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检测板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8261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检测板厚装置,包括机架和增量型旋转编码器,机架两侧安装有测厚压辊组件、测厚支撑辊、输入压辊组件和输出压辊组件;测厚压辊组件包括测厚压辊及安装在其两端的传动轴一和传动轴二,安装后传动轴一与传动轴二同轴,与测厚压辊不同轴;传动轴一和传动轴二可旋转安装于机架两侧;测厚支撑辊位于测厚压辊的正下方;输入压辊组件位于测厚压辊组件的输入端;输出压辊组件位于测厚压辊组件的输出端;增量型旋转编码器与传动轴一同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检测板厚装置,利用增量型旋转编码器旋转测出待测板的厚度,相对于弹簧压力测厚机构,不会出现测量厚度与实际厚度误差大的工作情况,解决了测量失效,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检测板厚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具体是一种自动检测板厚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印制线路板水平线的生产工艺流程长,需在产线上经过一系列处理加工。目前现有的线路板水平线生产成品的质量检测主要依靠人工检查线路板生产线最终产品各项规格参数,尤其是板厚的相关参数,不能有效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而且在线路板水平线生产通常为二十四小时连续工作,这样在线路板的实际生产中,容易因板厚变动出现大批量不良品,为后续的生产工艺埋下了较大的隐患,大大降低了产品合格率;此外对线路板板厚的抽样检查也增加了相应的人力物力,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实际生产效率。现有的线路板测量装置采用弹簧压力测厚机构,经常出现测量厚度与实际厚度误差大的情况,弹力测厚机构时间长了出现弹簧疲劳失效,精密度低,寿命短的缺点。因此,需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检测板厚装置,具备自动检测、记录印制线路板在生产线上各环节的厚度,检测板厚的数据超出正常范围能够及时发出警报,迅速调整生产,及时止损,降低了生产中的人力物力消耗;实现工序精简、结构简化,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检测板厚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两侧安装有测厚压辊组件、测厚支撑辊、输入压辊组件和输出压辊组件;所述测厚压辊组件包括测厚压辊、传动轴一和传动轴二,所述测厚压辊两端安装所述传动轴一和所述传动轴二,安装后所述传动轴一与所述传动轴二同轴,与所述测厚压辊不同轴;所述传动轴一和所述传动轴二可旋转安装于所述机架两侧;所述测厚支撑辊位于所述测厚压辊的正下方;所述输入压辊组件位于所述测厚压辊组件的输入端;所述输出压辊组件位于所述测厚压辊组件的输出端;所述自动检测板厚装置还包括增量型旋转编码器,所述增量型旋转编码器与所述传动轴一同轴连接。上述自动检测板厚装置,其输入压辊组件将待测板送入测厚压辊组件与测厚支撑辊之间,测厚支撑辊承托,测厚压辊由于待测板厚不一致,产生测厚压辊高度差,从而偏心带动传动轴一旋转,同步带动增量型旋转编码器旋转,对应的测出待测板的厚度。进一步还包括同步传动机构,其设有相互匹配的大同步轮、小同步轮和同步带,所述大同步轮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一上,所述小同步轮同轴连接所述增量型旋转编码器,所述增量型旋转编码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增加同步传动机构避免待测板进入时测厚压辊的细小震动影响测量结果,从大同步带轮传动至小同步带轮,增加了小同步带轮旋转的角度,同步增加了增量型旋转编码器的旋转角度,且小同步带轮受力稳定,只做旋转运动,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进一步所述测厚压辊组件还包括固定座一和固定座二,所述测厚压辊两端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一和所述固定座二之间,所述传动轴一与所述固定座一固定,所述传动轴二与所述固定座二固定。进一步所述机架两侧还安装有前置压辊组件,位于所述输入压辊组件前端。增加前置压辊组件,与输入压辊组件一起更稳定的将待测板输入测厚压辊组件与测厚支撑辊之间。进一步所述输入压辊组件包括同步传动的输入上胶辘和输入下胶辘,所述输出压辊组件包括同步传动的输出上胶辘和输出下胶辘,所述前置压辊组件包括同步传动的前置上胶辘和前置下胶辘。输入压辊组件、输出压辊组件和前置压辊组件各自的上胶辘和下胶辘之间放置待测板,各自的上胶辘和下胶辘同步旋转传输待测板。进一步所述输入压辊组件、所述输出压辊组件和所述前置压辊组件分别包括相互啮合的上直齿轮和下直齿轮以及锥齿轮一,所述锥齿轮一位于所述下直齿轮外侧。输入压辊组件、输出压辊组件和前置压辊组件各自的上胶辘和下胶辘通过上直齿轮和下直齿轮的啮合同步旋转。进一步所述机架两侧分别为双层结构,分别为机架内层和机架外层,所述机架内层具有若干竖直的U型槽;所述U型槽内套设行辘插件,所述输入压辊组件、所述输出压辊组件和所述前置压辊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行辘插件上。输入压辊组件、输出压辊组件和前置压辊组件安装于行辘插件上,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进一步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主轴和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带动主轴旋转;所述主轴上固定若干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一与所述锥齿轮二啮合传动。主轴旋转,带动锥齿轮二与锥齿轮一旋转,进而带动输入压辊组件、输出压辊组件和前置压辊组件旋转。进一步所述机架两侧还安装有若干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位于所述前置压辊组件的前端以及输出压辊组件的后端。进一步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轴、若干包胶轮片和锥齿轮三,所述包胶轮片安装于所述输送轴上,所述锥齿轮三固定在所述输送轴的一端,所述锥齿轮一与所述锥齿轮三啮合传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优点:1、该自动检测板厚装置,其输入压辊组件将待测板送入测厚压辊组件与测厚支撑辊之间,测厚支撑辊承托,测厚压辊由于待测板厚不一致,产生测厚压辊高度差,从而偏心带动传动轴一旋转,同步带动增量型旋转编码器旋转,对应的测出待测板的厚度;相对于弹簧压力测厚机构,本自动检测板厚装置不会出现测量厚度与实际厚度误差大的工作情况,解决了测量失效,寿命短的问题;2、该自动检测板厚装置解决了人工板厚检测不及时的问题,同时降低了生产中的人力物力消耗,实现工序精简、节约了时间、成本;3、该自动检测板厚装置检测板厚的数据超出正常范围能够迅速调整生产,及时止损,使印制线路板的生产连续化,解决了由于检测和调整生产不及时而带来的大批量不良品出现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实施例安装了输送机构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主视图;图4是图2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的X放大图;图6是图2的左视图;图7是图2的后视图;图8是图7中的Y放大图;图9是图1实施例中测厚压辊组件的立体图;图10是图1实施例中行辘插件的立体图;图11是图1实施例中输入压辊组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如图1至11所示,本技术的自动检测板厚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自动检测板厚装置包括机架10,机架10两侧安装有测厚压辊23组件20、测厚支撑辊30、输入压辊组件40和输出压辊组件50;测厚支撑辊30位于测厚压辊23的正下方;输入压辊组件40位于测厚压辊23组件20的输入端;输出压辊组件50位于测厚压辊23组件20的输出端。如图9所示,测厚压辊23组件20包括测厚压辊23、传动轴一21和传动轴二25,测厚压辊23两端安装传动轴一21和传动轴二25,安装后传动轴一21与传动轴二25同轴,与测厚压辊23不同轴。如图4所示,传动轴一21和传动轴二25通过带菱形座轴承28可旋转安装于机架10两侧;测厚压辊23组件20还包括固定座一22和固定座二24,测厚压辊23两端分别设置轴承可旋转的安装在固定座一22和固定座二24之间,传动轴一21与固定座一22固定,传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检测板厚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两侧安装有测厚压辊组件、测厚支撑辊、输入压辊组件和输出压辊组件;/n所述测厚压辊组件包括测厚压辊、传动轴一和传动轴二,所述测厚压辊两端安装所述传动轴一和所述传动轴二,安装后所述传动轴一与所述传动轴二同轴,与所述测厚压辊不同轴;所述传动轴一和所述传动轴二可旋转安装于所述机架两侧;/n所述测厚支撑辊位于所述测厚压辊的正下方;所述输入压辊组件位于所述测厚压辊组件的输入端;所述输出压辊组件位于所述测厚压辊组件的输出端;/n所述自动检测板厚装置还包括增量型旋转编码器,所述增量型旋转编码器与所述传动轴一同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检测板厚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两侧安装有测厚压辊组件、测厚支撑辊、输入压辊组件和输出压辊组件;
所述测厚压辊组件包括测厚压辊、传动轴一和传动轴二,所述测厚压辊两端安装所述传动轴一和所述传动轴二,安装后所述传动轴一与所述传动轴二同轴,与所述测厚压辊不同轴;所述传动轴一和所述传动轴二可旋转安装于所述机架两侧;
所述测厚支撑辊位于所述测厚压辊的正下方;所述输入压辊组件位于所述测厚压辊组件的输入端;所述输出压辊组件位于所述测厚压辊组件的输出端;
所述自动检测板厚装置还包括增量型旋转编码器,所述增量型旋转编码器与所述传动轴一同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板厚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同步传动机构,其设有相互匹配的大同步轮、小同步轮和同步带,所述大同步轮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一上,所述小同步轮同轴连接所述增量型旋转编码器,所述增量型旋转编码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板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测厚压辊组件还包括固定座一和固定座二,所述测厚压辊两端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一和所述固定座二之间,所述传动轴一与所述固定座一固定,所述传动轴二与所述固定座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板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机架两侧还安装有前置压辊组件,位于所述输入压辊组件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伟裕覃军平杨景章黄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致辉线路板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