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防止用户腰部受损或便于用户在腰部疼痛时乘坐的乘坐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一种乘坐系统,包括支撑座、坐垫和桌面,所述坐垫和桌面设于所述支撑座上,还包括前支撑垫,所述前支撑垫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用户面向所述桌面乘坐在所述坐垫上时,所述前支撑垫位于所述坐垫的前方,所述前支撑垫用于支撑用户的胯部、腰部或胸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坐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可防止腰部受损的乘坐系统。
技术介绍
乘坐系统一般由椅子和桌子构成,椅子和桌子也是人们日常办公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具。按材质分,椅子和桌子的类型包括实木桌椅、铁艺桌椅、塑料桌椅、布艺桌椅、皮艺桌椅等。按使用场合分,椅子和桌子的类型包括办公桌椅、餐用桌椅、酒吧桌椅、休闲桌椅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成人们总长时间坐着办公,小孩们长时间坐着学习。长期如此,容易发生腰肌酸痛、椎间盘突出等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现有市场上的工作桌椅和学习桌椅,用户在乘坐时基本都是依靠腰部支撑整个身体,再加上人们无法持续保持合理的坐姿(即无法持续保持身体处于正常生理曲线),因此腰肌腰椎会发生劳损。故市场上急需一种能供用户健康乘坐,减少腰肌疼痛发生率的乘坐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防止用户腰部受损或便于用户在腰部疼痛时乘坐的乘坐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乘坐系统,包括支撑座、坐垫和桌面,所述坐垫和桌面设于所述支撑座上,还包括前支撑垫,所述前支撑垫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用户面向所述桌面乘坐在所述坐垫上时,所述前支撑垫位于所述坐垫的前方,所述前支撑垫用于支撑用户的胯部、腰部或胸部。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前支撑垫可在设定角度内绕连接点旋转以调节支撑的角度或/和沿所述支撑座上下移动以调整设置高度。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坐垫的乘坐面与水平面之间所成的锐角可进行调节,调节范围在-35°~35°之间;或者所述坐垫可沿所述支撑座上下移动以调节所述乘坐面与放置面之间的高度。优选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杆的一端相互连接或共同连接一固定件,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中的一个;所述坐垫和前支撑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桌面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适于平稳放置在放置面上。优选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座打开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放置面组成的锐角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放置面组成的锐角。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支撑膝盖的膝盖板,所述膝盖板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在用户面向所述桌面乘坐时,所述膝盖板位于所述坐垫的下前方。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膝盖板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连接为可旋转连接、或共同连接所述固定件且至少其中一个与该固定件可旋转连接以实现所述支撑座的打开或收合;所述支撑座打开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绕旋转点分离组成一锐角,所述膝盖板处于使用状态,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适于平稳放置在放置面上;所述支撑座收合后,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绕旋转点并拢,所述膝盖板处于收合状态。优选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中至少一个上设有滚轮,移动所述乘坐系统时,所述滚轮能与所述放置面接触以便移动所述乘坐系统。优选地,本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支撑膝盖的膝盖板,所述膝盖板设于所述支撑座上,在用户面向所述桌面乘坐时,所述膝盖板位于所述坐垫的下前方;所述坐垫的乘坐面与水平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可进行调节,调节范围在-20°~20°之间。优选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桌面与所述支撑座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桌面与水平面所成角度的旋转调节机构;或者所述桌面与所述支撑座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桌面与所述支撑座相距高度的升降调节机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前支撑垫的设置,用户面向所述桌面乘坐在所述坐垫上时,所述前支撑垫用于支撑用户的胯部、腰部或胸部,所以相比现有技术,用户乘坐时前支撑垫可以增加上体的支撑点,减小腰部的支撑力,又可以辅助人们长时间保持合理的坐姿,以防止腰部受损、减小腰肌疼痛发生率,或用户在腰部疼痛时便于其乘坐。本专利技术中的其它有益效果,还将在具体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乘坐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图2是图1中乘坐系统的结构左视图;图3是图1中乘坐系统的结构右视图;图4是乘坐系统的各种结构状态变化图;图5是乘坐系统处于收合状态下的结构立体图;图6是图5中乘坐系统的结构左视图;图7是乘坐系统的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部分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可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该优选实施方案公开了一种乘坐系统100,包括支撑座110、坐垫120、桌面130、前支撑垫140和膝盖板150,坐垫120、桌面130、前支撑垫140和膝盖板150均设于支撑座110上。当用户面向桌面130乘坐在坐垫120上时,前支撑垫140位于坐垫120的前方,前支撑垫140可根据需要调节为支撑用户的胯部、腰部或胸部以减小腰部支撑整个上身所承受的力。前支撑垫140优选采用让接触部位舒适的形状设置方案,如前支撑垫140支撑用户的胯部或腰部时,前支撑垫140与用户接触的面优选圆弧状;前支撑垫140支撑用户的胸部时,前支撑垫140与用户接触的面优选为平面。膝盖板150位于坐垫120的下前方,膝盖板150用于支撑用户膝盖以抬高腿部,防止坐垫120挤压用户大腿的动脉,损害用户身体健康。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支撑座110包括第一支撑杆111、第二支撑杆112、第一横杆113、第二横杆114和固定件115,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12的一端共同连接固定件115(当未设置固定件115时,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12的一端可直接通过销钉固定以实现旋转连接,达到打开或收合支撑座110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112与固定件115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111与固定件115可旋转连接,以实现支撑座110的打开或收合。第一支撑杆111的另一端(相对连接固定件11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横杆113,第二支撑杆112的另一端(相对连接固定件11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横杆114。坐垫120和前支撑垫140设于第一支撑杆111上,桌面130设于第二支撑杆112上。如图2、图4所示,支撑座110打开时,第一支撑杆111、第二支撑杆112、第一横杆113和第二横杆114相对地绕旋转点分离组成一锐角,此时,第一横杆113和第二横杆114适于平稳放置在放置面200上。如图5、图6所示,支撑座110收合时,第一支撑杆111、第二支撑杆112、第一横杆113和第二横杆114相对地绕旋转点并拢,以便乘坐系统100的移动或存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座110打开时,第一支撑杆111与放置面200组成的锐角小于第二支撑杆112与放置面200组成的锐角。具体地,第一支撑杆111与放置面200组成的锐角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坐系统,包括支撑座、坐垫和桌面,所述坐垫和桌面设于所述支撑座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支撑垫,所述前支撑垫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用户面向所述桌面乘坐在所述坐垫上时,所述前支撑垫位于所述坐垫的前方,用于支撑用户的胯部、腰部或胸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坐系统,包括支撑座、坐垫和桌面,所述坐垫和桌面设于所述支撑座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支撑垫,所述前支撑垫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用户面向所述桌面乘坐在所述坐垫上时,所述前支撑垫位于所述坐垫的前方,用于支撑用户的胯部、腰部或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垫可在设定角度内绕连接点旋转以调节支撑的角度或/和沿所述支撑座上下移动以调整设置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的乘坐面与水平面之间所成的锐角可进行调节,调节范围在-35°~35°之间;或者所述坐垫可沿所述支撑座上下移动以调节所述乘坐面与放置面之间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杆的一端相互连接或共同连接一固定件,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中的一个;所述坐垫和前支撑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桌面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适于平稳放置在放置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打开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放置面组成的锐角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放置面组成的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进华,
申请(专利权)人:徐进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