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喷无纺布纤维分布均匀度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837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熔喷无纺布纤维分布均匀度测试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上壁下侧连接有反光板和光源,箱体的下壁上侧连接有光强感应装置,光源位于反光板的中下方,光强感应装置的正上方放置有可移除的展平装置;展平装置位于光源的正下方,用于通过线接触对无纺布进行无损定形保证无纺布的检测部位平面度;光强感应装置包括光强传感器组和两端贯通的支撑框,光强传感器组贴合箱体的下壁上侧且由支撑框紧密围罩。该装置采用透光性检测的非接触方法及无损定形装置可最大程度保证待测样品的原样性,光线分布均匀并可增强改善光线令需要突出的细节部分更清晰,放大测量数值差距使得更加易辨别,提高均匀性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熔喷无纺布纤维分布均匀度测试装置
本技术属于均匀度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熔喷无纺布纤维分布均匀度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熔喷无纺布主要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纤维直径为0.3-5微米,孔隙多、结构蓬松、抗褶皱能力好,具有独特的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增加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从而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可用于气体或液体过滤材料、隔离材料、吸纳材料等。但是熔喷布生产时由于热空气牵伸稳定性差,纤维直径、织物厚度及均匀性能较差,影响产品使用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对熔喷无纺布均匀度进行测试,用于改进产品性能。现有熔喷无纺布纤维分布均匀度测试方法主要是织物透气性、对气溶胶过滤性能及织物厚度等性能差异进行评价,这些方法都是气体或者固体直接接触无纺布,而熔喷无纺布本身力学稳定性差,测试中会破坏材料本身结构,且待测无纺布的平面度及光源对透光性的影响都会造成测试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熔喷无纺布纤维分布均匀度测试装置,采用检测透光性的非接触方法,通过对无纺布无损定形在测试中可最大程度保证原样性,且使光线均匀分布的同时并增强改善光线令需要突出的细节部分更清晰,可放大测量数值差距使得更加易辨别,提高均匀性检测结果的精确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熔喷无纺布纤维分布均匀度测试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上壁下侧连接有反光板和光源,箱体的下壁上侧连接有光强感应装置,光源位于反光板的中下方,光强感应装置的正上方放置有可移除的展平装置;展平装置,位于光源的正下方,用于通过线接触对无纺布进行无损定形保证无纺布的检测部位平面度;光强感应装置,包括光强传感器组和两端贯通的支撑框,光强传感器组贴合箱体的下壁上侧且由支撑框紧密围罩。优选地,箱体的一侧壁为可开合的门状结构,使用状态时箱内为黑暗环境。优选地,光源为可见光光源。优选地,光源为日光灯或白炽灯,功率范围为50W-2000W。优选地,展平装置包括扣板一和扣板二,扣板一为竖直截面形状为L形的环形框且阶梯面朝外,扣板一的外侧上部还设有环状弧形凸台一,扣板二为竖直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环形框且内侧中部设有环状弧形凸台二,扣板一和扣板二通过凸台一和凸台二相互扣合且由扣板一的台阶面和扣板二的下表面接触限位。优选地,扣板二上沿环向设有多个直径上小下大的阶梯状通孔,通孔内安装有工字形顶柱,顶柱与通孔滑动配合,顶柱与扣板二的上表面间安装有用于顶柱复位的弹性件。优选地,扣板一的台阶面面积小于扣板二的下表面面积。优选地,扣板一与支撑框的水平截面形状相似且内部空白区域水平投影面积为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优选地,反光板的反射面积大于或等于扣板一的内部空白区域水平投影面积。优选地,反光板、光强感应装置和展平装置均为方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光强传感器组和光源进行的透光性检测避免直接接触待测无纺布,解决了无纺布本身力学稳定性差,测试中会破坏材料本身结构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2)采用反光板和在黑暗环境检测的设置使光线均匀分布的同时得到光线增强改善令需要突出的细节部分更清晰,可放大测量数值差距使得更加易辨别,提高无纺布均匀性检测结果的精确度;3)展平装置通过线接触对无纺布进行无损定形,在保证无纺布的检测部位平面度的同时最大程度保证其原样性,解决了无纺布表面不平及无纺布材料拉伸破坏对透光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光强感应装置和展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展平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展平装置的A-A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展平装置的局部剖视图B。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反光板;3、光源;4、光强感应装置;5、展平装置;6、无纺布;11、柜体;12、柜门;13、连接件;14、锁紧件;41、光强传感器组;42、支撑框;51、扣板一;52、扣板二;53、顶柱;54、弹性件;511、凸台一;521、凸台二;52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5所示,一种熔喷无纺布纤维分布均匀度测试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上壁下侧连接有反光板2和光源3,箱体1的下壁上侧连接有光强感应装置4,光源3位于反光板2的中下方,光强感应装置4的正上方放置有可移除的展平装置5;展平装置5,位于光源3的正下方,用于通过线接触对无纺布6进行无损定形保证无纺布6的检测部位平面度;光强感应装置4,包括光强传感器组41和两端贯通的支撑框42,光强传感器组41贴合箱体1的下壁上侧且由支撑框42紧密围罩。其中,箱体1的上壁下侧的反光板2用于反射光源3的光线使光线分布均匀,且可增强并改善光线令需要突出的细节部分更清晰,使得光强传感器组41在接收光线时根据改善后的透光性可放大测量数值间的差距,更加灵敏易辨别,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并有助于降低光强传感器的性能要求。其中,光强传感器组41与光源3间放置无纺布6,通过支撑框42对展平装置5进行限位支撑,使光强传感器组41与光源3不与无纺布6直接接触,在测量中不存在摩擦且对无纺布6也不施加压力,不会破坏被测对象材料本身结构,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其中,展平装置5采用可移除设置,便于在外部先对无纺布6进行组装及拆卸,可实现多个展平装置5的快速循环替换,提高检测效率,并通过线接触对无纺布6进行无损定形保证无纺布6的检测部位平面度的同时最大程度保证其原样性,避免无纺布6表面不平及扣合时材料拉伸破坏对透光性影响造成测量值不准确的问题,可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其中,通过箱体1或支撑框42可提供利于检测的黑暗环境,有助于减少外界环境干扰,便于实行检测。本实施例中,箱体1的一侧壁为可开合的门状结构,使用状态时箱内为黑暗环境。其中,箱体1包括柜体11和柜门12,柜门12位于箱体1的侧壁,柜体11和柜门12通过多个连接件13铰接,如连接件13可为普通合页或者其他铰链,柜门12还可采用推拉式移门设置,通过锁紧件14的设置可进行柜门12的开合,锁紧件14为门锁或插销,当柜门12闭合时形成检测所需的黑暗环境。需要说明的是,箱体1还可采用上下分离的组合方式,其打开方式可为移除式或翻盖式,为了保证完全的黑暗环境,柜门12上与柜体11接触的边框位置还可设置密封条。本实施例中,光源3为可见光光源。本实施例中,光源3为日光灯或白炽灯,功率范围为50W-2000W。其中,光源3采用日光灯或白炽灯可见光光源,可根据不同厚度和不同颜色的无纺布的透光性调节光强和光源颜色,不同功率下光源强度不同,使透过的光在光强传感器组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熔喷无纺布纤维分布均匀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喷无纺布纤维分布均匀度测试装置包括箱体(1),/n所述箱体(1)的上壁下侧连接有反光板(2)和光源(3),所述箱体(1)的下壁上侧连接有光强感应装置(4),所述光源(3)位于所述反光板(2)的中下方,所述光强感应装置(4)的正上方放置有可移除的展平装置(5);/n所述展平装置(5),位于所述光源(3)的正下方,用于通过线接触对无纺布(6)进行无损定形保证所述无纺布(6)的检测部位平面度;/n所述光强感应装置(4),包括光强传感器组(41)和两端贯通的支撑框(42),所述光强传感器组(41)贴合所述箱体(1)的下壁上侧且由所述支撑框(42)紧密围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熔喷无纺布纤维分布均匀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喷无纺布纤维分布均匀度测试装置包括箱体(1),
所述箱体(1)的上壁下侧连接有反光板(2)和光源(3),所述箱体(1)的下壁上侧连接有光强感应装置(4),所述光源(3)位于所述反光板(2)的中下方,所述光强感应装置(4)的正上方放置有可移除的展平装置(5);
所述展平装置(5),位于所述光源(3)的正下方,用于通过线接触对无纺布(6)进行无损定形保证所述无纺布(6)的检测部位平面度;
所述光强感应装置(4),包括光强传感器组(41)和两端贯通的支撑框(42),所述光强传感器组(41)贴合所述箱体(1)的下壁上侧且由所述支撑框(42)紧密围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纤维分布均匀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一侧壁为可开合的门状结构,使用状态时箱内为黑暗环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纤维分布均匀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3)为可见光光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纤维分布均匀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3)为日光灯或白炽灯,功率范围为50W-2000W。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无纺布纤维分布均匀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平装置(5)包括扣板一(51)和扣板二(52),所述扣板一(51)为竖直截面形状为L形的环形框且阶梯面朝外,所述扣板一(51)的外侧上部还设有环状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少妮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