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松专利>正文

外壳的散热电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27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外壳的散热电扇,提供一种高效的电扇散热结构。本案由电扇和屏蔽板组成,所述电扇固定在外壳的表壁,电扇孔的屏蔽板固定在电扇的进气端与电路板之间,并且,屏蔽板的周边与外壳导电。所述电路板,尤其是指面积≥111cm↑[2],并且,还组合有≥9W负载的电路板。由于屏蔽板在电扇的进气端,所以避免了电扇气流与屏蔽板的撞击,减少了热气流的阻力,优化了风道,防止了紊流的产生,提高了电扇的散热效率。如果电扇固定在外壳的外壁,可以在开机状态维护电扇,极大的保证了电脑的持续工作状态,也方便了维护。也有利于电脑的降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案涉及电脑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电扇散热的屏蔽层通常都是固定在电扇外侧,电扇吹出的热气流撞击到屏蔽层,降低了电扇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电扇散热结构。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案的技术方案是,由电扇和屏蔽板组成,所述电扇固定在外壳的表壁,电扇孔的屏蔽板固定在电扇的进气端与电路板之间,并且,屏蔽板的周边与外壳导电。所述电路板,尤其是指面积≥111cm2,并且,还组合有≥9W负载的电路板。由于屏蔽板在电扇的进气端,所以避免了电扇气流与屏蔽板的撞击,减少了热气流的阻力,优化了风道,防止了紊流的产生,提高了电扇的散热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电扇固定在外壳内壁的侧视图。图2,是电扇固定在外壳外壁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例1,图1,电扇13和电扇23固定在外壳2内壁的侧视图。电源外壳1固定在主机外壳2的左上部位。电源外壳1的内部有电源电路板11,电源电路板的面积是11×15=165cm2,并且,电路板组合有多个≥9W的负载,包含大功率开关三极管等。电扇13的进气端在电扇13的右端,电扇13的进气端与电源电路板11之间有屏蔽板14。电扇13的出气端有防护网15。主机外壳2的右上有光驱26,左下有主板21。主板21组合有多个≥9W的负载,包含处理器22。处理器22与电扇23之间有导风管20和屏蔽板24。电扇23的外侧有防护网25。为了防止电扇的扇叶被外界的电线或其它物品卡住,可选择在电扇的外侧另行增加防护网。防护网如采用屏蔽板的结构和材料,则也兼有屏蔽的作用,形成双层屏蔽,但是,防护网的目的与屏蔽板是有区别的,防护网的屏蔽作用≤屏蔽层。电扇正对面积的防护网的通孔总面积,最好比,同样的电扇正对面积的屏蔽层的通孔总面积,大许多,如此效果是最好的。也可选择二者的通孔总面积相等,此时,二者的通孔总面积较大对电扇气流的阻遏才能较小,如屏蔽层与复合层的材料和结构都相同,则二者的屏蔽效果也相同。也即,电扇与热源电路板之间的屏蔽层的通孔总面积≤电扇外侧的金属物通孔总面积,如材料的厚度相同,并且,通孔的形状结构相同,则,屏蔽效果为屏蔽板≥防护网。为了保证电扇的抽凤效果,防止电扇的进气端周边漏气,在电扇的进气端与外壳之间设置有衬垫材料层,衬垫材料层最好采用软性材料制造。可选择将软性材料喷涂在电扇的进气端周边,也可选择将软性材料喷涂在电扇与外壳接触部位的外壳外壁,也可选择采用单独的垫片,垫在电扇与外壳外壁之间。实例2,图2,电扇33和电扇43固定在外壳2外壁的侧视图。电扇33和电扇43的进气端在其右端,其右端与主机外壳2贴紧,主机外壳2在与电扇33和电扇43组合的部位有网孔,以主机外壳2直接形成屏蔽板。电扇33和电扇43固定在主机外壳2的外壁,为了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可选择采用透明材料制造。以上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另行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外壳的散热电扇,由电扇和屏蔽板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电扇固定在外壳的表壁,电扇孔的屏蔽板固定在电扇的进气端与电路板之间,并且,屏蔽板的周边与外壳导电。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4-4-16 20042005100971.外壳的散热电扇,由电扇和屏蔽板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电扇固定在外壳的表壁,电扇孔的屏蔽板固定在电扇的进气端与电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
申请(专利权)人:王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