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铜离子掺杂聚多巴胺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5929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铜离子掺杂聚多巴胺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其中,微针贴片,包括基底和附着于基底之上的微针针头,所述微针针头为核壳结构,包括疏水性内核和覆盖于疏水性内核之外的水溶性外壳,水溶性外壳含有铜离子掺杂聚多巴胺。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微针阵列的良好透皮性和铜离子掺杂聚多巴胺的光热效应及活性氧介导产生毒性的自由羟基,用来抑制皮肤浅表肿瘤生长,不仅满足涂层微针所具有的优势,另外填补了涂层微针的不足之处,具有可快速精准释放药物的优势,克服了现有涂层微针阵列浸涂或喷涂过程中需要对微针针体材料氧等离子体处理或药物中添加粘度增强剂或表面活性剂的辅助手段,可避免引发皮肤炎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载铜离子掺杂聚多巴胺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铜离子掺杂聚多巴胺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新兴起的微针透皮给药体系可有效避免胃酸极端pH、消化酶降解、肠蠕动清除和肠上皮载运等多重载运屏障,尤其对大分子药物的传递具有独特优。微针作为生物医药领域里的一种新型的微创透皮给药工具,以其微创无痛、安全高效、便于使用等优势在透皮给药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涂层微针可以迅速释放针体外层所涂覆的药物的微针阵列。尽管涂层微针表面积小,导致其负载药物量受限,但在一些应用领域涂层微针由于药效发挥时间相对较快表现出独特的优势。例如,在过敏性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链霉素、结核苗素、破伤风抗毒素、盐酸普鲁卡因、细胞色素等)的使用之前,需进行皮试。目前诊断药物过敏主要采用皮内注射和快速皮试仪,这类方法存在诸多缺点,如诊断正确率较低(约30-50%)、皮下注射疼痛、注射量不易掌握、每次使用前需要临时配置试剂等,因此使用起来既不方便又不安全,而负载药物的涂层微针则可完美解决上述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铜离子掺杂聚多巴胺的微针贴片,包括基底和附着于基底之上的微针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针头为核壳结构,包括疏水性内核和覆盖于疏水性内核之外的水溶性外壳,水溶性外壳含有铜离子掺杂聚多巴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铜离子掺杂聚多巴胺的微针贴片,包括基底和附着于基底之上的微针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针头为核壳结构,包括疏水性内核和覆盖于疏水性内核之外的水溶性外壳,水溶性外壳含有铜离子掺杂聚多巴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外壳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水凝胶与铜离子掺杂聚多巴胺的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离子掺杂聚多巴胺的粒径为80~12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内核为聚己内酯,分子量为2000~100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水凝胶,分子量为5000~20000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针头为圆锥形结构,微针针头的垂直高度为400~900μm,水溶性外壳的垂直高度为100~600μm,头部直径为10~30μm。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国华宋高刘天琦张雪雅曾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