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化痰用消瘰养阴的消结丸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6865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化痰用消瘰养阴的消结丸及制备方法,涉及中药制备领域,其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制成:30~35份玄参、20~26份煅牡蛎、20~23份贝母、15~18份加海藻、15~19份白芥子;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组合物中的各组分与水混合后进行煎煮,煎煮100min;步骤二:将得到的药液过滤,滤去药渣,得到纯净的药液;步骤三:将药液进行蒸发,直至药液完全蒸发成药粉;步骤四:在药粉中混入蜂蜜,药粉与蜂蜜的比例是10:3,将药粉与蜂蜜混合搅匀;步骤五:将药粉与蜂蜜粘合成为0.5—1mm大小的丸状物质,并在此基础上增大而形成药丸。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该消结丸,消瘰养阴,化痰软坚见效快,兼而能有效治疗瘰疠痰核,且毒副作用小。且毒副作用小。且毒副作用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化痰用消瘰养阴的消结丸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中医内科化痰用消瘰养阴的消结丸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瘰疬痰核是中医病名。西医是好发于颈部淋巴结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多与情绪及饮食有关。好发于颈部及耳后,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无疼痛感,可逐渐增大,并可串生,溃破后脓液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常常是一处愈合,另一处又出现溃破,日久可形成窦道。多见于现代医学的颈部淋巴结结核。痰核指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多由湿痰流聚而成,结块多少不一,不红不肿,不硬不痛,用手触摸,如同果核状软滑而能移动,一般不会化脓溃破。痰核大多生于颈、项、下颔部,亦可见于四肢,肩背。生于身体上部的多兼风热,生于身体下部的多兼湿热。
[0003]目前少有毒副作用小,消瘰养阴,化痰软坚见效快,能有效治疗瘰疠痰核的药物。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中医内科化痰用消瘰养阴的消结丸及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中医内科化痰用消瘰养阴的消结丸及制备方法,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少有毒副作用小,消瘰养阴,化痰软坚见效快,能有效治疗瘰疠痰核的药物的问题。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中医内科化痰用消瘰养阴的消结丸,其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制成:30~35份玄参、20~26份煅牡蛎、20~23份贝母、15~18份加海藻、15~19份白芥子。
[0007]优选的,所述消结丸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制成:31~34份玄参、22~24份煅牡蛎、21~23份贝母、16~18份加海藻、16~18份白芥子。
[0008]优选的,所述消结丸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制成:33份玄参、23份煅牡蛎、22份贝母、17份加海藻、17份白芥子。
[0009]一种基于中医内科化痰用消瘰养阴的消结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步骤一:将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痰用消瘰养阴的组合物中的各组分与水混合后进行煎煮,煎煮100min;
[0011]步骤二:将得到的药液过滤,滤去药渣,得到纯净的药液;
[0012]步骤三:将药液进行蒸发,直至药液完全蒸发成药粉;
[0013]步骤四:在药粉中混入蜂蜜,药粉与蜂蜜的比例是10:3,将药粉与蜂蜜混合搅匀;
[0014]步骤五:将药粉与蜂蜜粘合成为0.5—1mm大小的丸状物质,并在此基础上层层增大而形成药丸。
[0015]优选的,所述药丸用于治疗消瘰养阴、化痰软坚以及瘰疠痰核。
[0016]优选的,所述药丸可以口服,或者捣碎溶于水饮。
[0017]优选的,所述药丸可应用于慢性淋巴结肿大的治疗。
[0018]本方以玄参、煅牡蛎、贝母、加海藻和白芥子为原料,用于消瘰养阴、化痰软坚主治瘰疠痰核。
[0019]玄参,甘、苦、咸,微寒,归脾、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0020]煅牡蛎,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重镇安神,软坚散结,煅牡蛎的应用:滑脱诸证(自汗,盗汗,尿频,带下,崩漏,遗精等),胃痛泛酸,心神不安,失眠,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加强敛汗固表的作用煅牡蛎可与黄芪,麻黄根,浮小麦相配伍;与防风,白术相配伍有固涩止汗,疏风解表的功效。
[0021]贝母,许多贝母属植物传统上被用作草药,在日本、土耳其、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地区属于民间医药。
[0022]加海藻,海藻的亲糖蛋白不但可以凝集红血球、肿瘤细胞、淋巴球、酵母、海洋细菌及单细胞蓝绿藻,也能促进小老鼠及人体淋巴球分裂作用;一些红藻如盾果藻、龙须菜、红翎菜及旋花藻的亲糖蛋白便具有这种作用;海藻亲糖蛋白能激活淋巴细胞,因而和免疫机能有密切关联。
[0023]白芥子,呈类圆球形,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具细微的网纹,一端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种仁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辛辣;可以温肺豁痰利气,乳腺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内科化痰用消瘰养阴的消结丸,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5]通过该种配方配制出的消结丸毒副作用小,消瘰养阴,化痰软坚见效快,兼而能有效治疗瘰疠痰核,常见的慢性淋巴结肿大、一些皮肤肿瘤等均归为痰,在治疗上可以用该消结丸进行治疗,使硬结肿物变软或消退,方中玄参可以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煅牡蛎可以制酸止痛、重镇安神、软坚散结,白芥子可以化解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多种药物混合,协同作用,增强了消瘰养阴,化痰软坚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28]实施例一
[0029]一种中医内科化痰用消瘰养阴的消结丸,其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制成:30份玄参、20份煅牡蛎、20份贝母、15份加海藻、15份白芥子。
[0030]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0031]步骤一:将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痰用消瘰养阴的组合物中的各组分与水混合后进行煎煮,煎煮100min;
[0032]步骤二:将得到的药液过滤,滤去药渣,得到纯净的药液;
[0033]步骤三:将药液进行蒸发,直至药液完全蒸发成药粉;
[0034]步骤四:在药粉中混入蜂蜜,药粉与蜂蜜的比例是10:3,将药粉与蜂蜜混合搅匀;
[0035]步骤五:将药粉与蜂蜜粘合成为0.5—1mm大小的丸状物质,并在此基础上层层增大而形成药丸。
[0036]实施例二
[0037]一种中医内科化痰用消瘰养阴的消结丸,其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制成:34份玄参、24份煅牡蛎、23份贝母、18份加海藻、18份白芥子。
[0038]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0039]步骤一:将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痰用消瘰养阴的组合物中的各组分与水混合后进行煎煮,煎煮100min;
[0040]步骤二:将得到的药液过滤,滤去药渣,得到纯净的药液;
[0041]步骤三:将药液进行蒸发,直至药液完全蒸发成药粉;
[0042]步骤四:在药粉中混入蜂蜜,药粉与蜂蜜的比例是10:3,将药粉与蜂蜜混合搅匀;
[0043]步骤五:将药粉与蜂蜜粘合成为0.5—1mm大小的丸状物质,并在此基础上层层增大而形成药丸。
[0044]实施例三
[0045]一种中医内科化痰用消瘰养阴的消结丸,其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化痰用消瘰养阴的消结丸,其特征在于,其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制成:30~35份玄参、20~26份煅牡蛎、20~23份贝母、15~18份加海藻、15~19份白芥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化痰用消瘰养阴的消结丸,其特征在于:所述消结丸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制成:31~34份玄参、22~24份煅牡蛎、21~23份贝母、16~18份加海藻、16~18份白芥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化痰用消瘰养阴的消结丸,其特征在于:所述消结丸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制成:33份玄参、23份煅牡蛎、22份贝母、17份加海藻、17份白芥子。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医内科化痰用消瘰养阴的消结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慧亢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科爱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