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提高光线透过率的光伏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65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伏玻璃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光线透过率的光伏玻璃,包括玻璃基体以及设置于玻璃基体一侧面的无规则凹凸面层,玻璃基体下表面设有用于提高光线透过率的花型结构;所述花型结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若干列花型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光伏玻璃下表面设计出正三棱锥台型花纹结构,不仅能直接减少玻璃对太阳光线的反射,还能使太阳光线在正三棱锥台型花纹表面之间发生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反射折射,降低光线的反射损失,提高光线的透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提高光线透过率的光伏玻璃
本技术属于光伏玻璃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光线透过率的光伏玻璃。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利用光伏效应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实现充分利用太阳能的目的,因而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范围也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逐步扩大。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伏盖板玻璃,是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原材料。现有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伏盖板玻璃为单绒面压花玻璃,即其一面为无规则凹凸面(行业内称为绒面),另一面为呈规则形状分布且具有一定深度的压花面,将其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上时,通常在绒面涂覆减反射薄膜。光伏盖板玻璃的太阳光透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而除了玻璃材质本身对玻璃透过率的影响外,玻璃表面的凹凸反射结构也对光线的透光率也起到重要作用。公开号为CN20186844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花纹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盖板玻璃,通过在玻璃底面上设置有连续分布的四棱锥体凹面花纹结构,从而减少太阳光的反射,减少光线能量的损失,提高光线的透过率,但是,由于花纹结构以及光伏盖板玻璃多层结构设计的单一性,导致光伏盖板玻璃光线透过率提升程度有限,不能满足太阳能电池组件高转换率的需要所以,需要对现有光伏盖板玻璃结构进行改进,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光伏玻璃表面花纹结构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光伏玻璃的光线透过率,改变现有光伏盖板玻璃光线透过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能够提高光线透过率的光伏玻璃,包括玻璃基体以及设置于玻璃基体一侧面的无规则凹凸面层;玻璃基体下表面设有用于提高光线透过率的花型结构;所述花型结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若干列花型列;每列花型列由从前至后依次排列的花型单元组成;所述花型单元为向玻璃基体内部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由正三棱锥台形的第一槽体和正三棱锥台形的第二槽体组成,第二槽体靠近玻璃基体。进一步的,第二槽体的侧棱为自下而上的变半径圆弧形过渡。进一步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均呈上小下大设置,第一槽体的顶面与第二槽体的底面平滑过渡衔接。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光线的折射次数,所述第二槽体靠近凹槽底处的顶面为六边形。进一步的,奇数列花型单元中第一槽体的一个侧棱位于前方,另外两个侧棱位于后方;偶数列花型单元中第一槽体的一个侧棱位于后方,另外两个侧棱位于前方。进一步的,玻璃基体厚度为2~5mm。进一步的,无规则凹凸面(绒面)层的粗糙度Ra为0.4~1.9μm。进一步的,第一槽体的底面边长为0.6~1.5mm。进一步的,第二槽体的顶面边长为0.4~1.0mm。进一步的,凹槽深度为0.10~0.35mm。进一步的,每列花型列前后相邻两花型单元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05~0.2mm。进一步的,奇数列花型单元和偶数列花型单元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05~0.2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光伏玻璃下表面设计出正三棱锥台型花纹结构,不仅能直接减少玻璃对太阳光线的反射,还能使太阳光线在正三棱锥台型花纹表面之间发生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反射折射,降低光线的反射损失,提高光线的透过率。经试验验证,本技术所述能够提高光线透过率的光伏玻璃的透光率为92%。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所述能够提高光线透过率的光伏玻璃的仰视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左视图;图3是图1所述能够提高光线透过率的光伏玻璃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单个花纹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能够提高光线透过率的光伏玻璃,包括玻璃基体3以及设置于玻璃基体3一侧面(本实施例中为玻璃基体3的上表面)的无规则凹凸面(绒面)层1,所述光伏玻璃在制备时,通过玻璃压延机的上压延辊将无规则凹凸面(绒面)层1压制于玻璃基体3上表面,所述光伏玻璃的压制工艺以及玻璃压延机采用现有技术即可,且不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所在,故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玻璃基体3下表面设有用于提高光线透过率的花型结构;所述花型结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若干列花型列4;每列花型列由从前至后依次排列的花型单元组成。如图2-4所示,所述花型单元为向玻璃基体3内部凹陷的凹槽5;所述凹槽5由正三棱锥台形的第一槽体51和正三棱锥台形的第二槽体52组成,第二槽体52靠近玻璃基体3,且第一槽体51、第二槽体52均呈上小下大设置,第一槽体51的顶面与第二槽体52的底面平滑过渡衔接;第二槽体52的侧棱为自下而上的变半径圆弧形过渡;为了增加光线的折射次数,所述第二槽体52靠近凹槽5底处的顶面为六边形;奇数列花型单元中第一槽体51的一个侧棱位于前方,另外两个侧棱位于后方;偶数列花型单元中第一槽体51的一个侧棱位于后方,另外两个侧棱位于前方。如图3和4所示,为图1所述能够提高光线透过率的光伏玻璃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玻璃基体3厚度h为2~5mm,无规则凹凸面(绒面)层1的粗糙度Ra为0.4~1.9μm,第一槽体51的底面边长a为0.6~1.5mm,第二槽体52的顶面边长f为0.4~1.0mm,凹槽深度e为0.10~0.35mm,每列花型列前后相邻两花型单元之间的直线距离c为0.05~0.2mm,奇数列花型单元和偶数列花型单元之间的直线距离d为0.05~0.2mm。本技术所述能够提高光线透过率的光伏玻璃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盖板,封装时将绒面(即上表面)朝向太阳光的入射一侧,将具有花型结构的一面(即下表面)朝向太阳能电池片的一侧,并通过EVA层与太阳能电池片进行密封粘结。当太阳光透过绒面到达玻璃基体3内材料的硅表面时,将会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产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反射光线会再次射到正三棱锥台形第一槽体51和正三棱锥台形第二槽体52的斜面上发生二次折射反射,再次产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此进行多次的折射反射,这样就减少了反射回去的光线能量,增强了光线的透过率。经试验验证,本技术所述能够提高光线透过率的光伏玻璃的透光率为92%。本申请通过对玻璃基体3下表面的花纹结构以及排列方式进行改进,不仅能直接减少对太阳光线的反射,还能使太阳光线在正三棱锥台型花纹表面之间发生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反射折射,降低光线的反射损失,提高光线的透过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提高光线透过率的光伏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体以及设置于玻璃基体一侧面的无规则凹凸面层;/n玻璃基体下表面设有用于提高光线透过率的花型结构;/n所述花型结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若干列花型列;/n每列花型列由从前至后依次排列的花型单元组成;/n所述花型单元为向玻璃基体内部凹陷的凹槽;/n所述凹槽由正三棱锥台形的第一槽体和正三棱锥台形的第二槽体组成,第二槽体靠近玻璃基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提高光线透过率的光伏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体以及设置于玻璃基体一侧面的无规则凹凸面层;
玻璃基体下表面设有用于提高光线透过率的花型结构;
所述花型结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若干列花型列;
每列花型列由从前至后依次排列的花型单元组成;
所述花型单元为向玻璃基体内部凹陷的凹槽;
所述凹槽由正三棱锥台形的第一槽体和正三棱锥台形的第二槽体组成,第二槽体靠近玻璃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提高光线透过率的光伏玻璃,其特征在于,第二槽体的侧棱为自下而上的变半径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新陈向飞邱崇宝李国强王春雨常用全刘胜华陈国祥秦明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安彩光伏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