝/m,在使用本实施例所制备的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六月后,定期检查报告显示其HBV-DNA值降至7.1拷贝/m。实施例二: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配方,由如下配比的组分组成:人参20%,五灵脂15%,鸡矢藤20%,干姜15%,贯众10%,甘草20%。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按重量配比计量称取对应重量的中药药材;S2.制液:将S1中称取的中药药材粉碎成中号粉,使用90℃开水浸振90分钟得到药渣混合液;S3.一次发酵:将S2中得到的药渣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配方,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配比的组分组成:/n人参5%-15%,五灵脂5%-15%,鸡矢藤20%-40%,干姜15%-30%,贯众15%-30%,甘草5%-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配方,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配比的组分组成:
人参5%-15%,五灵脂5%-15%,鸡矢藤20%-40%,干姜15%-30%,贯众15%-30%,甘草5%-15%。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配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按重量配比计量称取对应重量的中药药材;
S2.制液:将S1中称取的中药药材粉碎成中号粉,使用90℃开水浸振60-120分钟得到药渣混合液;
S3.一次发酵:将S2中得到的药渣混合液自放降温至30℃左右加入菌种,将加入菌种的药渣混合液输入到发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亢荣华张春慧亢婉玉亢婉灵亢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科爱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